第367章 有了主意

作品:《罗一李泌战五渣

    罗一到达成都时已经是深夜时分。


    按他原来的预想,打算先看看整个益州的财政情况,以便酌情犒赏一下大渡水一线的将士,提高一下士气。


    琢磨完这些就先歇下,毕竟谁都不是铁打的。


    但是罗一没想到的是,如此富庶之地,崔圆居然说府库钱无一文,米无一粒。


    对于崔圆这个说辞,罗一是不怎么信的。


    杨国忠再怎么贪,也不能搜刮的账面上一文钱都没有。


    不过看过崔圆领着吏员送过来的这几年的账册,罗一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能造成这种局面,仔细来说,罪魁祸首还真是杨国忠。


    账目漏洞百出,估计整个剑南收上来的赋税,会被贪墨了一半。


    几次对南诏用兵的投入,也都是由剑南来承担。


    回回给南诏充当辎重大队,一点回报都见不到,放在哪,哪都受不住。


    不但剩下的一半亏没了,还透支了未来几年的赋税。


    而且听几个吏员话中的意思,鲜于仲通最后一次的南征,更是从大户人家那筹措出来的军资。


    这让罗一甚至怀疑李林甫搞出的那个万民请愿书并不是假的,而是这些大户想让杨国忠回来给个说法,或是给个什么承诺。


    不管具体是什么,罗一懒得去猜。


    眼下的事情实在太棘手,连犒赏的钱都没有,更别提招募新军了。


    如果按照常规手段操作,那就需要另立名目来收税。


    可一旦这样做,弊端实在太大。


    益州这里确实是天府之国不假,但盯着这里的人同样也是一大把。


    这里的百姓起比关中与河北,日子过得能强些,不过也是强的有限。


    再收税的话,这是在逼着那些百姓家破人亡。


    还未等与南诏开打,整个剑南的士气就会低迷的不能再低迷。https:/


    可如果不收税,眼下剑南的局势又十分不妙,根本拖不了太久。


    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让罗一头疼的同时,也怀疑就算杨国忠不坑他,李隆基也会想办法将他给整过来。


    毕竟会打仗,还顶着个能抓钱的名头,换了谁坐在那个位置都要让他过来试试。


    而支度的账册上的记录,也从侧面证明了罗一的猜测并不是无的放矢。


    即便是节度使可以截留当地的赋税,朝堂上每年还是要往外划拨整个大唐三分之一的税收,用以支付高额的军费。


    而大唐各处方镇中,花销最小的居然是安禄山所控的三镇。


    其中养兵最多,达到了将近十万的范阳,比剑南这个常备军只有三万多的,花销还要少。


    难怪李隆基会对安禄山那么宠信,花最少的钱,打最多的仗,顺带着还能开疆拓土。


    如果给个节度使来个业绩排名的话,安禄山的业务能力绝对是排在第一位。


    而且辽东之所以能立方镇,恐怕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省钱。


    如果按照这样分析,那李隆基之前所说只要暂时能稳定住防线就算胜利的说辞,未必就是假话。


    但就算是这样,罗一也没法去赌,不敢真的就窝在剑南不动一下。


    人的心思是会变得,尤其杨国忠那个祸害还回去了。


    只要这个货在旁边吹吹风,没准李隆基就会提高了要求。


    所以无论是从财政上,还是在军事上,肯定是要有一些建树才能交差的。


    但是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地关系,有钱才能强军,或是强军打了胜仗才会更有钱。


    现在的情况是两样中的哪一样都不占。


    李隆基这可真是想让马儿跑却又不给马儿吃草。


    另外,还有一点让罗一很不爽。


    没建树要挨整。


    可千辛万苦弄出点动静,又要被人摘桃子,连个讲理的地方都没有。


    “使君,外面有些人想要求见。”对成都府衙还没完全熟悉的于海龙,脸色带着古怪走到了罗一身旁,“来的好似都是些商贾,而且其中好像还有南诏的商人。”


    罗一本来就对打断思绪有些不满,听到剑南的商人三更半夜地要来见他,更是给气乐了。


    “成都城是没宵禁吗?”扭头看向崔圆,罗一寒声道:“进府衙屁股还没坐热,他们就找上门来,消息够灵通的。”


    崔圆微微摇头,“这些商贾都在子城有家业,只要稍稍关注一下这边,就能知晓这边的动静。”


    罗一见崔圆说得这样理所当然,知道这肯定又是杨国忠造的孽。


    子城是一座城池最重要的所在,各个衙门与库房粮仓之类的重要部门与设施,通常都要置在子城。


    到了成都这儿,居然成了商人的住宅小区,这操作真是没谁了。


    估计这边当个屁,都能被人了解的一清二楚,就这要是不吃败仗都有鬼了。


    “先将人请到清净些的地方,待会儿我处理完正事,会抽空去见见他们。”


    给了于海龙一个将人看好的眼色,罗一再次看向崔圆,“你是副使,又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与我仔细说说吧,这些人大半夜不睡觉,跑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


    崔圆叹了口气道:“还能为了什么,当然是求财。


    与南诏交恶以来,互市一直时断时续,这次更是亭了有半年之久。


    虽然两边相互熟识的私下里也能易货,甚至是走些秘道能出去,但终究是麻烦了些。


    使君名声在外,得知你出任招讨使,估计是想求着放边。”


    崔圆的这个说法,罗一觉得还算靠谱。


    府库里之所以没钱,与断了商道也有很大关系。


    没有商队进来,自然就收不上关税。


    而且中断商道也不单单影响到税收,而是整个剑南的进口与出口都受到了影响。


    这些商人能不着急才是怪事。


    但是南诏的商人也跟着过来,这就有些过分了。


    不过,这种神仙操作也让罗一对如何破局琢磨出了梗概出来。


    “私下里,两边都能到对方去?”放下手中的账册,罗一对崔圆一挑眉,“你们就没人管管?”


    崔圆苦笑道:“秘道查了几次,全都无果。”


    顿了顿,崔圆迟疑了一下,低声道:“而且全都封死,对剑南也大为不利。


    锦缎走不出去,百姓手里的生丝与锦缎就比以往抵的钱少些。”


    罗一虽然不赞同崔圆的说法,但也并没有反驳。


    因为提起生丝与绸缎的价格波动,让罗一生出的梗概,有了细节的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