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继续北征

作品:《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见天火消失,其他残兵才敢渐渐聚集到大蒙将军身后。


    但是,出城作战的一万铁骑,加上守城接应的两千人马,如今只剩下一千多骑,何其凄惨。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兵,射了一箭不该射的箭。


    大蒙将军劫后余生,一口气跑出百里之外,才停下来整顿兵马。


    这时才发现后背辣痛无比,已经烫伤一片。


    勉强敷了一些药,才挣扎着朝北方的中兴府而去。


    …………


    徐闻这边。


    看着神光追杀大蒙铁骑入城,然后神光化为“天火”,在城池里乱划一阵。


    接着大蒙残兵就自己跑出城去,连攻城战都不用打了。


    在场不少人都识字,看天火的走势,不用在天上都能看出是一个“天”字。


    牛二等一众将领过来道喜:“恭喜徐公子,得上仙眷顾,此生无忧矣。”


    徐闻朝天上作揖,眼含热泪,喊道:“仙师庇佑,弟子感激不尽。”


    “不知何年何月,弟子才能得见仙师,跪在仙师脚下聆听教诲……”


    徐闻倾诉了一会。


    见天上依然没有反应,只得收拾心情,领军入城。


    城里还有一些摔断手脚,或被天火烧伤而没烧死的伤兵残兵,他们无法骑马逃跑,只得在原地等死。


    按照惯例,安朝军队肯定是要补上一刀的。


    如今这时代,可没有人跟他们讲人道主义。


    徐闻长叹一声,道:“同是女娲血脉,给他们留一丝生机吧。”


    “派人问他们一声,若是想活,需得向天发誓,此生不得将刀兵对准安朝。”


    “肯发誓的,就让医官给些药,是死是活且看天意。”


    “是,主帅。”马上有人去处理这些伤兵。


    徐闻此举,倒不全是心软。


    而是在践行女娲血脉这一理念。


    这些伤兵不会再有任何威胁,活下来后,反而成为了最好的宣传之人。


    …………


    此战的消息传出,天下再次震惊。


    大蒙自然惶恐不已,不知如何面对徐闻。


    打嘛,不是打不过,就怕底下的士兵又热血冲昏了头脑,在战场上给仙人弟子来那么一下。


    事可一可二,但绝不可再三触犯仙人的逆鳞。


    天金国就是不听“劝”,才招致败亡。


    不打嘛,难道仙人弟子去到哪里,自己就退让那里的城池?


    那还活个屁呀。


    若是仙人弟子到北方草原逛一圈,大蒙难道要去西伯利亚喝北风?


    如今的冬天一年比一年长,一年比一年寒冷。


    这是种族生存的大事,退无可退。


    与大蒙惶恐不同。


    安朝朝廷,欢腾一片。


    收到战报后,百官顺其自然开始拍起安佑帝的马屁来。


    “皇上英明哪,钦点徐解元为帅,实在是妙不可言。”


    “听说救下徐解元一命的,是皇上御赐的蛟龙护甲。上仙知道了,定然也会对皇上心存感激。”


    “如今徐解元立下大功,微臣看来,这只是开始,恐过些时日,安朝疆域将会再拓展一片。”


    “下一步,就该大蒙的人头疼了。”


    大家庆祝了一会,很快商定下一步方案。


    一方面继续向西夏增兵,统归到徐闻麾下。


    另一方面,应徐闻请求,将卓啰和南军司的城池,改名为“天字城”。


    这个自然是对应张天写下那个大大的“天”字,安佑帝自然不会拒绝。


    并且专门下旨,要重点保护这个“天”字。


    日后任何建筑和道路,都不可将这个字给覆盖掉。


    如此一来,天字城倒成了一处风景名城。


    无数百姓、走商,有条件的都想过来看看,仙人以地为纸书写的字。


    …………


    随着拿下“天字城”,徐闻顺势打下了西南方向的西宁州。


    至此,西夏南方的一片区域,全部落入安朝手里。


    放在徐闻眼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往西攻打“河西走廊”。


    拿下河西走廊后,就相当打通了西域的道路。


    而且,河西走廊一带,许多城池还未落入大蒙手里,仍然据城死守。


    徐闻有着仙人弟子、安朝钦差、西夏皇族请的救国之人等多种身份,过去接收要容易许多。


    但河西走廊并非关键之地。


    最重要是的西夏北面的“河套”之地。


    河套地区,是指万里黄河“几”字弯及其周边流域。


    此地水草丰茂,无论是放牧还是耕种,都是绝佳之地。


    大蒙军队自然在这区域布下重兵,守护自己的战利品。


    徐闻和几个将领商议了一番。


    最后决定,直接攻打中兴府。


    虽然难度很大,但只要河套拿下,西边的河西走廊自然不攻自破。


    …………


    随着不断增兵,徐闻率领的军队越来越多。


    一路上,大军所到之处,各个城池要么被大蒙废弃,率先撤退,不与徐闻接触。


    要么就是一些还在西夏手里的小城池。


    见徐闻来了,衡量一番之后,开城投降。


    毕竟,大蒙动不动就屠城,残暴之名天下皆知。


    相比之下,安朝就温和许多。


    甚至还会宽待百姓。


    只要自己真心投降,跟安朝其他百姓无异。


    这也算是当初灭亡天金国后,施行的仁政带来的好处。


    这一年多以来,有些逃难的天金百姓跑到西夏避难。


    见安朝施以仁政,有些人又壮着胆回去。


    结果发现还能做个安稳的才百姓,甚至一些田地还退了回去,安抚他们好好耕种。


    如此一来,安朝仁义之名,自然传播天下。


    沿途被大蒙打下的城池的百姓,听说安朝军队来收复,纷纷从避难之所回来了。


    只不过,出兵的时候打着西夏皇族的名义。


    但城池治理的时候,却用的是安朝之名,宣传女娲造人的神话,强化人之血脉同种同源。


    一些西夏高层自然看得出安朝的策略,但普通百姓可不管这些。


    谁对自己好,自然就跟着谁走。


    何况,西夏立国不算久,未形成强大的国家认同感。


    那些高层见大势已去,又得到了徐闻的承诺,保证他们的财产地位。


    于是,也纷纷真心投诚。


    既然是投诚,自然得有所表示。


    最直接的就是出人出力,共同对抗大蒙。


    等军队到了中兴府附近。


    徐闻已经统帅了五万安朝骑兵,十万步军,另外西夏军队五万,合计二十万大军。


    大蒙铁骑,亦在中兴城外,全数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