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朱仙?诛仙?(谢谢“我是你二大爷,。”的多个打赏)

作品:《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朱仙镇?”


    张天的第一反应,就是与原来历史上的岳飞联系在一起。


    传说岳飞曾在朱仙镇取得过大捷。


    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据说岳飞以五百骑兵,打败金国的十万大军。


    听着实在太玄幻了。


    加上正史中没有记载,自然很多人质疑这场大战。


    不过,这场大捷有与没有,并不影响岳飞在炎黄子孙眼里的形象,张天也不深究。


    由于“帝星”改变了历史进程,导致很多历史名人不知道去了哪里了。


    或许因为蝴蝶效应,名字改了,人生改了,进身渠道被堵了……bookAbc.Cc


    而郭将军等人的第一反应,则“朱仙”与“诛仙”的谐音。


    如今自己军中,正好有一位“仙人”。


    这名字大大的不吉利呀。


    历史上类似的典故可不少。


    远的有三国时期的“落凤坡”。


    号称与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就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导致刘备痛失一臂。


    然后还有“椴密涧”。


    隋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李密,先降后叛出唐军。


    被李渊派兵追杀到一个大山坳里,发现树林边有一残碑,已被荒草埋没了半截。


    李密叫仅存的大将王伯当上前一看,上面写着“椴(断)密涧””三字。


    李密以为是天意,绝望痛哭,随后唐军赶到,二人被杀。


    离此时近一点的有“杀胡林”。


    辽国大帝耶律德光,在率众返回北方时,因天气酷热难耐。


    让部下搞了些冰块,因为没有家长管教,耶律德光毫无节制将大量冰块外敷内服。


    最后严重着凉,身患重病。


    路过一片树林时,听到一句当地谚语“杀胡(狐)林,杀胡(狐)林,一入树林胡(狐)不归”。


    病重的耶律德光,最终暴毙于这片树林中。


    而与安朝联系最紧密的,则是安朝皇室柴家先祖——柴荣。


    传说柴荣带着大军,势如破竹,兵至瓦桥关时,登上一处高台眺望军容。


    当地百姓带着酒水食物来犒军,柴荣指着所在的高台问道:此台何名?


    百姓道:世代相传,谓之病龙台。


    柴荣一听,觉得大不吉利,催马离开。


    离开病龙台后不久,柴荣突然身患重病,最终只得下令班师回朝,不久病逝。


    柴荣在后世有着“五代第一明君”之称,距离登基才六年。


    若是他能够多活几十年,恐怕整个中原历史,都将是完全不同的走向。


    落凤坡、椴密涧、杀胡林、病龙台,如今眼前来了一个“朱仙镇”。


    大家想到历史上的典故,自然大为警惕。


    徐闻道:“仙师,此地晦气,必是天金国军队故意驻扎在此地,恶心我们。”


    “不如……改由其他方向攻打开封府吧?”


    张天微微一笑,道:“枉我一路来教你不要迷信,如今大战当前,大伙却迷信起来了?”


    徐闻道:“弟子是念师心切,天金国的凡人,自然不能伤到仙师。”


    “只是,万一这是上天的旨意,仙师你回到天上去了,弟子就再也见不着您老人家了。”


    张天笑骂道:“油嘴滑舌。”


    “若是起个地名就能扭转局势,那我们在边境起一堆灭金山、诛颜台、杀胡林,天金国岂不是吓得不敢南下?”


    “无须多言,按原计划行事。”


    “是。”郭将军等人只好遵命。


    这等距离,几十万大军,双方都不可能隐瞒得了。


    前线的斥候,已经频频接触,互相不断有小规模的交手。


    同时,也带回了各种信息。


    有些信息,是卫星不能提供的。


    郭将军将这些信息综合,开始和张天以及各路将领商讨对策。


    只要布置得当,那么以少胜多,并不少见。


    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比比皆是。


    例如,赤壁之战,以5万胜83万。


    淝水之战,以8万胜97万。


    彭城之战,以3万胜56万。


    昆阳之战,以2万胜42万。


    长勺之战,以3万胜30万。


    这些以少胜多的大战役,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弱势的一方,兵力都是数万起步。


    人一上万,无边无涯。


    大规模军团对战,已经不是几千人互砍那么简单。


    光是军队散布的范围,就有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之广。


    在单一时刻,单一地点,双方接触交战的,可能也不过是几千几万人。


    只要军队战力过硬,指挥得当,就会如握紧拳头,去打分开的十个手指。


    若是以前,以郭将军的性格,肯定不指望自己像历史名将那样,能够以少胜多。


    安全第一,能守则守。


    但如今,有了千里眼的帮助,天金国的兵力部署对己方相当于透明,又有张天帮助。


    如果这还不敢打,这将军不当也罢。


    离朱仙镇三十里外,郭将军开始布置营地。


    营地相当于行军途中的临时堡垒,搭建起来极其讲究。


    若是双方兵力相当,一方缩在营寨里不出来,另一方基本上很难攻进来。


    郭将军故意留了几个破绽,希望对方趁自己落脚未稳,前来夜袭。


    可惜等了一夜,也未见天金国的军队敢出朱仙镇。


    第二天。


    稍稍休息了一个时辰,大军开拔,兵锋直指朱仙镇。


    整支大军,气氛肃穆,杀气渐渐弥漫开来。


    朱仙镇虽然名气很大,但在军事上不过是普通一小镇。


    除了镇口有一处牌楼外,整个小镇并无城墙守护。


    后面离它不远的开封府,才会有坚固的城墙和防御工事。


    若普通的守城,肯定是缩回城内,借助城墙之利,能够以一敌十。


    但天金国有三十万大军,不可能都缩在城内不出。


    将先锋军布置在朱仙镇,显然是最佳的之地。


    进可攻,退可守,又有地名的寓意。


    此时的朱仙镇,从镇中心一直延伸到两边十几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军营。


    最外面一层,是木头和土墙组成的防御屏障。


    周围哨塔林立,居高临下,观察动静。


    每一个营门,都插有旗帜高高飘扬,用于标识军队所属,以方便指示战斗行动、传达命令等。


    见襄阳大军压来,前方的斥候和巡逻士兵迅速收缩。


    拼命地往军营里边跑边喊:“敌袭!敌袭!”


    “咚咚咚咚……”


    天金国的士兵早就集结完毕,整装以待。


    这一通鼓,除了鼓舞士气,更多的是对襄阳大军的回应。


    “停……”郭将军一声令下。


    襄阳大军齐齐停下,与天金国军营遥遥相对。


    按照惯例,先派人去叫阵。


    能够将对方约出来打最好,否则,直接攻打营寨是下下之策。


    襄阳军中一支小队策马上前,正要上前叫阵。


    忽然天金国中又是一阵“咚咚咚”的鼓声密集响起。


    正当大家以为天金国的军队要出战之时,只见一位穿着古怪的人,走上营寨的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