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朕是虫王?

作品:《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李靖剑眉星目, 五官俊朗,听见这话,有些慌了:“臣只有德謇、德奖。哪有哪吒这个孩子啊?”


    这要是让他妻子听见了, 肯定要揪他耳朵!


    他的妻子叫做红拂, 这俩儿子都是她生的。她曾经是隋朝名臣杨素的家妓, 长得非常漂亮。


    一次宴会上, 红拂看上了年轻的李靖,于是趁着夜晚收拾东西, 投奔了李靖。


    李靖也是个颜控,于是接纳对方,两人趁夜私奔。离开都城之后,李靖娶她为正妻。


    相熟的人都知道李靖是个妻管严, 都不厚道地笑出了声。


    好在天幕解释道:【李天王李靖跟真实的李靖的形象还是有些出入的。现实中,李靖没有这个儿子。】


    李靖闻言稍稍松口气, 希望远在府中的妻子能听见这句话。他可没有第三个儿子。


    天幕说:【李靖是李世民超厉害的小弟,大唐半个江山都是他打的,所以李世民夸他是堪比卫霍的将军。


    随着时间流逝, 他的形象逐渐被神化, 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托塔李天王。左手持矟,右手擎塔。】


    天幕放了影视剧中李天王的素材, 演员扮相威风赫赫, 霸气十足。


    李靖面色稍稍好转,这倒是挺威武的,就是别给他安排儿子了, 他也不想当捡来的儿子的极品爹。


    文武百官很羡慕李靖,尤其是尉迟恭和秦琼简直酸死了。


    他们这个门神当得默默无名,李靖却被称为天王, 真是潇洒霸气啊。


    秦琼酸言酸语:“卫国公你还嫌弃这个多出来的儿子?说认真的,我还想跟你换换呢。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李世民含笑说道:“卫国公力挽狂澜,战功赫赫,被封为托塔天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李靖赧然,连忙拱手说:“不敢,陛下谬赞了。未来供奉陛下的人肯定更多,不是在下能比的。”


    李世民闻言,心中也生出些许期待之情。他手下的几个将军死后都成了家喻户晓的神明,那他自己呢?


    秦琼嘿嘿一笑:“这还用说吗,你都被封为天王了,那陛下就是你的皇帝,也就是天帝!”


    谁知紧接着,天幕说道:【后世关于李世民的供奉比较零碎,只有一项还算出名。


    李世民是虫王。】


    李世民:“?”


    大唐文武百官:“????”


    是他们耳朵出了问题吗,陛下跟虫有什么关系啊!


    ——————


    【这就要从李世民的文治说起。中.国是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李世民上台之后,大力鼓励农桑。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的时候,京师闹蝗灾,李世民视察的时候,非常痛恨蝗虫,于是抓起了蝗虫。


    “粮食是人的命,你们怎么能吃粮食呢?如果百姓有过,那就怪我一人好了。”然后生吞蝗虫。


    不久,当地下了场雨,缓解了旱情,蝗灾减弱了不少。


    于是那一带经常流传这个故事,百姓又给李世民立庙,来歌功颂德。】


    【有人说,他的做法可能是作秀,但起码他愿意做,有些皇帝连作秀都不肯。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帝王。】


    【其次,他也为蝗虫更改了赋税制度:“遇有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十分损六以上免调,十分损七以上课役俱免。”


    如果遭遇虫灾,那么能减很多赋税。


    到了唐僖宗时期,他们宁愿相信蝗虫自杀,也不肯减免百姓的赋税。从两次朝廷治理蝗灾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晚唐是真的没救了。】


    【华夏不养无用的神。他们希望李世民在天有灵能够帮他们抵御蝗灾。】


    ——


    天幕话音落下,众人恍然大悟,心中百感交集,原来这个虫王是这么来的。


    直性子的秦琼挠了挠脸,说道:“陛下,虽然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虫王名字真不好听。配不上陛下。”


    不及“托塔李天王”半分霸气。


    他天马行空地想,未来,他跟尉迟恭晚上给人守门,李靖托塔,而陛下天天生吃蝗虫……


    他们这些人里面,最惨的居然是陛下。


    陛下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李世民曾经去过抗蝗前线,灾民们的哭喊还历历在目,都是一群苦命人。


    他倒是不介意这个“虫王”的名字:“爱卿为何要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只要能阻止蝗灾,别说虫王了,怎么骂朕都行。”


    文武百官皆是叹服不已。


    ——


    隋炀帝位面,李渊面色不好:“李靖这厮也能成为天王?”


    如今,李靖是隋朝的公务员,他家世代显贵,亲戚是隋朝名将。李靖本人也常常被夸赞是王佐之才。


    事实上,李靖确实有这个能力,他看穿了李渊谋反的意图,所以暗中举报。这一下子可把李渊得罪得死死的。


    李渊恨不得现在就抓住李靖,取他项上人头。


    天幕继续:【咱们继续说李世民的文治。刚刚讲完了虫,现在讲人。


    李渊很想杀李靖,之后也差点杀了他。还是李世民等人为之求情,才保留他的性命。


    所以李世民看人很有眼光,抽到的基本都是SSR。


    其次,隋末的十八路反王里面有一个人叫做窦建德。李世民大败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没有杀他们,把他们抓回了长安。


    窦建德是河北人,他是个大老粗,是个平民阶级。在隋末乱世中,他的父老乡亲饿死在战火中,他愤而揭竿起义。


    他和一般的贼配军不一样。


    他非常节俭,跟手下的兵吃一样的东西,还约束他们不能烧杀抢掠,甚至还亲自下田耕种。因为河北是他的故乡,他想当河北的保护神。


    在这十八路反王之中,窦建德是一股清流,他的名声在百姓之中是最好的。连李渊都比不上。


    可他是个平民阶级,出身就是原罪,其他反王都看不起他。


    窦建德和王世充被押解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劝说李渊不要杀窦建德。


    因为窦建德名气很大,非常得民心。一旦杀了窦建德,河北必反。


    天龙人李渊表示你说得很好,但是我不听。他们这些贵族造反是可以的,唯独平民造反不可以,所以把窦建德杀了。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担心是正确的,后来,窦建德曾经的手下果然反唐。


    在窦建德死后,很多河北百姓痛哭流涕,还给窦建德建庙,他们很仇恨大唐。后来有个胡人叫安禄山,借着河北百姓对大唐的仇恨而造反。


    散装的大唐从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见过坑爹的,没见过李渊这么坑子孙的。


    今天的李世民也在给父亲擦屁股。】


    ——————


    ,


    隋炀帝位面,李渊面色青白交加,他现在还在造反前期,还没有去打窦建德。但他知道,如果抓到窦建德,他一定会砍了他。


    窦建德什么档次的人啊,也敢跟他们这些簪缨世族一样举兵?


    他有些不敢置信:“那窦建德不过是一介草莽反贼,杀了他之后,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李渊跟其他的世家子弟一样,瞧不上百姓,可偏偏被天幕打了脸,心情烦躁。


    十八岁的李世民轻声叹息:“耶耶,你不知道,君若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窦建德如此得民心,如何能轻易杀之呢?”


    放在以前,李渊和李建成对李世民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现在却无法反驳。因为天幕都说了,李世民的做法是正确的。


    李渊和李建成目光闪烁,一时间说不出话。


    李世民说道:“耶耶,倘若来日我擒住窦建德,请饶他一命。既然天幕都这么说了,就不能重蹈覆辙啊。”


    李渊被打脸之后,态度稍稍放软:“等你抓到了再说吧。”


    李世民晓得他的性格,听到这话,知道他是退让了,便勾起唇角笑着说道:“孩儿一定将他抓回来。”


    李渊心里稍稍松口气,不杀窦建德也好,这下子天幕总没有攻击他的点了吧?


    什么李世民给他擦屁股,真是粗鄙之语,他什么时候要人帮忙了,简直胡说八道!


    ——————


    紧接着,天幕又说:【李渊还做了一些很“好”的事情,他提拔了很多自己的亲戚以及勋贵子弟,组建了一个贵族式的中央。


    因为只有贵族才是聪明人嘛。


    隋朝已经有了科举制度。但他为了大唐更加繁荣昌盛、贵族的血脉更加纯正,还把九品中正制给请回来了。


    李世民上位之后废除了这个制度,大力推行科举制。


    李渊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


    李渊乍一听还以为天幕在夸他,正有些沾沾自喜,结果仔细琢磨,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很多蝇头小楷似的弹幕说:“开历史的倒车。”


    李渊这下弄明白了,感情天幕这是在阴阳怪气!


    李渊给气得仰倒,夸他儿子就夸他儿子,偏偏要把他拉出来踩一脚是干什么?


    他这个爹当的真憋屈!


    ————


    【李世民很会看人,还很会用人。


    他为此写了一首诗。


    《赋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


    这一首诗堪称千古名作,尤其是“疾风知劲草”简直妇孺皆知。


    清朝文人毛先舒赞叹不已:“什么叫帝王诗,这就叫帝王诗,除了帝王,谁能有这样的眼界?”


    “太宗的诗鸿硕壮阔,振六朝靡靡颓废淫.荡之风。”


    ————


    杜甫最近路过唐太宗沉睡的昭陵,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行次昭陵》:“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此时,他望着天幕,吞声踯躅不敢言。倘若他生在贞观年间,是否就没这么仕途不顺了?


    板荡之时,他愿意做那诚臣啊。


    不光是杜甫,李白、杜牧、狄仁杰等等大唐文人都重重叹息,无比怀念那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恨不得生在贞观年间,取代那宰相萧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