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那些事

作品:《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古青青:【二十多岁的李世民打过无数次仗, 身上的功勋都是用血换来的。


    现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将他逼到了悬崖边上,他自然不肯坐以待毙。


    他手上的刀早已饥-渴难耐。


    于是,他拉拢重要的文臣武将, 还策反了玄武门的守将。因为玄武门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出入宫廷的必经之路。


    他和手下的人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


    可事到临头, 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这是手足相残啊。


    他于是用龟甲算命, 该不该走上这条路,就看天意吧。


    算到一半的时候, 有一个叫张公谨的人冲进府邸,把龟甲抢过来,摔在地上:“占卜是为了解决疑难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哪里是疑难问题?有什么占卜的必要?如果结果不好, 难道就不行事了吗?”


    李世民一听,恍然大悟, 于是下定决心,磨刀霍霍向兄弟。


    这就是著名的“投龟定议”。


    然后,玄武门之变当天, 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 尉迟恭杀了李元吉。如同砍瓜切菜一样简单。


    太子府的人又惊又怒,调集人马要去打秦王府, 结果便看到了李建成的人头, 直接就崩溃了。


    李世民他是真狠啊,不搞圈禁,不搞流放, 直接抹李建成脖子,没有给太子府一点翻身的机会。】


    ——————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非常高效,简洁, 一针见血,堪称秋风扫落叶。


    天幕下,很多开国君主夸他做得好。


    没人比他们更加清楚皇权争斗过程的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果他们是李世民,大概率也会用同样的招数。


    秦始皇微微颔首:“犬父却生虎子。”


    ——


    还有很多人觉得李世民太残忍了,简直没有人性。怎么能对一母同胞的兄弟这样做?


    这让他们的父母多难过。


    明朝,景泰帝朱祁钰摇摇头:“唐太宗囚禁慈父,屠戮兄弟,不仅是他一生的污点,也做了不好的榜样。李建成也翻不起来什么风浪,囚禁即可,为什么要动屠刀?”


    不久前,他将自己的兄长朱祁镇从异族人那里接回来了。


    有大臣劝他:“一山岂容二虎,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陛下,一定要除掉他。”


    朱祁钰却果断拒绝。


    他跟兄长只差一岁,一起长大,感情不错。他迈不开感情这一关。


    再说了,他也不想留骂名,虽然兄长很丢脸,但他要恪守为人兄弟的本分。


    殊不知,那唐太宗因为这一点,被骂了多少年啊?


    出于种种考量,他没有杀朱祁镇,而是封他为太上皇,给他的待遇很不错。


    朱祁钰望着天幕,自信地扬起唇角。


    他不敢说自己的功绩能超过唐太宗,但这方面,他做的比唐太宗好多了!


    想必后人都会夸赞他仁慈善良。


    ————


    隋炀帝位面,李家人又惊又骇。


    李建成面色青白交加,原来他未来没有病死或者战死,而是被他好弟弟射死的。


    他立马痛哭流涕:“耶耶!”


    李渊的面色也不好,李建成是他宠爱和倚仗的长子,和李建成相比,李世民都要往后站一些。


    李渊忍不住破口大骂:“世民你糊涂啊,你们是兄弟,本应该互相帮扶。怎么能刀戈相向?”


    “秦二世胡亥听信奸人谗言,屠杀兄弟,他是什么下场,你不知道吗?你连兄弟都敢杀,谁还敢来投奔你?”


    “你母亲如果还在世,看到这种事情,会怎么想?”


    十八岁的李世民抿着唇,下颌线绷紧,沉默不言。


    他也没想到未来会走到这种地步。


    房玄龄选择替李世民说话:“唐国公,这您就不用担心了。任谁见了他的风采,都会认他为明主。反倒是您的长子,一直视他为眼中钉和肉中刺。未来他如此应对,也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


    “你眼里只有他的过错,而没有长子的过错,这不是偏心是什么?”


    李渊眉头皱紧:“呵呵,牙尖嘴利。就是你挑拨我两个儿子互相残杀的吧。”


    房玄龄:“未来您贵为四海之主,如果不是您处理不好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又怎会给别人留下挑拨的余地呢?”


    李渊给气得不行,想反驳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房玄龄说的也有道理。


    未来的他一方面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另一方面又想让李建成当太子。如果他处理得好,哪里会发生这种惨案?


    李渊挑不了兄弟相残这方面的错处,便开始拿孝道做文章,阴阳怪气道:“世民啊,你连你大哥都能下手,我这个耶耶在你面前也算不了什么吧?是不是也准备给我来一箭?”


    自古以来,为了皇位,父子不睦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比如刘义隆和隋文帝。


    李世民想辩解,也不知道该怎么辩解,最终只能说了一句:“孩儿不敢。”


    紧接着,便听到天幕说了李渊的结局。


    ————


    【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小boss,太子终究是太子,而不是掌握天下的皇帝。最大的boss还是李渊。


    李世民该怎么对待他爸爸?难道是直接认错,请求爸爸裁决吗?


    李世民不可能这么傻。如果让爸爸裁决,很可能会直接弄死他吧。


    李渊那边也早早被李世民控制住了,他被赶到海上去泛舟。


    李渊得知两个好大儿都被杀了之后,简直晴天霹雳。他倚仗的两个好儿子都没了,李世民,他好狠。


    这时,大臣说:“他们俩没什么功劳,陛下将政务托付给秦王,就没什么事了。”


    李渊怂怂地回答:“用得着你们提醒我吗,我一直是这么想的。不用再说了,我现在就将事情交给世民。”


    不久,李渊召见李世民:“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


    这个成语和曾子相关。曾经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子杀了人。曾母吓得丢掉手里的梭子,翻墙跑了。其实这件事情只是谣言。


    所以这个成语指的就是相信了未经证实的谣言。


    李渊讲这话就是在说:“世民啊,是我轻信了建成和元吉说的坏话,和你生了嫌隙,爸爸不该信这些谣言的,都是爸爸的错,你就原谅爸爸吧。”


    李渊不仅不怪李世民,言谈之间还讨好李世民。


    不讨好不行,他已经被完全架空了,接下来能否平稳落地,就看儿子孝顺不孝顺了。


    好在李世民也没打算磨刀霍霍向父亲,于是两边和好。】


    ——


    隋炀帝位面。


    李渊闻言,面色稍稍好转。


    这不孝子还肯认他这个耶耶,总算还有点孝心。


    房玄龄稍稍松口气,孝道大于天,兄弟夺嫡还算情有可原,如果真的对上皇动刀,那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


    天幕继续抖落李渊的事情:【《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李世民号啕痛哭,以示为孺子时无间之态。


    仿佛他还是小时候那个孩子,唤醒了父亲的慈爱之心。


    父子两人于是和好如初。】


    —


    天幕此话一出,很多皇帝懵了。


    父子和好,情有可原,只是结局太草率了。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差点被水呛到,一想到那画面,就觉得很“美”:“咳咳咳,这,这,事情就是这么解决的?就这么简单?”


    唐朝的皇帝真有意思!


    ——


    【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私生子赫拉克勒斯,天后赫拉想杀了这个私生子。但是阴差阳错之下,赫拉克勒斯也唤醒了赫拉的母性。


    可李渊是个男的,和赫拉不一样。


    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南方有一种习俗叫做产翁制度。


    女子生完孩子之后不坐月子,直接下地干活。男子则躺在床上哼哧哼哧养孩子,代替女子坐月子。


    女子回来之后还要给躺在床上的男子做饭。


    这种制度体现了男子对于生产资料的全权占有,连孩子都像是他们生的。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密。这种习俗被认为是父权意志的体现。


    产翁制古来有之。梁朝就有谚语:“始兴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_乳我?”


    唐朝有很多书-记载了这种民俗,很多南方人都这么做。


    可能年幼时,李渊照顾过儿子。所以李世民模拟幼年的经历,唤醒李渊的父爱。


    和希腊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处。】


    ——————


    李渊大惊失色,有种被人窥-探隐私的感觉:“……颅内有疾否?!关注这种事情做什么?”


    他隐隐感觉当皇帝不是那么快乐了。什么事情都要被人翻来覆去研究……


    不过李世民年纪那么大,还愿意当孺子,说明他心里也不想和父亲割席。父子两人紧绷的气氛稍稍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