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这太原公子不是我吗?

作品:《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唐朝大安宫,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跟普通退休老头一样正在侍弄花草。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兄弟,又将父亲赶下台, 李渊只能提前“享受”退休生活。


    可这些年来, 他想躺又躺不平, 总是不甘心。


    李世民杀了他最心爱的儿子和十几个孙辈, 又抢走了他的皇位。说不怨李世民那是假话。


    他李家怎么就出了这么个残暴不堪的混世魔王?


    另一方面,李渊又清楚这个儿子有多优秀, 儿子把皇位坐得稳稳的,天下还被他治理得不错。


    可能李建成上位,做得也未必有他好。


    所以李渊对李世民的心情很复杂,怨恨、骄傲、悔恨……种种情绪交杂在心中, 说不清也道不明。


    退休后,他怀揣着一些报复心理, 天天造儿子,给李世民添了不少弟弟,尽自己的能力给他添堵。


    这时, 李渊听到天幕说得什么太原公子, 眉头一挑,腰杆下意识挺直:“这说的莫不是在下?”


    天幕说了, 这榜单是按照时间顺序排的, 现在应该盘点到唐朝了。他出自陇西李氏,年轻时也是风华正茂的太原公子。


    怎么看,这天幕说的都是自己!


    至于这诗人可能是李世民, 呵呵,不孝子也配?


    妃子含笑说道:“陛下也写过不少诗,文采斐然, 确实有可能上榜。”


    李渊是个非常在意门第的人,常常为出身而自傲。


    他志得意满,侃侃而谈:“我们李家祖上七代都是贵族,乃是权贵中的权贵。我七岁袭爵,被封为唐国公,曾经发奋苦读,要不是忙于正事,说不定也能成为千古留名的诗人呢。”


    他说的正事,自然是造反。


    妃子吹捧道:“上皇乃是大唐开国君主,不用当诗人,也千古留名。”


    李渊自我感觉良好:“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还用说吗?”


    然而就在这时,天幕揭晓了这位诗人的身份。


    【太原公子,裘褐而来。】


    【第六位诗人就是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李渊的面色有些黑了,感情是他自作多情了!


    这臭小子怎么阴魂不散?!


    ——————


    古青青:【599年,李世民出生了。


    相传,他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室,祥云笼罩。


    毕竟是大人物嘛,如果出生没有异象,岂不是太丢脸了?


    李世民四岁的时候,被他爹李渊带着出去玩。


    有位算命先生跟他父亲说:“您是贵人的命格,你儿子也是位贵人。他龙章凤姿,气宇轩昂,天日之表。你得好好栽培你儿子,他长大之后能济世安民。”


    李渊一听,这吉利话听起来真顺耳,于是给儿子取名“李世民”。


    也就是济世安民。


    李家非常显贵。李世民的七世祖就已经在朝中非常显赫。李世民的曾爷爷李虎被北周封为唐国公。从此李家世代承袭唐国公这一爵位。


    不过李世民不是长子,所以爵位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只需要尽情享受富贵生活就行了。


    据记载,李世民长得也非常英俊,李渊还经常显摆儿子的颜值。


    总之,李世民是太原富n代,有钱还长得帅。】


    天幕中播放了李世民纪录片的片段。


    年轻的李世民过得非常肆意,身上仿佛有股纨绔气质。


    鲜衣怒马少年郎,长安走马,洛阳观花,今天骑马打猎,明天沉迷博戏。


    ——


    李世民的几个儿子用一种全新的眼神看着李世民。


    好家伙,向来稳重的父皇年轻的时候原来是这样子的?


    李治:“父皇,你前些天才教导我不要沉迷斗鸡,可是你年轻的时候……”


    斗鸡算是大唐的国民娱乐了,皇子们都爱玩。李世民却让他们不要玩物丧志。


    大人怎么这么双标啊?!


    李世民差点被茶水呛到:“咳咳咳。”


    怎么把他的黑历史给放出来了?这样他以后怎么教育孩子?


    ——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李世民可能一辈子就是个普通的勋贵子弟。


    但是他正逢乱世,所谓乱世出英雄,他赶上了好时候。


    隋炀帝杨广,也就是他表叔,大量征召百姓修大运河、修宫殿,搞到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所以很多人掀起了起义。


    而且北边的突厥势力很大,经常侵犯边境。


    当时,隋炀帝被突厥包围了,连忙表示:文武百官,菜菜,捞捞!


    李世民当时才十六岁,放在今天,不过是高中生的年纪,他却义无反顾地去了。


    他采用疑兵之计,让军队多带旗鼓,假装人数很多,吓退了突厥。


    从此,一举成名,为人侧目,出道即巅峰。


    十八岁,父亲李渊奉旨去太原领兵,被贼寇抓了。李世民带着骑兵在万众敌营中救出父亲。


    十九岁,李世民在前线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等级噌噌地涨。


    而且他也看到了民生疾苦。表叔太昏庸了,各路反王层出不绝,他实在捞不动。


    他开始琢磨前路,要不要在这些反王里找一个人投奔?


    俗话说得好,当打工人,不如当老板。他爹告诉他,咱们开个叫做大唐的公司,自己当老板好了!


    父亲李渊早就蠢蠢欲动。他们李家这个唐国公的爵位是从后周得来的。隋朝取代后周,根基还浅,不算很得人心。


    母亲窦氏还是后周皇帝的外甥女,曾经表示:“恨不生为男儿,向那隋文帝复仇!”


    总之,他们李家是一百斤的身体,九十九斤的反骨。


    李世民生在这种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对隋朝也不算很忠诚,于是开始筹谋造反大业,帮助父亲造反。


    造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


    刘武周、梁师都、窦建德、李密、王世充、薛举,再加上北边的突厥,他们都对李渊虎视眈眈。


    李渊遇到难题,就开始召唤李世民。


    二十岁的李世民,也只是大学生的年纪,却仿佛打游戏开了挂。什么反王在他面前都是渣渣。


    唐军势如破竹,攻破长安,建立大唐。


    李渊算是很轻松的开国皇帝了,关门放李二就行了。】


    —


    天幕下的众人:“????”


    等等,你管这叫文皇帝?


    汉武帝啧啧称奇:“这礼官是干什么吃的?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这李世民应该跟朕和赵武灵王一样叫武皇帝才对。”


    ——


    很多开国皇帝看到李渊这么轻松,实在酸了,他们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儿子呢?


    秦始皇似有若无地看了一眼扶苏。


    扶苏果断认错:“……父皇,是孩儿无能。”


    ————


    汉高祖刘邦看了一眼太子刘盈,失望地摇摇头。


    这儿子是他打天下之前生的,却没能帮他造反。以前觉得刘盈无功无过,现在跟李世民一比,实在有点拿不出手。


    他恨铁不成钢:“你要是能有他半成功力,朕打天下都没那么难。”


    刘盈:“……”


    别卷了,别卷了。


    ————


    朱棣察觉到朱元璋的眼神,有些如芒在背,赶在他开口之前回怼道:“父皇,你登基的时候,儿臣才八岁,有心无力。”


    朱元璋想起这茬,这才重重哼了一声,收回挑剔的目光。


    他转而说道:“这天幕说的轻飘飘的,实际上,咱翻过史书,在那隋朝末年造反可难得很。


    突厥大军虎视眈眈,反王贼心不死,朝廷昏君当道。堪称死局啊。


    可是他二十岁就打下来了天下。你二十岁在做什么。”


    朱棣:“……”


    他二十岁刚娶媳妇,老婆孩子热炕头呢。


    ————


    李世民成了很多皇帝嘴里“别人家的孩子”,李渊也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可李渊一点都不高兴,骂道:“能不能别胡说了?世民确实帮了我许多,但是他不过是我手下的将领。合格的君主,才不亲自上战场。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懂不懂?”


    事实上,李渊心安理得地享受儿女们为他打下来的天下,感觉他们的功劳都是自己的。


    李渊也瞧不起泥腿子。拜托,他李渊可是贵族,刘邦和朱元璋这种开国君主就是臭要饭的!


    他曾经说:“前代的帝王,多起于微贱,比如那汉高祖就是草莽中的草莽,居然要自己上战场跟人搏斗,简直脏了手。


    我出身簪缨世家,无数英雄豪杰向我涌来,为我出力,我根本用不着亲自下场。


    我的功劳太大了,恐怕比那汉高祖还能流芳百世。”


    正当李渊辩解什么君主之道的时候,天幕接着说道。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君主,但是很多人把他开除了开国君主籍。


    比如,狄仁杰认为李世民才是开国君主,曾经跟太后说:“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


    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