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有没有朋友都一样

作品:《努力考科举,咸鱼梦想从未改变陆杨

    “娘,这些人这么明目张胆的,上面没人管吗?”


    刘晓顿了顿,随后继续低头按着陆杨的腿。


    “管又怎么样,不管又怎么样,大家不都是这样过来的。”


    刘晓淡淡一笑,“你啊,也别想这么多,等你该懂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了。”


    刘晓不愿说这些,陆杨也能理解。


    山高皇帝远的。


    知县大人就是大河村上面的顶头上司。


    话可不能乱说。


    若是被有心人听到了,那可就麻烦了。


    其实陆杨自己心里也明白。


    商场如战场,官场想来也不会轻松。


    只是他如今没得选。


    陆杨垂下眼帘,看向鬓间有着不少银发的刘晓。


    刘晓一共生了六个孩子。


    长期劳苦之下,刘晓四十二岁的年龄看起来却像是五十多岁的人。


    眼角上的皱纹很是明显。


    还有那双犹如老树皮一样粗糙,干燥的手......


    陆杨不由地恍了下神,过了会才笑道:“娘,我好多了,你别按了。”


    刘晓过来已经有半个小时了。


    按了这么久,陆杨的腿确实是好受了一点。


    不过这腿也不是按一按就能好的。


    陆杨也不担心,反正过几天自然而然就会好了。


    刘晓也没有说什么,这种事她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让陆杨好好休息之后,刘晓便出了门。


    陆杨随手从床边拿了本书看了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陆杨要回学堂的这一天。


    天未亮,刘晓就起来忙活了。


    昨天陆柏去怀仁堂交药草时,刘晓让陆柏买了三斤肥肉和两斤五花肉回来。


    她打算弄些肉酱,然后让陆杨带到学堂里去。


    这天气太热,其他东西不耐放,这肉酱还能放个两三天。


    于是刘晓这一大早的就起来忙活了。


    陆杨现在也习惯了早睡早起。


    听到院内有声响,陆杨便起来了。


    陆大石和陆柏几人正在收拾上山要带的东西。


    陆杨看了一眼连忙去洗漱。


    把陆大石和陆柏他们送出门后,陆杨在院子里做了一套广播体操。


    接着又跑了会步后,陆杨便去了厨房。


    刘晓正在包着包子。


    赵梨花三人也在一旁帮忙。


    这些天赵梨花三人一直在忙活着绣活的事。


    眼看着陆杨就要去学堂了,三人也放下了手里的事过来帮忙。


    顺便弄些凉菜给陆杨带去学堂。


    几人见陆杨进来后,还以为陆杨这是饿了。


    赵梨花连忙放下手里的菜刀,走到灶台旁把锅上面的盖子拿开。


    里面是七八个新鲜出炉的杂粮包子。


    赵梨花拿过一旁的碗筷,直接给陆杨夹了四个肉包子。


    “杨子,你拿到堂屋里去吃,这里闷热。”


    “谢谢大嫂。”


    陆杨接过碗,刚道完谢,刘晓便道:“你爹昨天跟老李说好了,巳时在村口那边等你,你东西都收好了吧?”


    这些话昨晚刘晓便跟陆杨说了。


    这回不放心又问了一遍。


    陆杨点头,“娘放心,要带去的东西我都收好了,时间来得及。”


    “那就好。”


    刘晓应了一句,瞥了一眼窗外初升的阳光后,手里的动作加快了几分。


    赵梨花也忙着切焯过水的野菜。


    李静从一旁的坛子里夹了些自家腌的咸菜,打算让陆杨就包子吃。


    陆杨道完谢后,见厨房里大家都有事忙,便拿着两个碗去了堂屋。


    几个孩子还在房里睡觉,陆杨动作也放轻了些。


    随手拿了个包子咬了一口后,陆杨就知道这包子馅有些不一样。


    以往吃的包子馅,多是野菜,肉比较少。


    这回的包子,却是个真真实实的肉包子。


    想到昨晚买的那几斤五花肉,陆杨抬头看了一眼门外。


    他记得他爹和他大哥,二哥,三哥出门时吃的包子,可不是这个馅的。


    难不成是他看错了?


    陆杨疑惑地看了眼手里满是肉馅的包子,心不在焉地夹起一块咸菜吃了起来。


    吃过早饭后,陆杨拿着书本到门外背书。


    好在陆家周围没什么邻居,陆杨背起书来也不用收敛着声音。


    随着陆杨清朗的背书声,时间很快过去。


    眼看着还有半个时辰到巳时,刘晓匆忙拎着一大包东西去了陆杨房里。


    陆杨刚回房不久。


    此时正在检查着房里还有没有漏掉的东西。


    这一转身便看到了刘晓手里拎着的东西,陆杨皱起了眉头。


    “娘,你这是给我弄了多少东西?”


    这么一大包的东西,都快比他的箱笼大了。


    “没多少东西,你拿着去就是。”


    刘晓随口应了句。


    把手里拎着的包裹放到桌上后,刘晓从怀里拿出一个荷包。


    “这钱你拿着。”


    “娘,我手里有钱。”


    陆杨手里还有三百多文钱,纸张什么的陆杨也不缺。


    这些钱够他用了。


    刘晓没听,见陆杨不接,转身便把一块碎银塞进了陆杨的箱笼里。


    陆杨瞥了一眼,沉思片刻之后,便也就收下了。


    “娘,我有时间会过来的。”


    刘晓一听,瞬间松了一口气。


    她就怕陆杨像之前一样,几个月都不回来一次。


    不过想到陆杨十天才能休息一天,路上来来回回的也麻烦。


    想了想,刘晓说道:“这,也用不着每个月都回,你两三个月回一次就行。”


    言罢,刘晓帮着陆杨检查了一下房里的情况,生怕陆杨漏了什么书没带上。


    过了会,刘晓的声音响起。


    “你爹他们隔几天便要进县城一趟,你不回也行,到时候要什么东西,跟你爹他们说一声就是。”


    陆杨点头。


    “我知道了。”


    刘晓说了很多话,陆杨时不时地回应一句。


    眼看时间也差不多了。


    陆杨跟家里人道别之后,便跟刘晓往村口的方向走去。


    李伯早已等在了村口,陆杨跟刘晓道别之后,便上了车。


    一个时辰后,牛车慢慢地在学堂门前停下。


    陆杨下车,等李伯走后,才转身往学堂大门走去。


    今日是收假日,学堂门前很是热闹。


    形形色色的人不少。


    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手上都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陆杨看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


    算起来,他在学堂里也就生活了三天。


    就算有着原主的记忆,陆杨发现有些人的名字,他还是有些对不上脸。


    不过这也足以说明原主其实并不是很在意这些同窗。


    陆杨倒是无所谓。


    反正早晚也是要各奔东西,各走各的路,有没有朋友都一样。


    陆杨拎着一大包东西往舍房那边走。


    想着一会要去见一见夫子,然后把手里的礼送出去。


    心里有事,路上遇到一两个有些脸熟的人,陆杨瞥了一眼想不起名字后,索性便也没有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