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踊跃

作品:《张隽豪王建军

    翌日上午九点,基地大礼堂召开“华发会当前的问题暨第一个三年计划大会”。


    执委会各小组就各自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性发言,最后王建军代表华发会执委做总结发言。


    会议提出的应对策略有三点:


    1、积极吸引和发展各族知识分子(首次提出知识分子的称呼)加入到华发会的事业中来,为振兴华夏民族做贡献。


    2、在军队、工厂、农村、商业企业、学校成立华兴党的基层组织(如士兵委员会、工会、农会、商会、学生会),积极为党的组织发展夯实基础。


    3、开办军校和各种职业培训学校,为华发会的事业储备人才。


    最后抛出三年计划方案(只公示民用部分),该方案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计划,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人才培养计划。


    行政管理学校计划招生五千以上,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面向华夏各族知识青年公开招生。


    教育领域中州师范学校公开招生三千人,男女不限;


    工业领域要招收各种技术学生六千人;


    农业领域要培训农业技术人才二千人;


    商业领域招收一千人,生源来自商业企业内部推荐和商人主动报名申请,统一考核,择优录取。


    医疗卫生领域培训目标一千二百人,主要面对中医郎中,培训方向为外科手术和外伤处理。


    铁血军士官学校计划招生二千人,生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部队内部推荐考核,二是面向华夏各族青年公开招生,年龄控制在十八岁至二十五岁。


    这些利好消息一出,顿时让与会的大宋代表热血沸腾,跟海汉人沾边的学问都是好东西,每个家族都有庶出旁支子弟,仕途无望也能为家族兴旺贡献力量不是?


    至于后面公布的重工业项目,没几个宋人看得懂,而且这些项目由华发会绝对控股,所以并未引起宋人的注意。


    会议结束后,与会的宋人代表立即围住执委会的委员门,咨询招生事宜,回到招待所急忙修书写信,急招家族子弟或亲朋好友速来中州报名。


    第二天,东京、中州、骆阳三城的主要城门处出现了宋人从没见过的招生榜,其实就是彩色喷绘的招生广告,宋人哪里见过彩色的大幅喷绘广告。


    一时间,招生广告下人头攒动,把招生广告围得水泄不通。


    多亏执委会想的周到,派专人小组手持电喇叭在喷绘广告下,一一讲解和回答有意者的问题。


    “敢问长官,据学生所知行政管理学校计划招生五千人以上,何以东京只招三百人?”一个身着山寨版海汉服的青年拱手问道。


    “先生,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大宋这么大,也应该给其它地方的读书人入学机会吧!”解释小组成员回答道。


    “而且,生源范围不仅限于大宋各路州府,还包括东北原大辽和西北各地,只要认同华夏民族身份,符合报名条件者都可以报考。”


    “考虑到各地考生旅途劳顿,华发会将派出招生工作组前往各地招生,被录取者统一乘飞艇回中州入学。”


    “哇,录取者可以乘飞艇入学?那可是比东华门唱名还荣耀啊!”


    “那东京录取的考生也能乘飞艇入学吗?”


    节奏被带偏了,考生不是冲着入学而是冲着乘飞艇去了。


    “请问长官,行政管理学校为何要靠算术?”


    “行政管理学校毕业的学生,专门为百姓服务,治理地方,如果不懂算数,如何调配地方的钱粮和田亩?”


    “那些事不应该是胥吏所为吗?”


    “那要是胥吏糊弄你,你懂吗?华发会的官必须懂算数,不懂得就好好学,不愿意学算术,而只想当官的华发会不欢迎。”


    “请问长官,师范学校招生男女不限,是什么意思?”


    “就是女子也可以教书育人当老师!”


    “女人岂能抛头露面当老师,简直误人子弟!”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愤愤不平道。


    “你如此瞧不起女人,置令堂于何地?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女子比男人更有亲和力,更细心,更有耐心,为何不能当老师?”


    中年书生闻言,脸上顿现赧然之色,这个年代谁也不敢当众对自己的母亲有不敬之言,那就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