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成都街娃 18
作品:《凤凰传奇》 按理说,那时候的顾秋明真就该称得上是一位有钱的人了,他自己也是那样认为呢。可就在关于他自己的个人问题上,却还是没有个着落。
想来也是,一个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身体健康而又还称得上是有点儿帅气的大男人,如果在生理上长期都得不到宣泄,那肯定应该是一件使人十分难受而又懊恼的事情。后来在有一天的晚上,他终于想明白了,他想:“不错,一定是自己在外面背的那鸡娃子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还就是我现在虽然有钱,但别人并不一定真的就知道我有钱;因为这钱又没有贴在我的脸上。”
顾秋明想过这些,心头仿佛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并已经发觉到自己就仿如是一只长期都独步行走在夜空中迷失了方向的雄鸡,突然看见东方的黎明。心情也在陡然间,豁然开朗了许多。
啊!——原以为自己似一只在爱情的道路上,永远都迷失了方向的、找不到归宿的一只公鸡的顾秋明,现在心里头终于有了答案,于是他当即为自己做出了改行的决定。而且他说干就干,并只在几天过后,便在离自家附近的大街上,租下来一家门面,终于如愿以偿的第一回,像模像样地做起了机电老板的生意。
在那个改革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尽管国家鼓励企业职工辞职下海经商,或办企业,并为个体经济开了一条缝。但缝开了不等于是什么都有了,市场上所有的商品还是十分的奇缺,加上改革初期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相关政策还都在探索中,因此只有极少数想要急于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人看到了转机和希望,并充当了改革开放的急先锋。而更多的人却由于种种原因,仍然还仍然赖在单位的厂子里不肯离开,也不敢离开。而一些下海的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之前都是些——或因为政府没有安排工作,或囿于收入养不活自己的家人。更有一部分是困于国家根本管不过来,或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以至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从刚开始干各类小商品,到后来有的人开始办起了初具雏形的小企业,直到生产各类假冒伪劣产品。总之,在那个一切都是卖方市场的年代,一夜暴富,已经不是什么神话。
顾秋明作为鸡婆娘的儿子,身上自然传承有他妈身上那种从不安分守己的血脉。加上他自幼受到他妈那种小商小贩思想的影响,以及在市场上跟他妈滚打有那么多年的经验,早已经不再是一个等闲之人。当一朝出道,一定会得心应手,并经过他不到几年的倒腾,自己很快就已经变成了不再是人们从前眼目当中的那个鸡娃子了。
当人们一旦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追求些精神上的东西。但是现在的顾秋明还远顾不上这些,更没有这样的心思。他现在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自己的个人问题,但只遗憾他在这方面的问题上,并没有得到他妈的真传。但好在此时随着他现在的生意做得一天比一天大,过去有许多需要他亲自动手打理的事情,已经逐渐地转移到他自己请来的帮工手上。于是他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心思用在解决他自己的个人问题上。出于同样的原因,由于他之前在女人的身上就如同是一张白纸,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以致时常都搞得他成天神魂颠倒,过后在后来的某一天,他终于来了机会。
记得那是在一天晚上,当时顾秋明还和往常一样,正独自站在一家离电影院的大门不远的地方。对方应该是看见他只一个人愣头愣脑地站在电影院的一旁,便主动上前来和顾秋明搭讪,并要顾秋明请自己看电影。
顾秋明哪遇上过有这样的好事,当即心头便早已变得既亢奋又紧张。可是接下来的整个过程和情形,完全可以用这样子的一种方式来形容,那就是自从她们两个人一道,从电影院旁边的那处卖电影票的、如同洞洞样的窗口买票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最后剧终。他整个人都仿佛是处在一种极度惶恐的状态中。以至到最后,他整个人都差不多是让那个女人给扶住,才勉强地从电影院里面走出来,并直到后来对方又主动提出来想要和他“那个”时,他才终于鼓足勇气,挺直起自己僵硬的身板,不知所措的带上她,吭哧哧地去了自己的店里。事后直到那个让他又怕又还想要要的女人都快走出门,他都还没有勇气敢再看她一眼,却再也不能入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