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 127 章

作品:《娇生惯养六阿哥

    “阿哥, 这,这实在是太贵重了。”还是秀兰第一个反应了过来,她连忙摇着头摆着手, “奴婢不敢,您要是真的想赏奴婢, 赏个五六两银子就可以了。”


    她自从跟着六阿哥回了京, 就一直自称奴婢而不是民女了, 从小被卖做丫鬟的她很是知道在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事。


    说到底还是宫内和宫外的物价差距太大的原因,在宫里五六两的银子包那都是打赏下人用的, 虽然也不能算是赏小太监的,赏小太监的,一般是半两到一两的银子,五六两这种就是赏大宫女或者是大太监的。


    但既然能用一个赏字——就代表这没什么重要的。


    所以胤祚一开始本想给他们一人一个铺子,再一人五百两银子的想法是被他自己掐断的。


    这对于他们来说太贵重了,他们是肯定不会收的, 收了之后良心还会不安,那何必呢。


    毕竟他又不能解释他们到底帮了什么忙, 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感谢他们。


    如果是拿他自己举例的话, 那就是他上辈子只是帮人画了一幅画, 他自己对自己的画很有自知之明, 觉得卖个十万左右都算是高的价格了,但是来人却突然给了他一千万, 那这钱他是万万不敢收的, 拿着都烫手。


    上一次那还是法治社会呢, 他都会如此担心,现在他若是真要给他们五百两,他们恐怕会以为这是买命钱。


    拿了明天就身首异处的那种。


    这是送钱呢, 还是送仇呢?


    可若是换在胤祚的视角来看,这三人的确间接性的救了太子。


    当时他是真真走投无路了,一点希望都不抱有了。


    却突然因为他们三人而得到了四百点的能量。


    胤祚是真的把太子当成亲哥哥来对待,太子对他的好是完完全全不作假,一点马虎眼都不带打的。


    别说每人五百两银子,他就算每人五千两,五万两,他咬咬牙他也是能出的。


    所以胤祚可不只是打算用这两百两就抵消了这恩情,只是他之后要做的事情,不声张在明面上。


    若是想要一个人过得好,背地里能做的事情多着了,非得锣鼓喧天的让人家接受你的赏赐可不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之后的住宅,前途,或者暗地里的保护。


    胤祚心里是这样想的,也知道自己那样付出的绝对不止原本的五百两,但他却什么都没说,只是要把手中的匣子往外推了推:“说什么呢?我六阿哥送出去的钱哪还有收回来的道理?”


    他故意装成一副纨绔的样子,但在场的三人都知道他的本性,所以只是缓和了下气氛,没有害怕。


    比起之前只是一个婢女的秀兰,每月拿着好几两月钱的行云倒是没觉得六阿哥手中的两百两银子偿还不起,但她这人颇有一些读书人的清高,她实在觉得自己给东家添了麻烦,却还要东家来赏赐他们,不是一位君子所为。


    行云从来不认为君子这二字说的是男子,君子便是君子,和男女无关,看重的只是一个人的品行。


    她认为自己这辈子达不到君子的那种境界,但她却把君子当成自己的精神追求,努力想要往那个方面去靠拢。


    只是她也看出来了,六阿哥今日是铁了心的,想要让他们收下这二百两。


    几人推诿一番,最终还是刘咏鹤先将这两百两收下。


    胤祚这才满意:“没事,要是真想感谢我,以后好好帮我做事便是。”


    虽然他手下帮他做事的人多了去了,但这不妨碍他这么说——他也是从几位兄长那里学了点本领的。


    别的纨绔子弟是四处留情,他们这是四处留交情,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作用可大不一样。


    比如说他四哥看着冷冷淡淡不好说话的一个人,但只要他想找人帮忙,无论从哪一部里面都能找出来人来帮他的忙。


    帮忙的人又不嫌多,开下口的事。


    秀兰收的是最脸红的一个,毕竟她认为自己来到这里,本来就是来报答六阿哥恩情的,结果却又收了六阿哥二百两银子。


    在她出发之前,小姐还给了她五十两银子,说是给她的嫁妆,以及这次她帮忙的钱。


    这下她手里竟然一下子就有二百五十两银子了——这若是换成个男人,上前来的媒婆,估计都得要踏破门槛了。


    胤祚把钱送出去了就松了半口气,剩下半口便是要警醒他们,日后不要再这么冲动。


    “下次可先让人给我传封口信。”


    胤祚想了一下他周围安排的侍卫,最后挑了一个他印象比较深刻的:“就让那阿赤传吧。”


    秀兰刚到这里,对这里的侍卫还没什么印象,行云和刘咏鹤倒是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阿赤说的就是那身高八尺还多皮肤黝黑的男子。


    他们都应了下来。


    “阿哥,罚呢?”秀兰小心的问道。


    刚才不是说有赏也有罚吗?罚呢?


    胤祚咳了一声:“这次先给你们扣着,下次若是再犯,一并罚。”


    说完之后,他又吩咐了几句,又约了刘咏鹤下次见面的时间:“到时看看你有没有那方面的天赋,若是有我就给你安排个活计。”


    接着便离开了。


    他这次出来就是专门为了给这三人来送银子的。


    但这还没完,胤祚出去后侍卫立马跟上,胤祚不认识路,便问道:“你们可知道这卖报的地方在哪儿?”


    算算时间,今日差不多也该有点反响了。


    侍卫自然知道卖报的地方,他们带着六阿哥向前走,来到了一家报亭,这报亭还是三阿哥,专门让人建造的,他也是真有些想法。


    之前的官报都是在书店里售卖,又或者是派人去衙门里取。


    他不,他自己走访,调查了之后认为这样普通百姓们就不敢去读,去看这娱乐报。


    他便在有拐角的地方租下拐角处的店铺,没有拐角的地方就在一条街的末尾多加半间屋子。


    这地方什么也不干,就是卖报纸。


    一个人在里面守着,是站是坐都无所谓,总归只要有人来的时候,他在这里能将报纸卖出去即可。


    一个月的月钱不算高,只有三钱,但是不用做苦力,风吹不着雨晒不着,还是挺抢手的。


    胤祚之前只是听过,但还真是第一次见,毕竟每隔好几条街才会有个卖报纸的地方,之前七拐八拐的,总是因为巧合而错过。


    他上上下下把这‘报纸亭’打量了一遍,觉得这地方只卖报纸,还是有点浪费了。


    这个地方人来人往的,若是卖个针头线脑什么的,也会大有作为的。


    毕竟现在可没有什么便利店一说,大家卖东西都是各卖各的,比如卖肉的就只卖肉,卖布料的就只卖布料,卖纺织线的就只单卖纺织线,卖染料的就只单卖染料。


    只有之前那个异军突起的超市是将所有的商品都会合在一起的,但说过来说过去这超市一个城镇也只开一家,并且只有大城镇有。


    谁家若是缺了个线头什么的,还要单跑超市一趟呢?


    胤祚一边琢磨着回去之后同三哥说一说,一边让侍卫去给他买了一份报纸。


    打开报纸一看,他顿时就乐了。


    呵,果然有夸的。


    胤祚说的不是别的,而是那扬州的眼镜店,眼镜店已经步入正轨了,甚至都售卖了好几天。


    前两天想着,就算信件寄过来也并不能那么快,所以他便忍耐着,今日是算了时间才出门的。


    无论是骂还是夸,总得有点波动,结果刚一打开,看到最上方用特大号的字体标出的《扬州学子挚爱之物——竟是京城之前的流行》这个标题。


    他就知道,稳了。


    胤祚今日出来是同皇阿玛说过的,所以他今天也不着急回去,他准备在路边随便找个摊子解决他的下午饭,他一边走一边看着报纸上的内容,时不时的乐了一下。


    这报纸上说,眼镜店在扬州初一开门就极为火爆,因为这些学子们每人都有些京城的好友,早便知道他们那处有一叫眼镜的神物。


    只是碍于距离和地理的原因,苦苦不得相见,结果没想到太子体察民心,竟把这眼镜店也开到了扬州。


    因为康熙将太子遇刺的事情捂了下去,所以除了消息格外灵通的,几乎没人知道太子在扬州出了事,普通的学子还是保持着每日三件事,晨起读书看报骂清朝,晨起读书看报骂清朝。


    今日却什么都没干,都挤在眼镜店的门口,摸着银子想要换一架,据说能够让他们的视力恢复到幼时那般清晰的神物。


    不仅是年轻人,还有许多年纪大的人,只不过他们不是挤在队伍里,而是让下人去排队。


    如果是旁的东西,他们让下人直接买也就算了,但这眼镜可是要自己来测度数的,所以这些平日里腿脚都不太利索的老大爷们便只能坐上轮椅,让下人们推着他们过来,在旁边等候。


    一开始在店铺没开门的时候,众人还有许多在窃窃私语,话里话外,就是觉得京城那伙人夸大了言辞,说这世界上哪有什么东西,一戴上就可以让人的视线瞬间变好。


    虽然在他们的眼镜店之前,也有洋人带过来的几副眼镜,但那可是全清朝一共就几副的眼镜,度数还不一定同他们的一致,自然许多人都没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也有学子见识比较广,用了同学的眼镜,但他和同学的度数不一样,他同学用着正好的眼镜,他戴上去觉得晕晕沉沉的还不如不戴呢。


    所以他今日来这里,并不是想要一个能让他视力恢复从前的眼睛,而是为了打他那朋友的脸,非得让他朋友承认自己是撒了谎不成。


    还有的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这眼镜之上的人。


    毕竟此时没有明亮的灯光,夜间视物本就困难,若是视力再不好,即使没有夜盲症,夜晚看东西也都是黑乎乎的一团,什么都看不见。


    这人就是在太阳落山之后一步也不敢外出,他甚至之前上茅坑的时候都差点掉进去,还是被他媳妇捞出来的。


    还有的是年纪大了身体本就多病多灾,看东西都看不清楚了,家里新出生了小孙女,想看看小孙女的脸都看不清。


    更有甚者想的是,买到眼镜之后立刻便登报说这眼镜是一场骗局,来打朝廷那些人的脸,让自己好好的出名出名,展现一下自己的高风亮节,不畏权势。


    总之,无论这些人出于什么想法,他们都在一大早便在这眼镜店之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直接从眼镜店门口排到了过了三条街。


    这眼镜店还未开业,甚至还没有造势,就瞬间火爆了起来。


    吉时一到,众人一剪彩,这眼镜店哗的一下就开门了。


    太子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场面,并且他也知道扬州必定会有许多人想要看他们的笑话,所以他抽出来的都是在京城这里用了一两年的老手。


    这些人早就对流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每次店内只留十位客人,出去一个再进来一个,无论后面排队多长也不能再进来更多的人。


    不然他们就会手忙脚乱的,反而还会拖累他们的效率。


    第一位进店的客人恰巧就是来看笑话的那种,不得不说为了看个笑话,半夜就跑到这里排队也是很努力了。


    而且他不光是想要看笑话,他还不配合流程。


    店员指着墙壁上的字问他这是向左开口还是向右开口,他却一声都不吭。


    可侍卫却不惯着他,猛的一敲手中的武器:“哑巴了不成,问你什么没听到吗?”


    一直期待着众人,这才看见店内竟然不只有店员,还有几个看起来威风凛凛的侍卫。


    他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知道这是店家怕人闹事找来的打手,只不过这店家太过特殊,背靠的是太子,而这打手也较为厉害,是宫里的侍卫。


    顿时队伍中就有人瑟瑟发抖,想要逃跑。


    这些人可能不是想来闹事的,而是怕等会轮到自己的时候,被这些侍卫们没事找事乱打一通。


    这个时候胤礽安排的店长就出来了,笑呵呵的把几人安抚了下来,并且说明如果不是有人想要故意捣乱,这侍卫们是不会做出来什么事的,当他们不存在就好了。


    那进来的第一人被侍卫吓住之后便格外的配合,店员说什么他做什么,他原本是抱着嘲笑的心思来的,结果等店员将调配好的眼镜放到他的眼上的时候,他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像一只猴子一样大呼小叫:“我看见了,我真的看见了?!”


    刚才还生他气的店员,现在就忍不住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之前是个瞎子呢。


    胤礽本就打算第一天就震撼住他们,自然不会说什么,现在写一下地址之后再来取这样的事情。


    他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各类度数的镜片,从低到高全部都有,直接配上即可。


    如果是现代可能还会再麻烦一点,需要测一下瞳距之类的,但现在先不说设备够不够,真没有这个讲究,你若是给人家添了这种服务,人家不仅不会觉得你好心,甚至还会觉得你想坑他的钱。


    而且大部分人也没有想要让自己的视力变得清晰的好像从未受损过一样,他们只要能看清东西就很开心了。


    于是这人在测完视力后去挑了眼镜框,没过多久就获得了自己的眼镜盒和一副眼镜。


    他是戴着眼镜出门的,面上的表情格外的夸张,他的度数很深,已经好几年都看不清自己爹爹和媳妇儿的面容了,结果现在却连自己旁边老头的胡子有几根分叉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老头被他盯的都有一些发毛,但在人家店里又不好闹起来,怯怯的看了他一眼,撇了下嘴,把自己的身子扭过去挡住他。


    众人一看,连刚才想要闹事的都被这眼镜的效果给震撼住了,他们不禁就更加期待了,更想要自己上前去看看这眼镜到底多么的神奇。


    结果每一个人都格外的满意——但他们也发现了,若是两人将自己的眼镜互换了就不行,这个时候他们才醒悟,原来不是他们的好友在骗他们,而是他们的眼镜的确只能自己用。


    这不是骗局,是真的。


    朝廷的确研发出来了,能够让他们看清东西的物件。


    而且若是要材质最普通的,眼镜框也是要最基本的那种,一架还只要二十两银子。


    现在虽然说穷书生穷书生,但真的能读出来的,不会连二十两银子都掏不起。


    而不读书的,不会日日熬油点灯的看东西,眼睛也不会坏的那么厉害。


    这一下子,整个扬州城都震撼了,之前无论是信还是不信的,都连忙在这本就很长的队伍后面又排上了队,生怕等轮到自己的时候镜片没有了。


    连店长都被这排队的人数吓了一跳,赶紧又写信回京城,调了一些京城暂时用不到的库存过来,甚至还劝着众人说,若是能看清事物的不那么着急的,可以过几天再来。


    可是他好心提醒,却根本没人理他,人人都想要让自己看的和之前一样清楚。


    据说在发报的时候这队伍还没排完呢,甚至还有人愿意花百两和前面的人换一个排队的位置。


    胤祚看着这报纸上的内容满意的是摇头晃脑的,连小摊刚上来,吃起来平平无奇的鸡汤小馄饨,吃着都更好吃了。


    他们在离开之前就放出来风声说要开眼镜店,当时那些人是怎么嘲笑的,他可是听的一清二楚。


    今天特意出来看这报纸,果真打脸了。


    爽啊,真是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