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科举改革的雏形

作品:《逍遥假太监

    第一百一十三章 科举改革的雏形


    萧秉烛淡淡一笑,这一局他胜了,而这本来就是他谋划的一个前奏而已。


    看着武步城被押下去,萧秉烛递给诸葛九龄一个眼神,他轻轻点了点头。


    摄政王府,书房。


    木游谦等人齐聚一堂。


    “王爷,皇帝这次过分了,竟然敢驳了您的面子,执意杀了武步城,这可是他登基以来,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是啊王爷,他这次敢不听从您的意愿杀了武步城,下次可就轮到我们几个了,甚至,他可能还会对您下手!”


    “王爷,自从有了萧秉烛那个狗太监,皇帝小儿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还有那个老丞相,他现在也在帮助皇帝,真是岂有此理!”


    秦龙衣冷冷道:“不就是一个刑部尚书嘛,算个屁。他既然敢无视本王的意见,那本王也该让他见识见识我的爪牙之锋利了!”


    “传我命令,从今天开始,六部尚书和六部左右侍郎,全部称病告假,我倒要看看,这帝国没有了我摄政王,他如何运转,如何处理政务!”


    三天后,朝廷的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全部称病告假,六部文书堆积如山,现在除了商务部以外,其他政务,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


    摄政王府,书房。


    木游谦笑道:“哈哈哈,王爷这一招高明啊,再这么下去,大秦必然崩塌!”


    “我看过不了几天,皇帝就要哭着喊着,求王爷回朝,主持六部政务!”


    “到时候,整个朝政还不得从新回归到摄政王手中,皇帝也会更怂,更依仗摄政王,哈哈哈……”


    秦龙衣捋着胡须,笑的一脸惬意。


    这,正是他要的效果。


    御书房,秦城璧怒了:“到底是什么情况?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一起生病?”


    “肯定是摄政王这个老东西捣的鬼!”


    “萧秉烛,你倒是赶紧想想办法啊,六部文书已经堆积如山,如果再不处理,整个帝国就要崩塌了!”


    萧秉烛看了看诸葛九龄:“陛下,我跟老丞相定下此计,就是要让摄政王这个老狗采用这种愚蠢的办法呢。”


    “愚蠢?我看是你愚蠢吧?六部官员都不做事儿,这该如何是好?”秦城璧气急败坏!


    “陛下,你不觉得这是个良机吗?”诸葛九龄压到:“朝廷六部都被摄政王把持,虽然死了一个刑部尚书,但是,左右侍郎也就是他的人。”


    “与其一个个的杀,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秦城璧皱着眉头:“你,你们都把朕给说糊涂了,什么扬汤止沸,怎么釜底抽薪?”


    萧秉烛道:“陛下,何不趁机组建内阁,让诸葛丞相担任内阁首辅,其他人等担任次辅,内阁来协助陛下处理政务,凡经过内阁批复的政务乃蓝批。而内阁无法抉择的大事儿,交由陛下批复,是为红批!”


    “如此以来,陛下轻松将六部政务掌握在手中,再也不必受摄政王的钳制了!”


    秦城璧左右一想,此计甚妙。


    组建内阁,不仅能够将六部事务掌握在手中,还彻底分化了摄政王的权力,甚至连丞相的权力,也都被分化了,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如此以来,皇帝再也不是那些权臣手中的吉祥物了。


    “妙,妙啊!”


    秦城璧高兴道:“那就由逍遥侯做这个内阁首辅吧!”


    “不,陛下,”萧秉烛言道:“臣手中已经掌管了西厂和商务部,还有护国征伐的职责,不适合做首辅,首辅这个位置还是老丞相最为适合,臣忝为次辅,足矣。”


    秦城璧想了想,萧秉烛所言也对,他本就没有处理过政务,况且他手中权力也确实不小。


    “既如此,”秦城璧从善如流,“就辛苦老丞相了!”


    诸葛九龄拱手:“为陛下鞠躬尽瘁,老臣死而后已!”


    萧秉烛继续说:“除了下官和老丞相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人来做次辅,不然事务繁杂,也处理不完!”


    秦城璧叹了口气:“朝廷六部,尽皆秦龙衣的仆从,也都是尸位素餐的庸人,何来更多人呢?”


    萧秉烛言道:“陛下忘了商务部的三大学堂了?三大学堂本来招录的都是经济治世之才,那些读死书,死读书的书袋子,一个不要,那些读书而不去实践的理论派,一律不要!”


    “因此,三大学堂招收并培养了不少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都高度统一的人才,不妨选拔几个,让老丞相好好指点指点,几年后,都可以成为我大秦的人才。”


    “既有如此人才,还不快快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