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贾太尉!

作品:《红楼兵仙

    大将军得胜回府,自然是要热热闹闹的吃一顿的。


    府外的宁荣街自然是又被贾家给摆上桌子再次塞得满满当当,一听是为大将军庆功摆的宴席,从名酒楼里请来的几个大师傅带着一群学徒下了大力气去置办这场宴席。


    当家总厨自然是要进入府内给大将军和贵人们亲自做宴席的。


    贾珲回府的时候差不多到傍晚了,所以再给几位长辈见礼后,大伙儿就直接入席了。


    吃了个半饱后,贾珲还和几个兄弟端着酒壶酒杯去大街上和族人们喝了好些酒。


    就是期间发生了一点不愉快,宝玉从他舅舅家回来看到了好看的妹妹,凑上去就问有没有玉


    一脸悲愤从脖子上撤下通灵宝玉就喊着“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什么劳什子了!”


    就要摔玉发癫,结果抬头想看最爱自己的老太太是个什么反应时,他的目光正对上贾珲那眯缝了起来散发着怒意与煞气的丹凤眼,脑子嗡的一下成了一片空白,胯下一阵暖流顺着退流了下来


    被贾珲的煞气吓的尿了裤子。


    反应过来正要哭呢,又听到他老子怒喝一声“孽障!”刚要嚎出来的声音立马咽进肚里.


    然后小胖子就老实了,被他老子和他亲大哥摁在男席上只能规规矩矩的缩在那里吃饭,菜是一口都没敢吃。


    嗯,今个也算是打卡了名场面,接下来几个月的笑料有了.


    至于王夫人那如刀似剑仿佛要把自己剁成臊子的眼神.根本无所谓。


    反正在林家人面前丢脸的不是大房和敦煌郡公府,林家有姑母在也不会传出什么坏话去。


    就是宝玉这小子这辈子是甭想在和黛玉有什么瓜葛喽


    。。。。。。


    “哎呦,你轻一点!”


    李纨正一脸疲惫的躺在床上,贾珲正坐在床边,给她揉搓着有些肿胀的小腿。


    “好嘞!”


    揉搓的动作顿时轻了不少。


    “呼”


    李纨靠坐在床上,大着肚子产期将近的她现在想动一下都费劲。


    若非今日特殊情况,必须要去荣国府一趟,她都不会出卧房一步。


    “呼今个宝玉算是现了大眼了.”


    “可不嘛,往日里看的挺喜庆的小孩子,怎的看见漂亮妹妹就变成那般样子了?”


    “呵呵,毕竟是抓周的时候抓住胭脂盒的人物.”


    “胭脂盒?”


    “是啊,就是胭脂盒,也不知道是哪个倒霉玩意儿放进去的,那小子其他东西看都没看,直奔胭脂盒,抓到手上打开盖就舔,二叔评价此子日后必成色中饿鬼,从那以后就没看他顺眼过。”


    “别这样说啊,宝玉也有其他优点啊。”


    “没用的,他这辈子只能是个色中饿鬼了。”


    “为何?”


    “因为那块劳什子玉啊,我那个时候已经去西边了,具体的也不清楚,收到家书的时候我才知道二婶生了个什么衔玉而生的有造化的.男孩。


    别的就没有了,仿佛家里就做实了这小子是个有造化必成大器的一样,我当时差点吓坏了,不怕你笑话,我都准备收拾东西落草为寇去了.”


    贾珲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衔玉而生的造化也是当时的贾家受得起的吗?别说是贾家了,就是那些个王府遇上这个是都要担心一下全家的性命,这可是只有皇帝家才能承受起的造化啊.”


    “而且家里当时的处理方式也很有问题,哪怕多一句嘴说是家里二儿媳妇为了争宠故意耍的后宅手段,或者直接把那块玉送到宫里呢?这下好了,现在反应过来了,说什么都晚了,家里也只能把宝玉真的当成纨绔养,但偏偏就老太太和二婶铁了心的认为宝玉是个有大造化的.”


    贾珲叹了口气。


    拔步床中陷入一阵沉默,贾珲只是默默地帮李纨揉搓着腿。


    “老爷啊,你想好给咱们的孩子起什么名字了嘛?”


    李纨望着拔步床的房顶,转移话题。


    “名字?按照辈分,应该是艹字头,英?苇?芳?苼?茗?营?芷?还是用我在西域时闯下来的那个莽?


    若是个姑娘的话,艹字头就好取多了,不过还有一种取法,我们这一辈的姑娘都是某春,某春的取着,咱们的姑娘也可以叫某夏”


    作为一个取名废,贾珲对即将出生孩子的名字也是十分头疼。


    “若是不按辈分起呢?”李纨突然转过头来看着贾珲。


    “不按辈分.桃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那个桃李。”


    “桃李.感觉有些柔弱了.”


    “唉说句愧对祖宗的话,贾这个姓在起名字的时候实在是不友好啊”


    “实在不行就叫贾自成?”


    “不行不行,总感觉取这个名字就要到奔波似的.”


    说笑一阵,李纨突然打了个哈欠,看的贾珲也一起打起了哈欠。


    “噗!你不要学我!”


    “我没学你啊,就是打了个哈欠嘛!”


    “你学了!”


    “你讲点道理啊,我打个哈欠怎么了嘛!”


    “你就是学了!”


    “我”


    “不听!”


    李纨别过头去,偷偷笑了起来。


    “你好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没办法,大肚婆如今是整个贾家近千族人里面最金贵的那个,实在是惹不起。


    “哎呦!老爷,你儿子踢我!”


    李纨突然扶起肚子,掀开中衣一脸惊喜的给贾珲展示。


    “啊,哪呢哪呢?”


    贾珲连忙趴到了李纨的肚皮旁边仔细寻找着,果然,一个小凸起突然出现在肚皮上,又很快消失不见。


    贾珲拿过湿毛巾来使劲的搓了搓手,小心翼翼的把两跟手指并拢着轻轻附在了李纨的肚子上,这小心翼翼的动作搔着她肚皮上的绒毛让她使劲绷着脸险些痒的笑出声来。


    肚皮又是一鼓,两只手指顿时感一股奇妙的感觉


    这就是我的孩子吗?


    心中万千思语,开口却无言。


    将头转向李纨的脸,贾珲轻轻的把脸贴在了李纨的肚子上.


    “纨姐儿辛苦”


    “珲哥儿”


    李纨心中一酸,颤抖着伸出手拂在贾珲的脸上,贾珲也将手盖在李纨的柔夷之上.


    。。。。。。


    二月十五,月中大朝。


    乐士们奏响庄严的《朝会乐》,文武两班依旧分列两侧,手持笏版庄重的走在通往明堂的玉阶上。


    只不过所有人的注意力不再是煌煌明堂,而是站在两班最前,挺直腰杆仿佛一把冲霄利剑般,身穿公爵朝服的高大身影。


    上柱国,大司马大将军,左军大都督,光禄大夫,敦煌郡公贾珲!


    今日最重要的事就是为他封赏了。


    许多人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这位战无不胜的大将军。


    不,自今日起,应该称太尉了。


    虽说太尉这个官职与最初设立之时,权能上已有天壤之别.


    但那可是太尉啊,真真正正的天下武官之首!


    他贾珲才不到二十岁啊,老夫二十岁.不,老夫三十岁的时候还在干嘛?老夫还在考举人/攒军功为封爵发愁啊!


    眼红归眼红,但大家对贾珲的功劳还是十分认可的。


    明堂之上,今日二圣皆至,诸王也穿着冕服,庄重的站在那里,少数几人手里还端着即将要为贾珲换上的装备。


    最基本的礼仪过后,文武分列明堂两侧,中间只余贾珲一人。


    乐士们奏起《丹陛大乐》,拜太尉大典正式开始。


    内阁首辅,礼部尚书李湷作为今日的礼官,站起身来走到了一侧,开始宣读圣旨。


    “诏曰:”


    李湷用着传承自大汉的汉韵诵读着拜贾珲为太尉的圣旨,诸王也缓缓行至贾珲身边,皇帝也与上皇对视一眼后,压制住自己激动的内心,站起身来降阶而下,来到了贾珲正前。


    “今拜先生为太尉!”


    一番礼仪后,皇帝从皇四子陈净远端着的木盘里双手端起了一把古朴的长剑,横在了贾珲的面前。


    此乃太祖佩剑之一,也是唯二痛饮鲜血的宝剑之一。


    太祖一生宝剑无数,但实际上只有两把剑真正的痛饮过敌人的鲜血。


    一把是刚刚起事时用的,太祖正是用她斩下了县令的狗头正式起义的。用料普通,但对大齐朝来说意义非凡,现在正奉于太庙,享受大齐香火供奉。


    她现在唯一的用处只有一个——处决皇族。


    另一把就是要交给贾珲的这把剑了。


    大齐立国前最为重要,关乎生死存亡的一战——攻洛阳之战时,凉军由侧翼突入齐王军中军,身处敌营的太祖正是用的此剑与凉军拼杀,最终将这支突袭凉军歼灭,最终攻下洛阳定鼎关东。


    这把剑太祖也曾经交给贾珲的曾祖父,老荣国公贾源过。由他节制大齐所有的军队进行最后的灭凉之战。


    贾源也不负众望的攻入潼关,成功灭凉。


    自此,这把剑也成为了象征节制天下兵马的象征。


    不过平时自然没有这等权力的,只有同时具有皇帝亲笔书写,盖上了传国玉玺、大齐国玺、五军都督府任三大都督印与内阁首辅大印的圣旨时,节制天下兵马的权利才能生效。


    不过,就是没有生效,她也是有着一些其他的小权力。


    “臣贾珲奉诏!”


    贾珲双手掌心朝上举过头顶,恭敬的接过了这把象征着大齐军权的宝剑,将她戴在腰间。


    朝着二圣再次三叩九拜,李湷的圣旨也刚好诵完。


    贾珲站起身来,走到了诸王之前,御阶之下,朝着文武百官坐了下来。


    环视文武两班,扶着系在腰左侧的军剑,目光睥睨。


    “予贾珲,自今日起为大齐太尉!”


    文武两班同时朝着贾珲方向拱手行礼。


    “臣等拜见太尉!”


    贾珲还礼。


    礼成!


    《丹陛大乐》结束,乐士们重新奏起《朝会乐》。


    气氛顿时就轻松了不少。


    贾珲也重新转身朝向了丹陛方向,面对二圣。


    “瑾玉,朕记得,你还有三个月就该行冠礼了吧?”


    下面的诸臣正要出班奏事,但上皇抢在他们之前开口了。


    要奏事的文官愣了一下,仿佛想到了什么,退回朝班之内。


    “回上皇,正是。”


    “好好好,既然如此,那也就不多办一场了,不如今日来个双喜临门,一起帮你把冠礼办了,你看如何?”


    “臣何德何能”


    “诶,你身为太尉,冠礼自然不能马虎,否则丢的也是国朝的脸面,诸臣工,有何人欲为太尉正冠?”


    为太尉正冠?还有这等好事!


    下面人再也不顾什么礼仪、党派、好恶,纷纷站起身来朝着上皇自荐起来,就是那些缩在角落里的各藩国使节们也眼冒精光,但一想到身份的差距,不由苦笑一声,坐在原地继续保持沉默。


    “咳咳咳,诸同僚,可否听吕某一言”


    一声虚弱却坚定的声音从武班前方传来,朝堂为之一静。


    听出来人声音的文武大臣们知道,在场的诸位也就这位最有资格为太尉正冠了。


    “咳咳咳,上皇,老臣请为太尉正冠!”


    “准。”


    上皇笑而允之。


    “吕公.”


    贾珲看着他有些出神。


    正是五军都督府后军大都督,大齐第一任安西都护府大都护,防御反击灭帖木儿者,成国公吕观。


    乐士们再次奏响加冠雅乐,李湷不同于之前的严肃,笑呵呵的再次担任礼官,用着汉韵诵出流传千年的加冠之词,几位宫娥走到贾珲两侧,摘去笼巾九梁冠走过去交由吕观,解开绑着头发的锦带,重新疏拢好头发,绾成髻,带好小金冠。


    吕观也踩着优雅庄重的步伐走到了贾珲的面前,给他戴好缁布冠,并对这他说着加冠以后要忠心为国.


    接着又下去换成了皮弁武装


    最后,重新戴好代表爵位的笼巾九梁冠,冠礼成。


    原本接下来该取字的,但吕观早在数年前就已经为贾珲取好字了,这个环节也就舍去了。


    贾珲转身,再次拜谢二圣。


    接下来,文武诸臣这才开始一一开始奏报…


    身后的武班中,贾珍、王子腾等一脸羡慕,水澈、牛昭等老兄弟一脸得意,贾赦老泪纵横


    父亲啊,孩儿兄弟两个无能,这辈子也就这个样子了,可有珲哥儿在,贾家不会倒!


    再有一章,这一卷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整顿江湖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