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一个人的牵挂越多,越容易委曲求全。

作品:《大秦摄政王风姓天幽

    萧何走进了官署,见到了顾城与范增。


    “属下萧何,见过县令!”眼中的疑惑一闪而逝,萧何朝着顾城行礼,道。


    “萧何啊,这位是范增先生!”顾城看到萧何到来,朝着萧何解释一句,然后朝着范增“先生,这位便是萧何!”


    “萧何见过先生!”


    闻言,萧何连忙朝着范增见礼,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自然是清楚范增是何许人也。


    他只是不解,为何范增会找上他这个一名不闻的人。


    “不必多礼!”范增笑了笑,朝着萧何,道“主吏橼,乃是沛县当地人?”


    “不瞒先生,确实是当地人!”萧何没有隐瞒,他相信,这位来,必然是对于他的情况了如指掌。


    “萧何,收拾一下,公子要见你!”范增深深地看了一眼萧何,他没有隐瞒,而是单刀直入。


    “公子?”


    萧何眉头微皱,他实在是不理解,为何那位高高在上,如同天上旭日一般的公子,会突然之间找到他。


    “属下才疏学浅,只怕.......”


    范增喝了一口茶水,望着萧何,道“看在你我都是新秦人的身份上,老夫便提醒你一句!”


    “在大秦,除了王上,还没有人可以拒绝公子!”


    “也不对,曾经有一个,乃是个故韩之人,叫做张良,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打听一下!”


    萧何也是一个读书人,对于天下大势自然极为的关注,他自然是清楚,张良死了。


    死在了公子术的手中。


    面对如此赤裸的威胁,萧何无奈一笑,他心里清楚,自己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请先生给我一日时间与家人告别!”许久,萧何朝着范增,道。


    闻言,范增笑了笑,道“这是自然!”


    望着萧何离去,范增目光闪烁了一下,他心里清楚,既然赵术能够看上萧何,这就意味着萧何是一个聪明人,他相信萧何比任何人都清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


    这一幕,都落在了顾城的眼中,但对于此事,他没有说一句话。


    范增一句话没有说错,在大秦,除了章台宫中的那位王,没有人可以拒绝这个时候的公子术。


    ........


    “公子,消息已经查清楚了,陈平今年三十!”颜末走进幕府,朝着赵术,道。


    喝了一口茶水,赵术点了点头,道“将人带回来!”


    “同时查一下蒯彻,范阳人。”


    “若是已经成年,也将人带来!”


    “手段不限,但,尽量柔和一些!”


    “诺!”


    点头答应一声,颜末话锋一转,道“先生传来消息,萧何已经找到,正在返程中。”


    “嗯!”


    微微颔首,赵术没有意外,他心里清楚,今时不同往日,他邀请范增之时,只是崭露头角,尚未一如今日一般名动天下。


    在这个时代,名声便是最好的信誉。


    而且,一个人的牵挂越多,越容易委曲求全。


    “公子,官署已经修建完成,州守也已经搬了进去,各大官署正在组建之中。”


    “但是,州丞尚未.......”


    李旭匆匆而来,朝着赵术恭敬,道。


    瞥了一眼李旭,赵术笑了笑,道“如果让你担任这个州丞,有没有信心?”


    闻言,李旭脸色一苦,连忙摇头“公子,属下能力不足........”


    “出息!”


    呵斥一声,赵术也不强求“转告张苍,州丞已经找到了,人不日就会抵达。”


    “暂时,辛苦他一些!”


    说到这里,赵术话锋一转,道“此番南下,你也不用继续待在幕府之中,担任军候,带领一支大军去厮杀。”


    “南下这么久了,北辰也已经外放,你也该去建功立业了。”


    “诺。”


    这一刻,李旭没有拒绝,他心里清楚,这是赵术给他的机会。


    他可不想放弃!


    “去吧,跟随着李信去学一下如何用兵!”赵术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旭,叮嘱,道“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大秦武将的!”


    “诺!”


    这一段时间,赵术算是彻底的放手,没有去关注南州的事情,他心里清楚,一个张苍,一个李信,根本无需要他多关注。


    若是他们连这些都梳理不清楚,那也就不适合待在这个位置上了。


    .......


    咸阳。


    章台宫中,秦王政看着李斯“长史,根据军报上的消息,公子术手中的大军,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之众!”


    “一直以来,所有武将打仗,都是军队越打越少,而公子术缺越打越多!”


    “国府官署与治粟内史官署如何说,粮草供应能跟得上么?”


    闻言,李斯苦笑“王上,有些吃力,毕竟战线太长了,而且,当下的公子术,调动的大军,已经不是五十万之众,而是近乎六十万。”


    “上将军北上,带走了三十万大秦锐士,留在楚地的大秦锐士只有三十万之众。”


    “公子留下了十万坐镇秣陵,率军二十万南下,伴随着诸越之战,大军将士数量徒增至三十万之众。”


    “而且五万大秦楼船士集结南下,这导致,这个数量达到了三十五万之众。”


    “后来,为了攻灭百越,公子术吞并了闽越的海师,后来又是吃掉了南越,络越以及西瓯的海师。”


    “这导致,大秦楼船士的数量也达到了十万之众。”


    “这已经是四十万大军!”


    “我军南下永昌郡与西滇郡,公子在各部族征召青壮以及挑选降卒,至少有二十万之众。”


    “如此一来,当下公子手中大军数量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之众,不过,诸郡都需要大军驻扎,可以就食各地!”


    “需要朝廷从南方筹集粮草的大军数量,不会超过三十万之众。”


    “唯独,最麻烦的便是南州!”


    “现在南州一片荒芜,不管是粮种,还是迁徒人口,都需要粮草提供。”


    “特别是刚开始的房舍建造,以及开垦荒地......”


    说到这里,李斯话锋一转,道“臣听闻公子,从楚地征召工匠南下。”


    “同时拿下了巴清,在南州组建了南州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