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言定天下
作品:《霸三国开局一个碗》 还好刘兴未雨绸缪,重新在雒阳置办了府邸。
不然就他师父郑玄送的那院子,可住不下上千人马。
众人各司其职,小半天才安顿下来。
刘兴带上几大车礼品去拜访了师父郑玄和准岳父蔡邕。
都知道他是狗大户,两人倒是没有和他客气,照单全收。
郁闷的是仍然没有见到未婚妻的面。
原来大家族讲究快结婚的时候双方是不能见面的。
只听见蔡府后院传来的琴声,琴声悠扬婉转,似在倾诉衷肠!
当晚,刘府众人齐聚一堂,连郑玄和蔡邕也在。
管事拿上来一摞拜帖,是刘兴出去那段时间收到的。
有大将军府、司空府、几个中常侍的,还有像曹操、王允等比较活跃的大臣。
看来,不是拉拢的,就是套近乎的。
在他没有表明态度之前,大家都是对他和蔼可亲。
说实话,十常侍没有任何前途,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他肯定是不会支持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在皇帝还没死的这段时间,十常侍还是很有实力的,因为他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
现在就是他想当忠臣也得看是忠于谁,别说他还打算割据一方呢?
所以目前而言,肯定是要最终支持太子刘辩,因为他舅舅何进掌控着军队。
只要不做错事,就是稳赢的局面。但是如果皇帝临终前,要立刘协这就有些难办了。
“今陛下病危,太子和陈留王都有机会继位,诸位以为谁能笑到最后?”
刘兴索性不想了,直接交给谋士头疼去。
“主公,大将军掌握兵权,一旦皇帝陛下不测,其无人可制,皇位必归太子正统。”
马良果断给出答案。
“不然,大将军看似占尽优势,但其人优柔寡断、自大短视,最终如何未可知也。”
鲁肃的意见非常中肯,但也不能一口断定。
郭图眼神飘忽,似在观察众人反应。见刘兴看过来,连忙应道:
“主公利益与士族相同,只需和袁家同进退即可。”
这郭图说的倒是不错,很在理。
但是的确非常坑,看来不管有意无意,他都具有坑人的本能。
袁家把董卓放进来弄了个满门抄斩,全听这郭图的不得凉凉了?
刘兴最想听的还是贾诩的建议,把目光看向了他。
“主公所虑者,是陛下如若立陈留王,有违主公初衷。
主公只需数举以往废长立幼之弊,陛下必会改变初衷!”
贾诩缓缓道。
对啊!真是急晕了,竟没有想到这茬。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一言定江山’,一个就是这贾诩造就的。
曹操晚年就经常为他的继承人选发愁。
所以说有的时候儿子们太出色也是一种烦恼。
曹操当时不仅有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次子曹丕,而且还有才气十足的儿子曹植。
甚至从小就聪明伶俐的曹冲都受到过曹操的关注。
关键在于曹操因为在宛城的一场夜生活,将长子曹昂折在了那里。
不然有那个身负曹操厚望的长子,就不会有后面其他儿子争储的事情。
曹冲后来也早夭,所以曹操真正纠结是在曹丕和曹植之间。
曹丕是各方面都很出色,但曹植则是才气更像曹操,所以更得曹操的喜爱。
几次都打算确立曹植为继承人。
曹操东征孙权的时候,还曾经让曹植留守邺城。
一般来说这可是储君才能有的待遇。
但是占尽优势的曹植却因为一句话丢了世子之位。
又一次曹操正为继承人选发愁,于是就屏退了左右,然后询问身边的智者贾诩。
贾诩却装作正在思考的样子,一时间没有回到曹操的问题。
曹操就问贾诩。
“刚才我问你该选谁为继承人,你为何不说话呢?”
贾诩说道:
“刚才属下正在思考问题,故而没有及时回答主公的问题。”
曹操奇怪道:
“你在思考什么呢?”
贾诩说:
“我在思考昔日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情啊!”
曹操顿时明白贾诩这是在隐晦的劝谏。
袁绍和刘表都是昔日的霸主,之所以会被曹操轻易的消灭。
就是他们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选择了废长立幼。
废长立幼自古以来都是大忌,而且袁绍、刘表的事情曹操都是看在眼中,又岂会不惊醒呢!
于是曹操大笑,次日就定下曹丕这个真正的长子为世子。
第二个‘一言定天下‘的故事,却是唐朝时期的。
武则天当上皇帝以后,就对李氏宗族进行了大肆的杀戮。
即便是亲儿子也没有逃脱她的毒手。
在她还是皇后的时候,就亲自废立了两个儿子。
李显当上皇帝以后就开始志得意满。
为了讨皇后韦氏的欢心,他竟然想提拔国丈韦玄贞为宰相。
可是韦玄贞不学无术,根本没有当宰相的才能。
所以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李显脑子都被气糊涂了,竟然当朝说了一句混账话。
我把天下都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何况一个侍中呢!
这句话激怒了武则天立刻就将他的皇位废除。
明眼人都能看出虽然皇帝还是李家人,但是实际上武则天这个太后依然在执掌大权。
后面继位的李旦也没能逃脱傀儡皇帝的命运。
坐不了几年就被迫退位,武则天则堂而皇之的登上帝位。
改大唐为大周,将都城定在雒阳,改名为神都。
而武则天姓武,所以就大肆册封自己的娘家人。
其中她的两个侄子分别被封为魏王和梁王。
其权势甚至比太子还要高,甚至威胁到李姓太子的地位。
武则天也常常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纠结,不知道是立儿子还是侄子。
这时候名臣狄仁杰就用一句话打消了武则天立武家人为嗣的念头。
他对武则天说:
“陛下知道姑侄和母子哪个更亲近吗?
如果陛下立太子为帝,陛下千秋之后后世之君就会在太庙中祭祀。
而如果立梁王为帝,微臣没有听说过有侄子供奉姑姑的!”
一句话就让武则天如梦初醒,所以才息了立侄儿为帝的心思。
自古以来,立嗣都是朝廷头等大事,有很多人因为迎立之功而崛起。
若能抓住这个机会,会有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