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开设医馆

作品:《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陈小满急了:“我们买。”


    老李头将陈小满拉偏了些,着急劝她:“闺女啊,你花这么多钱买头驴,吃老鼻子亏了!”


    “这头驴跟别的驴不一样。”


    老李头瞪着一双浑浊的老眼盯着那头驴瞧来瞧去。


    除了驴毛油光瓦亮外,实在看不出与别的驴有什么不一样。


    “爹你信我不?”


    “信啊。”


    “那咱们把这头驴买了吧。”


    老李头忧伤地嗦了口旱烟。


    看着陈小满掏出银子,他的心一抽一抽地疼。


    这丫头银子到底放哪儿了。


    咋啥时候都能掏出钱呢。


    领头郑重地将银钱塞进怀里,还用两只胳膊压着,脸上的笑就停不下来了。


    天上掉馅饼,还砸他头上了。


    回头他再买头驴,照样拉车,还能省下四五两。


    哎哟,赚大了。


    陈小满也高兴极了。


    她还想着花二十两买下这头驴呢。


    她跑过去,轻轻摸着驴脸,认真道:“驴啊,以后你就是我的了,要听我的话。”


    黑驴显然听明白了,当即应了一声,耳朵还动了两下。


    老李头心更疼。


    既然要去找刘老夫人,领头当然不去。


    他揣着钱呢,也不敢到处跑。


    王县令带着陈小满和李初元赶着驴车在前面跑,老李头赶着牛车在后面跟着。


    到刘老夫人家时,刘老夫人已经就寝了。


    听说来了客人,她简单梳洗了一番就出来见客。


    王县令坐在一旁,静静听着青石村的村长提出将后山卖给刘老夫人。


    “在后山修学校,孩子们上学会不会不方便?”


    刘老夫人思索着问道。


    老村长心虚得不行。


    一百两一亩买宅基地,他们都占了天大的便宜。


    如今他们还想用不能种地的后山来充数,也太不要脸了。


    他只得看向老李头。


    老李头商量着道:“我们把后山底下的平地一块儿送给刘老夫人,这样孩子们上学就不用爬上爬下了。”


    青石村其他人都紧张地盯着刘老夫人。


    刘老夫人又沉思起来。


    一时间,会客厅极为静谧。


    王县令笑着道:“听说老夫人想教授君子六艺?”


    刘老夫人笑道:“既然开设学堂,总想为我朝培养几个人才。”


    “老夫人大义,必定能培养出不少才子。若是如此,晚辈倒觉得后山极为合适。”


    刘老夫人当即坐直了身子。


    王县令笑道:“学子除了学习,还需要锻炼体能,爬山恰恰能逼迫他们将身子养好。既是后山,必定有大量的野味,也可让他们练习骑射。”


    刘老夫人一琢磨,便点了点头。


    “县太爷说的是,不知县太爷还有何想法?”


    “既然买下后山,学校必定建大,老夫人该不止只招收青石村的学子吧?”


    “老身倒是想多给孩童们教导些学识,只可惜,能力终归有限。”


    刘老夫人叹息一声。


    眼角余光却在王县令身上扫。


    既然县太爷送上门,她便要好生借势。


    王县令顿了下,才道:“老夫人有这份心,本官必大力支持。”


    “能得县太爷这句话,老身也就安心了。”


    刘老夫人含笑着,继续道:“若是想长久开设学校,免费招收学子,银钱必不可少,先生更重要。最要紧的,便是马匹弓箭。”


    这些都是战备物资。


    她想弄来,要费不少工夫。


    不过这些对于一县之长来说,却要容易许多。


    “这些交给本官,只是本官还有些想法。”


    王县令提出自己的想法。


    “本朝虽重文轻武,可外族却不会在意我们的文采如何。既然老夫人大义,何不增设武学,习排兵布阵之术?”


    他之前就想过这些。


    可惜来淮安县后,他还在为土匪和救灾奔走忙碌。


    既然有人想做,他便借了这东风。


    “这……老身怕是请不来这等能人。”


    刘老夫人迟疑。


    只是教导学问,还能说是做好事。


    若是增设武学,怕是就要被人忌惮了。


    “若老夫人愿意,本官可与老夫人合力办此学校。”


    老夫人思索片刻,便松了口气。


    要是官府也参与其中,倒是减少她许多麻烦。


    增设武学,对书言百利无一害。


    刘老夫人当即答应。


    王县令眉眼含笑。


    扭头调侃两孩子:“往后你们不止要学文,还需学武,可别哭鼻子。”


    李初元激动地攥紧了小拳头。


    陈小满提议:“还可以教授医学呀,培养好多大夫。”


    王县令道:“医馆便可学医,倒也用不着我们费心力。”


    文武才是立朝之本。


    陈小满却不这么想,她脆生生道:“医馆招收学徒,有许多限制,还要白干好多年活儿,才会教授,太费时间了。”


    她边思索边把自己与张半仙说的那些话说出来。


    “要是大夫多了,大家就不用被病痛折磨了。”


    青石村的老人们连连点头。


    “以前咱们不舒坦,都是忍着,有小满奶后,才看过大夫。”


    “县城的大夫出诊费太贵了,咱哪儿看得起病哟。”


    “要是每个村子都有一两个大夫,看诊费也能便宜些。”


    听着老人们小声嘀咕,王县令心思动了。


    开设医馆,倒也是个好主意。


    天下无疾。


    只是……


    “百姓看不起病,出诊费只占一小半,大头是抓药,药材不便宜。”


    王县令沉思着道。


    陈小满便道:“可以教大家认草药,自己去采了熬着喝呀。”


    “药草需要炮制吧?”


    对医药一途,王县令不怎么了解。


    这会儿陈小满有想法,他便多问几句。


    陈小满点点头:“那就教大家炮制药材。”


    半仙爷爷就会炮制药材呀。


    “我忙着呢,没空教这些。”


    张半仙一口拒绝。


    陈小满好奇:“你在忙什么?”33qxs.m


    “我得料理药田,还得喝酒、修炼、睡觉,每天都没空闲。”


    有那空闲,多酿两壶酒多好。


    陈小满想了会儿,道:“可以请会炮制药材的先生。”


    “咱们田埂的药草都被挖光了,以后都不好找啊。”


    老李头道。


    陈小满也没想到好主意。


    去年大家为了挣钱,把附近的草药都挖光了,如今村里人有个不舒坦,还得去县城抓药。


    更费钱。


    “你们再种草药不就行了。”


    李初元的声音瞬间让大家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