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咋就没生它十个八个儿子给我干活?!

作品:《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老李家了不得啊!”


    了不得的老李家这会儿正犯愁呢。


    老李头跟煎鱼似的翻来翻去,就是睡不着。


    李初元迷迷糊糊擦着眼看他:“爹你怎么了?”


    老李头重重叹口气:“我就跟多生几个儿子!像栓子有五个儿子,孙子都有十来个了,什么活儿干不完呐!”


    一听他这话,周大丫不乐意了:“怎么,嫌我生得少了?”


    老李头瑟缩了下,小声道:“这不是人手不够,咱忙不过来吗?”


    “要不是生完二宝,你弄个腊鸡给我吃,让我得了气喘病,多少年都治不好,我能只生三个孩子吗?”


    说到这个,周大丫气不打一处来:“我还想生几个闺女呐!”


    老李头不敢吭声了。


    陈小满好奇地坐起身:“娘,您的气喘病是怎么得的呀?”


    最近她给娘把脉,发觉娘的脉象跟别人不一样。


    半仙爷爷说娘有气病。


    老李头刚想说话,被周大丫狠狠瞪了一眼,老李头闭了嘴,整个人缩成一团。


    “生完你二哥,月子是你爹伺候的。他拿蜡鸡熬汤给我吃,月子里哪儿能沾这些东西,我吃出气病,平日干点活儿就直喘气,一直也怀不上孩子。”


    说到这儿,周大丫又是狠狠瞪老李头一眼。


    都是这老头子害的,他还好意思提!


    李初元好奇问道:“太公太婆呢?”


    “他们看到大宝出生的当年就都没了,只能你爹照顾我月子。”


    老李头小声为自己辩解:“那也不能怪我啊,我一个大老爷们儿哪儿知道怎么坐月子……”


    “先生说啦,不会就要多问多学,爹可以问懂的人呀!”


    陈小满很不赞同她爹的话。


    “听到了吧?李满仓你还比不上三岁孩子!”


    周大丫气道。


    “要不是养了十来年,我身子好了些,就连初元都怀不上。”


    老李头可算能抬起头了:“她是读书人,我大字不识几个,肯定跟她不能比。”


    “你还挺骄傲?”


    “没有没有,老婆子,我错了。”


    “我这不是着急吗,二宝得去百味楼学厨,慧莲有了身子不能累着,桂兰要带孩子,大宝一个人压根做不了多少鱼丸,我得伺候田地,你又得帮大宝,又得帮我下地干活,咱家压根忙不过来。”


    说起这个,周大丫也叹口气。


    “酿酒是个力气活儿,也得有壮劳力干。”


    “谁说不是哟,等砖做好拿回来,咱自家人都没法来干活,怎么请村里人帮忙?”


    老李头犯愁的正是这些事。


    酒贵得很,酿出来都是钱。


    可这都十来天了,他们粮食买回来,却没人能酿。


    这不是眼睁睁看着有钱赚不了吗?


    光这事儿就够让人着急的了。


    建青砖大瓦房更是费时费力。


    “三间青砖大瓦房,少说得建两三个月。村里人也得忙活自家田地的事,哪儿能给咱白干三四个月?”


    李初元提议:“可以等冬天再建呀,冬天地里没活。”


    陈小满点头赞同。


    老李头摇摇头:“今年天旱,冬天县衙怕是得趁着河里没水清河得淤泥积沙,家家户户都得服徭役。”


    “等到春天,大家得春耕了,更没空。要干就得趁着这些日子农闲,赶紧把屋子建起来。”


    “请村里人来帮忙,得给人做饭吧?得弄菜吧?哪有人手啊!”


    越说,老李头眉头拧得越紧。


    赚钱的生意多了也难啊。


    瞅瞅现在,自家一个人手都抽不出来。


    陈小满也拧了小眉头。


    这可怎么办呀?


    “要不我们先不修房子?咱们家现在住的就是青砖大瓦房呀。”


    李初元提议。


    老李头立时坐直了身子,一口拒绝:“不行!”


    “为什么?”


    “钱在手里,你们吃喝都没个数!”


    说起这个,老李头就心疼。


    “打从赚钱了,咱家天天鱼啊肉啊就没断过!这么吃下去,家底非得让你们吃光了不可!得赶紧建屋子,留些家业给你们。”


    “鱼是河里捞的,不用钱。”


    李初元提醒他爹。


    “能拿出去卖了赚钱吧?”


    “大哥每天卖鱼丸都能赚钱呀。”


    陈小满反驳。


    她家有很多很多钱呢。


    老李头哼哧哼哧的:“钱赚了就要花吗?往后鱼丸不赚钱了咋办?”


    “可以卖酒嘛。”


    “酒也不赚钱了呢?”


    “还可以找别的赚钱生意呀,二哥有工钱,我长大了给人治病会有诊金。”


    陈小满“叭叭”盘算起来。


    周大丫也点点头:“咱还在种地,不会饿肚子。”


    “我考上科举,也会有俸禄。”


    李初元奶声奶气道。


    老李头指着他们:“你们想得真好啊!连着两年受灾,咱田地里收不上粮食,那粮价一个劲往上涨,咱手里的钱经得起花不?”


    陈小满一点不担心。


    福地里能种好多好多粮食呢。


    可是她不能说,只能闭上嘴巴。


    李初元没见过灾年,只听得懵懵的。


    周大丫就道:“你把钱都建了房子,到时候也买不起粮食。”


    老李头一噎。


    不过很快,他就找到由头了:“留了房子是留了祖业,孩子们以后总归不会没地儿住。”


    “我们可以把钱都换成粮食,这样就不怕饿着啦。”


    老李头连连摆手:“粮食放久了就烂了,都得浪费,不如买田地。”


    说起田地,老李头来了兴致。


    “等咱房子建完,剩余的钱都拿去买田地。赚多少买多少,保不齐以后也是个小地主!”


    这事儿老李头琢磨很久了。


    周大丫思索着点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田地多少都不嫌多。”


    “还不怕你们乱花!”


    老李头哼哼着看向媳妇孩子。


    李初元和陈小满也都高兴起来。


    田地越多,日子就越红火,还不怕小偷呢。


    “成啊,咱房子什么时候建?怎么建?”


    周大丫又把话题转了回来。


    老李头脸上的笑就是一僵,随即深深叹口气:“我咋就没生它十个八个儿子给我干活!”


    “爹,我们可以跟周掌柜一样雇人呀!”


    陈小满兴致勃勃地提议。


    老李头一听就摇头:“雇人要花钱,自己干一个大钱不花!”


    陈小满小手一摊:“咱没人干活了呀。”


    老李头又是一噎。


    他愁的不就是这个吗?


    周大丫却沉思起来:“要是花钱雇人,咱家就算全忙别的也不怕别人心头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