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如何维持大明经济平衡

作品:《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林澈本来想着夸这小子两句。


    不料这小子竟然又把话题,硬生生的转到拍皇帝马屁上面。


    他直接给了朱樉来了个脑瓜崩。


    明显无语道:


    “你小子要是能将,时刻不忘拍当今圣上马屁的精力,放在作业上,恐怕昨天想出正确答案了。”


    朱樉讪讪笑了笑,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然而,林澈根本懒得在多余的事情上浪费口舌。


    接着刚才的问题,继续讲了下去。


    “在货币值稳定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波动不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竞争。”


    “良性竞争,能保证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处在一个稳定的区间。”


    “这个道理,不管是放在倒买倒卖的商人,还是开杂货铺的商人身上都是想通的只要不是一家独大,商品的价格就不会太离谱。”


    朱樉听得似懂非懂。


    琢磨了好一会。


    朱樉小心的说出自己的理解。


    “先生,您的意思是不是,如若一条街上,有两到三家杂货铺。”


    “那么这些店铺的商品,不仅质量好,价格也是相对便宜。”


    “如果一条街上,就只有一家杂货铺,那么它的货物,就跟物美价廉扯不上关系了。”


    林澈微微点头。


    朱樉有时候愣头愣脑的,有时候又很聪明,这么快就会举一反三了。


    他喝了一口五十年的女儿红,笑道:


    “你的例子不错,若是做生意的没有竞争,某些黑心商人,就敢把扫帚卖到一千贯一把。”


    朱樉还沉浸在,被林澈夸张的喜悦中。


    结果听到自己先生举的例子,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他不敢相信的道:


    “这商人莫不是疯了,一千贯的扫帚,傻子才会去买!”


    看着朱樉不接地气的模样。


    林澈不由的想起,明末天灾人祸并起时,京城里飙升到天价的各类物品。


    他嘴角扯起一抹讥讽的笑容,道:


    “那如果是必须要吃的盐,和饥荒时的粮食呢?”


    “不管价格飚的再高,总有老百姓为了活下去,而花尽身上最后一个铜板。”


    朱樉眼睛瞪得更大了。


    他不解道:


    “盐业那是朝廷售卖,怎么可能涨到天价?”


    “至于平抑粮价的事,都是各地官员的职责。”


    “任由粮价飙升,难道他们不怕,饥民一怒而抢了粮商,直接举旗造反吗?”


    不管封建时代的朝廷,到底多么的腐朽落后。


    但大多都会推行抑制奸商,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的政策。


    这不仅是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着想。


    毕竟千百年来,华夏造反的事迹数不胜数。


    不论那个帝王都不愿意,自己老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


    因为奸商的短视贪婪,而落入他人之手。


    “官商勾结,在从古至今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要钱不要命的商人和贪官,自古以来也不在少数。”


    林澈喝了口女儿红,笑着回应了朱樉的疑问。


    但他随后话锋一转,道:


    “不过今日我们讨论的,不是贪官奸商的问题。”


    “而是如何维持大明经济平衡,其中第一步,便是维持商品市场健康发展。”


    “像你刚才说的,商人正常竞争,朝廷主动出面干涉,甚至是百姓怒砍奸商,都属于市场自我平衡的现象之一。”


    极端的商业情况,是无法在封建时代保持太久的。


    毕竟。


    官盐如果飙升道天价,必然会有胆子的,铤而走险贩卖食盐。


    而能救命的粮食。


    如果是少数百姓买不起,的确搅不起什么水花。


    可是买不起的人占了多数,那么哄抬粮价的奸商,得把命都赔进去。


    朱樉一脸茫然。


    有些不太理解,为何大奸商也会造成市场平衡。


    他连忙向林澈问:


    “林先生,若是一家粮店被砸,其他粮店应该会惜售,甚至直接关门吧?”


    “如此一来,市场上的粮食,就会变得更加稀少。”


    “要是没有朝廷干预,两家怎么可能变得更低?”


    “当然是因为威慑效应!”


    林澈淡淡一笑,向朱樉解释道:


    “一旦饥民被粮食价格,逼到杀人抢粮的地步。”


    “他们不会只抢一家店的粮食,而是会将其他在百姓眼里的无良奸商,全都洗劫一空的。”


    “离得远的粮商,再清楚关门避祸不管用之后,肯定会出手一批正常价格的粮食,以求保住自己的小命。”


    “只要有商人怕死,粮价就会在短期内,回落到一个正常的区间。”


    朱樉一脸这也行的惊诧表情。


    再次向着林澈问道:


    “先生,善良百姓若是杀了人,恐怕再也难做回普通人了。”


    “哪怕粮价下降,他们想必也不会掏钱去买吧?”


    “古往今来,享受零元购便利的百姓。


    都不可能再老老实实当顺民。


    没粮了,便提着刀找地主老爷,或者是粮商‘借’一些,才是正常的操作。


    “所以说,粮价只是短期内恢复正常。”


    林澈活动了一下脖颈,侃侃而谈道。


    “在暴力手段下,出现的市场平衡,都是不可长久的。”


    “而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就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规范,划定官员和商人的义务。”


    封建时代因为没有经济学。


    因此商人的商业行为,除了本能的跟随市场规律。


    便是由当地官员一言决定之,强行调整到能安抚躁动百姓的价格。


    如此虽然能保证一时的安定,却也会让外地亏钱的行商逃离。


    将来因为商品稀缺,而引发更大的混乱。


    这种情况虽然时有发生,可是却无人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朱樉此刻听到,林澈有提前应对之策。


    连忙向着他俯身行礼,道:


    “还请先生教我市场平衡之策。”


    “搞那么多虚头巴脑的干什么,先给我倒酒啊!”


    林澈指了下自己空空如也的酒杯,示意朱樉别搞这些虚头巴脑的礼节。


    等到朱樉给他倒满了酒。


    林澈这才慢悠悠的说道:


    “想要保证市场平衡,首先就得保证市场的活力。”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杜绝贪官污吏,盘剥做生意的商人,也没有地痞流氓上门收保护费。”


    “如此才能保证一门生意,能够正常的维持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