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数学书

作品:《独孤言

    叫做,初中数学。


    数学这东西,一旦学到一定的地步,基本上,世间之事,皆可算。


    本来数学就有提高人的思维之作用。


    在思考的同时,锻炼了脑子的运转能力。


    所以,把数学给对方慢慢去读,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后世的数学书,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来看,简直难得离谱。


    这就导致,陆延已经沉浸在初中数学两个多月了。


    “小师弟快快免礼!”周不疑将对方扶起。


    同样,在收下周不疑后,独孤言也是扔给对方一本数学书。


    然后将其留在府内前院,与陆延一个房间住下来。


    翌日一早。


    独孤言从小乔的房里走出来。


    说实话,他还是比较喜欢小乔的。


    曾经的诗会上,一眼便被对方惊艳。


    如少年情窦初开。


    等用过早点之后。


    他便直接来到了诸葛亮的府邸。


    诸葛亮一见到独孤言便笑道:“亮当是疑惑为何喜鹊一直鸣叫,原来是阳明到访也!”


    独孤言闻言,呵呵一笑。


    场面话,他爱听,可以多说点。


    “不知如此早来,阳明是否为番薯种植来也?”接着诸葛亮继续问道。


    闻言,独孤言点点头。httpδ:/m.kuAisugg.nět


    “主要是,但是却还有一件事。”


    “在下,欲将一人,托付于孔明也!”


    听到这话,诸葛亮一愣。


    随即在心中暗道:“阳明风流,莫非有什么私生子乎?”


    “还是那种,不能搬到明面上的。”


    想到这,诸葛亮就一脸古怪的看着独孤言。


    独孤言被对方这样的眼神看得疑惑不解。


    难道,诸葛亮神机妙算,已经知道了他要托付之人?


    随即便道:“孔明,言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是分身乏术,还望你能伸出援手!”


    听见这话,诸葛亮不禁苦笑摇了摇头。


    “在下明白明白,理解理解!”


    闻言,独孤言心中暗道果然。


    不愧是诸葛亮啊。


    简直牛批上天了。


    这都能知道。


    他都不禁要怀疑了,是不是他昨晚干了几次坏事,对方都知道?


    想到这,他不禁有被自己的想法给尴尬到。


    诸葛亮,应该不至于这么无聊吧……


    于是便道:“算算时间,应该也快要到了,我们不妨出城去等等,顺便再去看看番薯的推行状况。”


    番薯,自从那天之后。


    刘备便把这事情交给独孤言和诸葛亮去推广种植。


    当然这种事,独孤言为了偷懒,基本都让诸葛亮去搞。


    只不过碍于刚开始,他这个拿出番薯的人,总得去看看吧。


    按照诸葛亮的计划。


    是现在成都周围的人户中先推行。


    当然,是不包括豪门士族的。


    基本都是把苗子给那些贫困之家。


    至于苗,都是独孤言从系统之中兑换的。


    这次,算是系统还算良心,没要太多名望值。


    一万根番薯苗,只需一万点名望值。


    其实不兑换也可以。


    他那天的那袋子番薯,也可以自行发苗。


    但是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直接兑换。


    闻言,诸葛亮暗道果然。


    还是外地的。


    看来,估计是独孤言在某处,留下的人情了。


    “如此也好,便我等便出城。”


    说着,诸葛亮便和独孤言一起来到了城门口。


    然后便在一家茶摊坐着等待。


    诸葛亮轻轻品了一口茶后说道:“阳明,这红薯,按照你所述,四到五个月,即可成熟。”


    “如此,按照亮的推算,明年便可强行将红薯,推广至整个川蜀之地。”


    “不过亮倒是有一丝忧虑。”


    “何忧?”独孤言疑惑问道。


    见状,诸葛亮轻轻的挥动一下羽扇。


    眼神看着北方缓缓道:“亮是怕,若是此物流传出去。”


    “被曹操,或者江东所得。”


    “那岂不是优势,荡然无存也!”


    他担心的是,万一曹操或者孙权知晓此物的话。


    也开始推广种植,那到时候,不就是给别人做了嫁衣么?


    尤其是曹操,在北方,肥沃的土地最多。


    一旦种植红薯,那产量估计更大。


    如此一来,那大家都有。


    谁也不怕谁。


    有本事就耗着呗,反正都不会缺粮食。


    听到这话。


    独孤言顿时皱了皱眉头。


    他倒是思虑不周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


    红薯,虽然说,到时候,肯定也要在全天下推广开来。


    但是如今不是时候。


    也可以说是,没统一天下之后,都不合适被其他人知晓,然后模仿种植。


    不过随即,他就很快的,舒展眉头了。


    其实这事,也好解决。


    于是,他便对诸葛亮回道:“孔明不妨,上报主公,然后在蜀地各边界,设立关卡。”


    “凡携带红薯苗,或者红薯者,皆不允许通过。”


    “如此,可防止有人将红薯带出去,从而被曹操孙权之流知晓。”


    “再者,中原之人,亦或江东之人。”


    “凡入关者,皆验其身份,但凡为里长者,亦或以上,皆不可入内。”


    “如此,普通百姓,当不会想到可以进献孙权曹操之流。”


    听完,诸葛亮眼睛一亮。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就相当于闭关锁国了。


    如此一来,基本隔绝大部分可能会流出去。


    至于其他概率。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且不说这种东西能不能流传出去。


    就算流传出去,又能得到一定的推广么?


    曹操和孙权可不是刘备。


    进献之人,也不是独孤言。


    但凡前几日,换个人,去跟刘备说,这红薯有大作用,能让所有人都不饿肚子。


    大概率,刘备会把这人,当傻子。


    之所以还没种出个结果,刘备就能相信独孤言,是因为基于极大的信任。


    再加上独孤言的身份摆在这里,做过的大事,也那么多。


    如果是曹操的话,那曹操估计会直接一笑了之。


    换作荀彧程煜还有曹氏亲族进献,那还有可能成功。


    而孙权,那就更不用说了。


    没把进献之人,当作妖言惑众的妖人给直接砍了,那就算是很好的了。


    毕竟,能让百姓不再饿肚子的这种政治话题,孙权最是忌讳。


    生怕别人影响到他的统治。


    综合所有,其实后世的例子,已经摆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