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刘备问计

作品:《独孤言

    等独孤言走了之后。


    这时鲁肃走了进来。


    看见周瑜一脸高兴模样,鲁肃疑惑问道:“公瑾何事如此欣喜?”


    “哈哈哈,子敬有所不知,我本欲除阳明这个大患,奈何如今曹军来势汹汹。”


    “若是我出手,恐遭人非议。”


    “于是便想到一法。”


    “为何不能,借曹军之手,杀阳明呢?”


    “刚刚根据探子来报,曹操的粮草辎重,大部分屯于聚铁山,所以我便资助阳明一千人马。”


    “让他前去偷袭聚铁山。”


    听到这话,鲁肃心里咯噔一声。


    他没想到,周瑜这么执拗,非要杀独孤言。


    虽然他不反对周瑜说独孤言是未来的江东大患。


    但是眼下,出师未捷,先杀贤士,难免是个不好的兆头。


    于是他不动声色的告辞周瑜。


    来到帐外后。


    便急匆匆的去寻找独孤言。


    等见到独孤言后,只见他正在点兵。


    “阳明呐,公瑾已经将事情跟在下说了,你有没有把握能偷袭成功否?”鲁肃面露担心之色。


    见到鲁肃前来,独孤言不禁在内心暗道:“救星来了!”


    周瑜这人,在他来看,性格是两面性的。


    一方面,他很容易被被人激怒,另一方面,对方被人激怒后,平静下来,又会反思。


    这点,在历史上,也是可以考证的。


    你说他为人小气,则不然。


    至于对方是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独孤言觉得有一部分。


    在周瑜受伤之后又受到刺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心里虽然这么想着。


    表面上独孤言一脸轻松状,“吾一战便定西川,小小聚铁山,何惧之有?”


    “倒是公瑾,吾闻江东有童谣,说公瑾善水战而不善长陆战。”


    “我相信,公瑾肯定不是因为这个,才让在下去断曹操粮道的吧?”


    “子敬你说呢?”


    独孤言笑眯眯的说着。


    听到这话的鲁肃,嘴角不禁微微抽搐。


    他又怎么会听不出独孤言话中的意思呢。


    “罢了,阳明呐,肃就帮你一次,为了我们两家都能在这乱世之中存留下去!”


    说罢,鲁肃当即就回到周瑜身边。


    然后把独孤言的话,与对方讲了一遍。


    闻言,周瑜顿时大怒。


    “竖子安敢欺我不能路战否?”


    “不用他去,吾自领一万人马前去!”


    看着周瑜的反应,鲁肃在心中不禁暗叹了口气。


    “公瑾,不如阳明也!”


    若是独孤言知道鲁肃的心声,恐怕会再补上一刀。


    “他丫的周瑜岂止不如我,起码还得加上一个诸葛亮。”


    可惜诸葛亮另有安排。


    不然他高低要将诸葛亮带过来江东,一起气气周瑜。


    就是那种你气又能如何?你来打我呀!


    周瑜不用独孤言出兵了,鲁肃离开军帐后,就把事情跟独孤言说了一下。


    “子敬呐,在下也是无奈之举!”独孤言语气无奈。


    随后又突然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如今曹强我们两家弱,当是联手抵抗强敌之时。”


    “公瑾如此做派,岂不让人耻笑。”


    “子敬你回去告诉公瑾,人呐,还是要心胸宽广。”


    “还有,别来招惹我,否则不是公瑾能承受得起的!”


    独孤言这话就说得很重了。


    料想周瑜听到,估计会更加气氛。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他独孤言是个好拿捏的软柿子么?


    招惹他,不用付出代价?


    若是周瑜像历史上对待诸葛亮那样,继续对待他。


    那就是不是三气周瑜那么简单了!


    听到独孤言的话,鲁肃沉默不语!


    这两个人水火不容,他最难受啊。


    谁让他夹在中间……


    随后,鲁肃又回到周瑜身边。


    把独孤言的还话,原封不动的说了一下。


    这次周瑜倒是没有表现得大怒。


    只是拳头死死的握着。


    “此人居然如此知我之性情,且才华胜于我十倍啊。”


    “若是不除,江东早晚必亡也。”


    好吧,还是要杀独孤言,鲁肃无了个大语。


    “只待阳明,几日后松懈,不再记得吾要害他之心,设宴相邀。”


    “于醉酒之中,取其首级也!”周瑜眼神狠辣,自语道。


    当然,他可以现在就下令出兵击杀独孤言,但是他怕有变数。


    独孤言这么聪明的一个人。


    且身边有近百名新野军。


    万一被逃脱了,没杀死对方不说,还破坏了联盟。


    所以周瑜才要在宴席上杀独孤言。


    一是在宴席上,独孤言的士兵没有资格进来。


    二是,他听过独孤言在长坂坡一战闻名天下的事。


    周瑜他也怕死啊。


    若是独孤言要拉他做垫背的,那他周瑜如何能抵挡如此虎将?


    他虽然是文武双全,但其实就是个儒将,让他上战场拼杀,还是跟其他武将比不了的。


    所以,只有等独孤言喝醉酒了,最好动手。


    到时只要对外宣布,独孤言是意外而死。


    没准刘备为了保全大局,并不会破坏孙刘联盟。


    如此一来,既杀了独孤言这个大患,又还可以联刘抗曹。


    岂不美哉?


    鲁肃听完,没有反驳。


    在他心里,江东基业才是最重要的。


    独孤言的性命,不足以道也。


    只要不破坏孙刘联盟即可。


    而且周瑜这个法子也可行。


    数日后。


    独孤言的住处在舟上。


    身边的将士,都是他从江夏带来的。


    此刻坐在椅子上,看着案台上的一封竹简,他陷入了沉思。


    这封信是从江夏传来的。


    根据来人之说,乃是刘备从远在趁仓道口发来的问计信。


    只见上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先生亲阅,不知先生可还好否?备闻先生在长板坡陷入险境,当即欲要昏厥。”


    “先生为备为汉居功至伟,切记不可再次以身犯险,备挂念之……”


    “自备出斜谷后,夺取五丈原。”


    “子龙依照先生之计,奇袭长安成功。”


    “而后又阵斩夏侯渊,自此长安已定,此皆先生之功劳也!”


    “然,如今西凉马腾韩遂来犯。”


    “因川蜀刚定,税粮欠收,蜀道艰难。”


    “此为粮草不足以积战也!”


    “而又无计可退敌,于是备便想到先生,特此问计。”


    “望先生读此,速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