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有心插花花不发

作品:《任平生李勇我不是赵高

    “突破?”


    任平生微微一怔,看向慷慨激昂的青年。


    “原来是他。”


    袁哲发难的时候,就是这个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也算是为任平生解了围。


    “也不知道他什么修为,走的什么路子,说突破就突破。”


    任平生投去羡慕的目光。


    这么多年,他卡在九品,从未突破,看见别人突破,免不了觉得羡慕。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在众人的注视中。


    一道光柱忽地从天而降,将杨盛整个人笼罩其中。


    与此同时。


    大殿内响起阵阵童子读书的声音,有《周易》,有《春秋》,也有《礼记》。


    不一会。


    光柱散去。


    声音消弭。


    再次望去,杨盛站在原地,看着和原先没什么区别,仍旧衣着朴素,脸色黝黑。


    与他交好的几名年轻官员起身,向他道贺:“恭喜杨兄突破七品,晋升修身境!”


    儒家六品为修身境,能强化体魄,唇枪舌剑。


    儒家修士只有到达六品,才拥有不弱于同境界其他修炼体系的战斗能力。


    七品及以下,不至于被诸如武夫之类的体系碾压,却也输多赢少。


    “原来是儒生,这么说他的身份应该是六部九卿的年轻官员,打扮的这么朴素,是出身寒门?


    如果是寒门子弟,不到三十岁的年纪,能晋级六品,算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了。”


    任平生看着意气风发的杨盛,又一次想到了自己。


    儒家修行,养的是浩然正气,来源是文庙的皇朝气运,不需要灵气。


    要是真如赵雪所说,我气海破损,在无法修补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改修儒道。


    当然。


    前提是朝廷能够容忍北境的存在。


    否则,将来某一天,两方兵戎相向,想要借助文庙的气运修行就困难了。


    “儒家修行,几乎和朝廷绑在一起,对我来说,弊端太大,如果能修补气海,还是修行武道为好。”


    任平生这么想着,就看见突破后的杨盛走到了自己的面前。


    端端正正的站好,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


    “若是没有世子的佳作,下官想要突破至少还要苦修半年!”


    杨盛黝黑的脸庞,看不出什么表情,语气倒是十分郑重:


    “下官欠世子一个人情。”


    他这么说,并非想要讨好任平生,而是事实如此。


    无论何种修炼体系,影响突破的因素都不仅仅只是修炼的程度,还有心境、环境等等......


    杨盛是以百年来最年轻进士的身份进入的翰林院,本以为前途一片光明。


    却没想到因为刚正不阿的性格,整整十年仍旧只是庶吉士。


    这些年,他看着许多翰林院的后辈被委以重任,内心苦闷,却又不愿抛弃信念,与某些权贵同流合污。


    时间一长,难免迷茫。


    此刻突然听到这样豪迈的诗句,瞬间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原先的迷惘与阴霾一扫而空,余下的唯有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勇气!


    突破自然水到渠成!


    “......”


    任平生对此并不了解,见他一副郑重的模样,竟是无言以对。火山文学


    他写下行路难,只是想激励小姨子,谁能想到,小姨子没啥感触,倒让这个人突破到了六品。


    只能说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任平生在心里叹了口气,淡淡道:“这首诗并非为你而作,你不欠我人情,也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杨盛闻言一怔,思索了几秒,似乎明白了什么,正色道:“纵然世子只是无心插柳,下官也要拜谢世子!”


    说完,再次行礼。


    然后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众人目睹这一幕,不由在心中发出感叹:“这位镇北王世子,倒确实有几分君子风度。”


    “话说回来,他这首诗究竟是为谁而作?


    说是为云和公主,但似乎不太契合,毕竟以云和公主的性格,似乎并不在意所谓的行路难,更无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


    如果不是云和公主,那是谁?


    世子自己......亦或者是常安公主?”


    几名读书人思来想去,也得不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毕竟这首诗的意境,契合许多人的状态。


    试问世上,除了寥寥几位天之骄子,谁又不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呢?


    包括那曾经的天之娇女——常安公主,如今泯然众人矣,又何尝不是欲渡临河冰塞川,将登大罗雪满山?


    思索片刻,忽然有人想到了什么,看向任平生,好奇的问道:“世子,此诗可有名字?”


    任平生回道:“行路难。”


    又有人问:“世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可有典故?”


    任平生沉默了几秒,将其中的典故告诉众人。


    “果然有典,就是姜太公,伊尹这两人名声不显,以前从未听过。”


    宴会还在继续。


    但众人已经不再作诗,而是讨论起这首行路难。


    更是有人逐字逐句地分析,品鉴。


    讲的和任平生高中老师讲的相差无几。


    任平生见自己再次成为宴会的焦点,心情有一点复杂。


    他本来想的是,吃完饭就走。


    遇见事情,能忍则忍,不出风头,也不惹事。


    结果......


    两样都没办到。


    先是扇了七皇子一巴掌,引得众人怒斥。


    然后又靠着抄来的诗,引得众人瞩目。


    说实话,这并非他的本意。


    打人是没控制住情绪。


    抄诗是没想到会引起这样的轰动。


    不过,若是时光回溯。


    诗,未必会抄......因为小姨子这朵花插了以后,也没怎么开。


    但七皇子的一巴掌,他还是会给。


    无他,只求念头通达。


    有些事,可以忍。


    有些事,不能忍。


    柳云梦是他的小姨子,来京师这几日,对他颇有照顾。


    柳如烟是他未过门的娘子。


    面对七皇子那样的言语侮辱,无动于衷,熟不可忍?


    当然。


    他今日的处理方式其实也算不上妥当。


    但事情已经做了,后悔也没意义,不如向前看。


    任平生这么想着,忽然听到耳畔传来小姨子清脆悦耳的声音。


    “任平生,你告诉本宫,你究竟想不想娶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