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造反了,失败了

作品:《小续弦

    进了驿站,小厮带她往后院去,一路来到凉亭。


    凉亭前面挂着一面竹帘。


    小厮拨帘进去,顺着缝,玉君看到一抹人影负手站在朱漆围栏前。


    “御史大人,君公子来了。”


    “嗯。”


    “君公子,请。”


    小厮拨帘请她进。


    王行知已经备好了茶,石桌上还点着一鼎香。


    他背身相对,望着远处清冷的天际。


    玉君将药箱放在地上,朝王行知拱手行礼道:“玉君见过御史大人。”


    王行知转过身来,摆手让小厮退下。


    他六十年岁,却自带风骨,那道眼神苍劲有力,深深的看着玉君,低低道:“老夫该叫你玉君姑娘?还是林老夫人?”


    玉君一身男装。


    她并不意外王行知能认出自己,浅浅一笑道:“您唤我玉君就好。”


    可王行知却说:“还是林老夫人吧,国书有道,常理辈论不可破。”


    王行知请她坐。


    桌上提前倒好了茶。


    茶香四溢,是南岭的秀春茶。


    王行知身上有文人的气度,也有武人的魄力。


    他说:“听说林老太爷娶了一位年轻的继室,出身乡户,却精通医术,今日特地请您过来替我把把平安脉,也想借此,问一问老夫人关于太


    爷的一些事。”


    “是,玉君知无不言。”


    “那劳烦您先替我诊脉。”


    玉君从药箱里拿出脉枕,放在桌上。


    王行知挽起袖子,将手腕搭在上面。


    玉君替他把脉,他一边道:“老太爷一生悬壶济世,舍己为人,是难得的大善人,大医者!这世上也只有他才能担得起‘诊脉神手’之称,如此,是后辈们望尘莫及的。”


    玉君默然。


    专心替他把脉。


    王行知继续道:“老夫人,太爷病逝前,可有痛疾?”


    玉君说:“不瞒王御史,太爷病逝时,我并不在身边,但听家里人说,太爷走得很安详。”


    “你才十五?”


    “是。”


    “家里,都还有些什么人?”


    “父母早逝,是随一位远房婶婶长大的,婶婶待我很好。”


    “那……可曾去过京城?”


    “玉君出身乡野,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朗州了。”


    她知无不言,王行知问什么,她答什么。


    王行知默了默,白眉微皱,又道:“老夫好奇,你年纪轻轻,怎么会嫁给太爷?太爷也是个大智者,单从伦理而言,也不应该在这个年纪娶一门继室。”


    他的话很深。


    有试探。


    也有质疑。


    实在是因为,玉君


    和“那人”太像了!


    她到底是不是她?


    王行知不确定。


    玉君却淡淡道:“是老太爷可怜我,才给了我这个名分,我也很感激太爷。”


    话落,她已经替王行知诊完了脉。


    “御史大人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气血稍有不足,但以您的年纪,也是正常,我开一贴方子,大人先喝着看看,过几天我再来给您把平安脉。”


    “你的医术,是跟谁学的?”


    “不怕您笑话,小的自小生在乡下,同一位赤脚大夫学的,他擅长给家畜看病,虽然人畜不同,但有些病理相差不大。”玉君说着,从药箱里取出笔纸。


    为王行知写一贴补气血的方子。


    王行知听了她这话后,表情起了一丝变化,说:“我有一位故人,也擅长医术,也说过和你刚才一样的话,更奇的是,我这位故人,与老夫人您……竟也有几分相像。”


    玉君笑道:“御史大人说笑了,玉君哪有这个福分,能与您的故友相似。”


    她头也不抬,继续写方子。


    王行知眼眸如深,喉间发紧,手心此刻也微微在颤,他始终观察着玉君的表情,道:“我那位故人,老夫人或许也听说过……她叫姑苏。”


    姑苏!


    说


    到这个名字时,玉君的表情却没有一丝变化。


    很冷静!


    仿佛真的不认识这个叫姑苏的人。


    王行知有些失落……


    但还是继续试探道:“四十年前,大梁受边境属国困扰,几十万大军压近,数万将士以肉血为墙,誓死抵御,是她,以一己之力守住了嘉海关,击退属国蛮夷,为大梁打了胜仗,这才有了如今的盛世国泰。”


    玉君专心写方子,表情始终平静且清冷:“玉君不懂行军打仗,自小在乡下长大,也未曾听说过……这位功名显赫的女将军,但能与御史大人的这位故人相像,是玉君的福气。”


    “说到福气,她可没有老夫人您这样的福气。”


    “为何?”


    “因为……”王行知觉得喉咙更紧了,“她造反了!失败了!”


    所以大梁上下……


    没人敢提这个名字。


    玉君蹙眉,终于抬头看王行知。


    但也只说了句:“可惜。”


    她写好了方子,交给了王行知身边的小吏。


    最终离开了驿站。


    王行知坐在亭中,久久不语……


    心绪复杂。


    林府。


    吃过晚饭,沈姨娘就让谢棠亲自上厨房熬了一碗参汤,领她去主院看望许氏。


    “娘,姨母连门都不让我


    们进,我们还去看她做什么?”


    “你这孩子!”沈姨娘用手戳了戳女儿的太阳穴,揣着一万分的心思说,“上回跟你说的话,你全当耳旁风……


    林芷烟和林双双现在都被送走了,你姨母身边就只有林世尧那个医呆子,


    他还整天待在仁京堂,连人都看不见,


    所以越是这个时候,你越要在你姨母面前表现,对她多关心点,对你以后有好处。”


    “这些我都懂,但是姨母能瞧得起我吗?就靠这碗汤?”


    “一碗参汤当然不行。”沈姨娘从袖子里拿出一块手帕,上面绣着一株精细的梅花。


    谢棠将帕子拽过来:“娘,这不是我送给你的吗?”


    沈姨娘拍拍她的手:“傻孩子,你送我的帕子还少吗?这块你就当送给你姨母的,你姨母看了这上面的绣梅,就知道你的女红比林芷烟还要好,她心里有了底,以后就会仔细栽培你了。”


    谢棠有些心虚:“能行吗?”


    “你信娘的话!”


    “我是担心姨母不好糊弄。”


    谢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许氏持家几十年,哪能跟普通的家妇一样?定是有心思有算计的,不然也不会把百口人的林家料理得这么妥妥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