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章

作品:《医汉

    霍善和李时珍相处多了,早就习惯把他的话当做耳旁风,由着它随便吹吹就过去了,自然没去深究他现查现卖的内容。


    他比较关心的还是李时珍提到张公谨命不长、玄武门事件过去后没几年就过世了。这么一算,张公谨去世时竟是四十岁都不到。


    这可能是许多征战沙场的将领的宿命,尤其是像张公谨这种能独自关上整扇宫门的勇力型武将,那更是有着透支自己的风险。


    只不过在许多人看来,自己是个三十出头的壮小伙,有点儿L毛病那也是扛一扛就过去了,哪里用专门找大夫诊看那么麻烦?


    霍善想到自家爹,又想到自家舅公,给张公谨诊断起来便格外认真。他不仅和李时珍他们会诊了一番,还把甄权这位针灸高手兼养生高手拉过来讨论治疗方案。


    那看向张公谨的小眼神儿L,明明白白写着“这里要扎扎”“那里要扎扎”“还得持之以恒地扎扎”。


    张公谨:!!!!!


    来的时候没说过要这么折腾啊。


    甄权已经老了,许久都不动针,不过手底下也有几个得用的弟子,只要敲定治疗方案就可以由弟子们代劳。


    他捋着胡子和霍善深入讨论起治疗方案里的每个细节,听得众人一阵恍惚,虽然听不太懂,但总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这一个老到须发皆白,一个小到还没到垂髫之年,却摆出副坐而论道的架势,旁边还有群弟子与学徒凝神静听,瞧着倒真像是两位只能在传说中出现的神仙人物下凡传道来了!


    当事人张公谨此时很慌乱:所以,他到底要扎多少针?


    即便长孙无忌一开始隐晦地提及自己可能要当个小孩子的扎针工具人,张公谨还是越听越愁:怎么感觉在这位小神医嘴里,自己好像没几年好活了?


    霍善如果能听到他心里的想法,肯定会笃定地告诉他:没错,我这就是按你没几年好活来治的。


    这么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将领不可能因为病上一场就出事,说到底还是他们这些年南征北战耗损太过,得帮他把大大小小的暗伤给处理好了才行。


    霍善已经在理论上露一手了,到要临床实践的时候他问甄权是谁来扎一次示范给负责后续治疗的弟子看,甄权就说道:“你来吧,我看看你的用针手法。”


    甄权说完又转头看向张公谨,安抚道:“霍小友医学造诣极高,想来用针也不会差,若是有什么问题我会及时阻止的。”


    张公谨能说什么,张公谨只能默不作声地跟着霍善入内做针灸治疗。


    在后头的李世民得知长孙无忌把张公谨给喊来当托,现在张公谨还要给霍善当扎针道具,顿时来了兴致。主要是霍善没给他们做针灸治疗,他也好奇霍善这么个小娃娃施针是怎么个情景!


    ……要是效果好的话,他也想霍善给他扎几下,咳咳。


    不是他爱自讨苦吃,而是他眼下正是归拢朝野上下的关键时期,要是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案能


    让他每天生龙活虎地处理朝政,他当然是想尝试一下的!


    很快地,本来应该很有私密性的针灸治疗房间就满满当当挤了许多人。


    最里头是霍善和甄权这一老一小。


    霍善身后跟着李承乾三兄妹。


    甄权身后跟着几个他的弟子。


    这是里面两层的成员构成,外头还有刚才负责给托儿L领路的长孙冲以及负责安排这次义诊托儿L的他爹无忌。


    长孙无忌旁边则是微服出巡的李世民夫妻俩。


    张公谨脱完衣服趴下时还没觉得有什么,转过头一瞧,冷不丁对上了……李承乾他们好奇的目光。


    再往上看去,又冷不丁对上了……李世民夫妻俩好奇的目光。


    张公谨差点想抢回自己的衣袍夺路而逃。


    怎地太子殿下一家五口齐刷刷来看他扎针?!


    霍善是没那么多想法的,难得有个大唐针灸名家在旁,他还力邀甄权一会也承担一部分的扎针工作,叫他见识一下“甄一针”的厉害!


    李世民听后转头小声问长孙无忌什么是“甄一针”。


    长孙无忌略一思忖,就把甄权当初一针下去让一个中风的人当场能射箭的事讲给李世民听。


    甄一针这个名号想必就是这样来的。


    对于不太懂医的人来说,这种一听就很厉害的名号还是很管用的,至少李世民听了觉得甄权的医术果真了得。


    正躺着等待扎针的张公谨也压下了临阵脱逃的念头——得罪谁都别得罪一个好医家,即便再自信自己身强力壮不会生病,也不能保证家里人永远没病没痛啊!


    霍善才不管别人怎么想,商量好分工就与甄权轮流施针,他手法娴熟得很,在旁人看来仿佛练习了千万遍。


    实际上他也确实练习了千万遍,只是这庞大的练习量是在别人舒舒服服进入甜美梦乡之后进行的而已。


    不夸张地说,自从跟着华佗他们学医,他都没什么空闲做梦了!


    甄权这个年龄本来早该退休了,看到霍善行云流水地完成了一轮治疗,顿时也有些技痒了。


    上前询问过张公谨的感觉后便接手了第二轮治疗。


    这世上本就能人无数,并不是自己有奇遇就能超越所有人。


    有机会看到别人掏出看家本领展示给自己看,霍善也是观摩得很认真的,偶尔看到特别巧妙的独门技巧,还用熠熠发亮的佩服目光表达自己的惊叹。


    甄权看得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只恨霍善不是自己的亲孙子,不能留在自己身边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他。


    这么聪明且懂这么多医理的娃儿L,肯定已经有师父了吧?


    唉,可惜了!


    一老一小就这么把张公谨当成交流医术的现成工具,你来我往地相互学习起对方的独门技巧。


    张公谨已经彻底认命了,躺在那儿L当个莫得感情的木头人。


    好在再漫长的煎熬都是会结束的,等到霍善最后


    心满意足地收了针,张公谨的苦难总算是结束了。他起身后下意识活动了一下筋骨,竟感觉自己浑身轻松!


    要知道去年对战突厥不利,张公谨心情一直颇为沉郁,觉得自己愧对李世民的托付。


    ?春溪笛晓提醒您《医汉》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即便不久前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了微小的功劳,也无法让他真正开怀起来。


    所以就算身体上有那么一点不爽利,他也没放在心上,只觉自己是因为心中有诸多不乐才导致平时做什么事都觉得没劲。


    现在一看,他兴许是真的需要治个病,而不是单纯的心中郁结!


    张公谨知道自己是碰上良医了,忙向霍善和甄权道谢。


    明显是真心实意的。


    长孙无忌看完全程后心里有数了,人家这位小神医是有真本领的。


    他麻溜让长孙冲去接着请人。


    这次来的是秦琼。


    秦琼,字叔宝,也算是唐初比较有名的人物,只是他不像长孙无忌那样是从一开始就跟着李世民的,他知道自己对李世民而言远远比不上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所以有送上门来的表现机会他还是挺愿意抓住。


    不就是给个小神医练练手吗?他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都不带怕的,何况只是来糊弄个小孩儿L!


    秦琼信心满满地迈步踏入医馆,接着就见到了自己的前一位托儿L张公谨。


    “怎么样?”秦琼忍不住问。


    都是一起在玄武门干过架的同僚,张公谨不吝和秦琼分享医后感:“很好,我浑身都舒坦了。”


    秦琼将信将疑地入内,一下子对上了满屋子的目光。


    秦琼:?????


    当个托要被这么多人围观的吗?早知如此,他说什么都不来了!


    秦琼都五十多了,身体上的毛病可真不少,霍善和甄权一会诊,给他开了喝药针灸推拿一条龙服务,叮嘱他接下来一到休沐日就记得过来复诊。


    这次霍善和甄权就没有直接上手了,只在旁边指导年轻弟子下针和推拿。


    说是年轻,那是相对于甄权这个八旬老汉而言的了,事实上负责接手秦琼治疗工作的也是个四十多岁中年人,胡子那叫一个飘逸,看起来就很可靠。


    秦琼丝毫不知道自己错失了名家出手的好机会,还暗自庆幸不是这一老一小来给自己治病。


    就,很担心他们手抖扎错针。


    霍善不晓得秦琼心里的想法,他一本正经地指导医馆弟子怎么给秦琼推拿。


    等到推拿快结束后他才匀出只耳朵听李时珍给他讲秦琼八卦。


    很快地,他得知秦琼就是门神,活的门神!


    据传泾河龙王违反天条要被问斩,天帝派魏征当监斩官。泾河龙王一琢磨,魏征是李世民的臣子,他去找李世民求个情说不准能逃过一劫。


    李世民一听,觉得不是什么大事,龙王都来求自己了,自己肯定要给个面子。于是他满口答应,记好日子邀魏征过去下棋,想着借此绊住魏征。


    没想到下棋的时候李世民推演时间太久,让魏征不小心打了个盹,顺便上天把龙王给砍了。


    气得龙王化作冤魂天天来叫门,要李世民给他赔命!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知道此事,就自告奋勇每天亲自给李世民守夜。还是李世民体恤他们太辛苦了,命人把他们的模样画下来贴在门上糊弄龙王冤魂。


    所以后世偶尔也会把门神画成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霍善听完以后若有所思地转头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被霍善投来的目光弄得不明所以,不由伸手把为大唐武将忙活了小半天的小神医给抱了起来,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跟自己讲。


    既然李世民诚心诚意地发问了,霍善便感慨道:“没想到你也是个臭棋篓子,我姨公也是。”


    李世民这么信心满满地应下人家龙王的请托,结果下起棋来竟是个小趴菜!


    小趴菜还这么自信,可见平时大家很愿意陪他演“你棋下得真好”的戏码!


    刚才他还瞧见李世民夫妻俩在下棋来着,真是辛苦他家皇后了。


    李世民:“………”


    你小子给我说清楚,我怎么就成臭棋篓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