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 章

作品:《医汉

    霍善这次出城玩得很尽兴,不仅玩够了射箭,还从周围薅了一堆新鲜蔬菜瓜果和鸡鸭鱼羊带回太守府加餐。


    李长生见他热得满头大汗跑回来,顺道安排他搓了个澡。


    霍去病听闻李世民也有过多年征战经验,邀李世民第二天跟他去军屯里溜达一圈。他是不爱读兵法,觉得老一套已经不顶用了,但如果是来自几百年后的练兵意见他还是愿意听一听的。


    至于照不照办就看具体举措适不适合了。


    李世民认为水师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南方真正开发出来,南边的物产总得往北方运输吧?这些水师哪怕打南越和西南夷时排不上用场,将来南方繁荣起来以后原地转型成运输船也不错。


    隋唐为了把南方的粮食运到洛阳,可是费老鼻子劲把南北的水路给打通了。


    不说挖的时候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光是维护这些河道每年都得投进去不少钱。


    那么大一个天下,统筹规划起来还真不容易。


    双方交流得还算愉快,李世民还给霍去病推荐明光铠,这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那一场场动乱筛选出来的盔甲,上战场非常好用。


    霍去病以后打匈奴时穿上明光铠往马背上一跨,煌煌日光映照在甲衣上,绝对能亮得对面的匈奴人睁不开眼!


    霍去病听说这种甲衣颇具实用性,而且穿身上还挺威风,总感觉刘彻应当挺喜欢的,便问李世民讨要了具体样式。


    一旬转瞬即逝,李世民不仅毒清干净了,连早年征战留下的暗伤都好得七七八八。


    杜甫本就是只是偶感风寒,修养几日就好全了,留下来只是为了多和李时珍他们聊聊安史之乱的事而已。


    杜甫先李世民一天到来,也先李世民一天回去。


    霍善得知杜甫如今一穷二白,很热心地表示诊金结算以后跟他回家去看看,至少给孩子做个身体检查,说不准也不全是因为饿死才夭折的。


    倘若真的是因为杜甫寄钱不及时才出的事,他还可以给杜甫家里留点番薯,这东西最初本来就是为了救荒才引种的。


    这些不靠谱的大人哟,还是得崽来操心!


    至于那些更宏大的事情,霍善还不太能理解,他能做的只有帮一帮自己见到的人而已。


    杜甫听后很是感动,表示回去以后就等着霍善过来。


    霍善送走了杜甫,诊金结算就开始了。


    杜甫这次连药都没用几天,病就治好了,只不过有些风湿之类的慢性疾病是需要长期调养的,还是留了点毛病没能断根。


    总的来说,诊金并不是很多。好在霍善现在也不太缺诊金,他邀请来的患者基本都已经发展成长期交流对象,有很多个义诊点可以刷宝箱,每个宝箱至少都能开出一枚商城币呢!实在买不起新商品了,他可以随机找个地方出诊。


    好的医疗资源这种东西,永远都是短缺的,他到哪里都很受欢迎。


    基本上只要出去义诊个三天,医


    馆结算的诊金以及宝箱就可以覆盖本旬上架的货物了。


    霍善都没怎么看诊金,直接看向杜甫为奖池提供的新技能。


    他定睛看去,只见结算界面出来一个……【死犹不忘】!


    霍善:???


    再看介绍,讲的是苏轼自述梦见了杜甫,杜甫跟他聊起了自己那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说是世人都认为这句诗讲的是恨不得吞并东吴为关羽报仇,实际上这句诗写的是吴蜀唇齿相依,不应相图,给了别人机会!


    苏轼醒来后就把这个梦记录下来广而告之,让别人不要再误解杜甫的诗意。


    后世人看到这两个大文豪跨越时空的交流,感慨杜甫死后犹不忘诗,真是书生气十足!


    用了这个【死犹不忘】,可以让前人进入后人的梦乡!


    霍善不由把这个技能介绍发给苏轼他们看,问杜甫是不是真的曾经托梦给苏轼。


    没想到他们还有这个缘分!


    杜甫:???


    他怎么知道自己死后有没有给苏轼托过梦?


    苏轼出来现身解释了一番,表示他觉得自己的理解是对的,又觉得光靠自己说不够权威,所以就说自己梦见了杜甫本人。


    这不,经过他这么一操作,大家都没再误会杜甫的意思了!


    要是没机会见到杜甫,苏轼是不会跟别人讲的,但对着杜甫本人他还是得澄清一下的!


    杜甫:“……”


    这个苏轼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不太靠谱的气质。


    事实上杜甫自己为商城增加的新商品也不怎么靠谱,是种乌漆嘛黑的饭,看介绍说是青精饭,相传为道家养生食品。


    实际上这是用一种叫南烛草木的果子榨了汁拿来蒸饭,蒸出这种乌漆嘛黑的效果!


    杜甫写《赠李白》的时候曾经提到这种食物,诗中写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可见这东西在唐朝人心里头有着极好的保健功效,吃下去后气色特别好!


    商品介绍里也说这食用以后还有让人身轻如燕的增益功效。走再远的路都不会累!


    而且还是熟食,要是以后出门吃不上饭,倒是可以掏出来果腹。


    霍善准备给黄道婆囤上几份,黄道婆是想回江南去的,从崖州回江南路途遥远,这东西来得正好!


    他一口气把新上架的青精饭全买了下来囤进医馆仓库里头,这才依言去找等着自己上门出诊的杜甫。


    杜甫在长安的住处说不上好,至少比孙思邈住得差多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他祖上也算阔过,但他待在长安求职十年都没成功,父母又早就过世了,哪还有多少钱供他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霍善去过的脏乱差地方可不少,杜甫这条件只能说是差了点,但整体还是很整洁的,是以他也没有在意。


    此时正是天宝十三年的夏天,外头的知了也吵闹得很,霍善跟着杜甫往外溜达,路过一处深井旁忽地闻到一阵异味。


    他鼻子灵,闻到这味道就感觉不太舒坦,不由转头问杜甫:“这井怎么这么臭?”


    杜甫无奈地说道:“这里租金便宜,就是因为有这么一口井在。”


    杜甫给霍善讲起了长安城建设的过程,汉代的长安城旧址早就废弃了。


    经历过几百年的高负荷运转,长安旧址的地下水已经被污染得非常彻底,打出来的井水都相当一言难尽,按照当初定都时的考察结果,那就是“水皆咸卤”。


    那咸卤的水是怎么来的,你就自由想象吧。


    隋朝重新选址又建了个长安城,这个长安城规划得非常齐整,问题就是……工期太短了,没来得及搞出合理的排水系统。


    为了解决未来可能高达百万人口的排污问题,长安城总工程师提出一个相对简便的解决方案:咱在城中多挖些深入地底的渗井,以后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就往这里头扔吧!


    这样排污和防涝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座崭新的长安城经过百余年的运转,也成功让许多为排污防涝而设的渗井变得……臭不可闻。


    霍善听得瞳孔地震。


    他是个很有见识的小孩儿,去过的地方比许多人都多,一下子想到了……许多地下水都是相连的,大伙直接通过这些深井往地下水体系里排污的话,平时喝的水岂不是也变得“咸卤”。


    嘶,不敢想,不敢想。


    回去得想办法看看长安城的水质,毕竟他们大汉的长安城也用了一百年了。


    西陵城应当还好,人口远没有长安那么多。


    但是也该趁着建设几个城区的机会把排水系统给重新安排一下了。


    霍善可不想一不小心喝到肥水!


    杜甫见霍善一脸深思,就问霍善在想什么。


    霍善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杜甫。


    天天喝长安水的杜甫:“………”


    你礼貌吗?!


    霍善觉得这个长安已经不是自己能放心喝水的长安了,和杜甫表示他们快去卖瓜吧,卖完就去奉先县去探亲。


    杜甫道:“东西两市都得下午才开,现在想卖也没地方卖。”


    霍善道:“听说你们的佛寺和道观,不如我们试试卖给他们去吧。”


    杜甫倒是经常跟人去佛寺道观游玩,闻言点着头说道:“可以去试试看,只是我不擅长讨价还价。”


    霍善一向很有主意,信心满满地说道:“我来就好!听说你们大唐商贾是不能做官的,你还是别出面了,把我带过去就好。”


    一大一小在棋盘似的坊市间穿行,很快见到一处看着十分气派的道观,霍善两眼一亮,没等杜甫介绍就抱着个大西瓜跑了进去,逮着个看起来就很有话语权的女道士问人家有没有买瓜的意向。


    杜甫想追上去,才刚到门口就被人给拦住了,对方婉言笑道:“近来观中不接待外客。”


    杜甫道:“我一小友不小心跑进去了。”


    那守门的人继续说道:“一会应当会有人把他送出来的。”


    杜甫只能等在观外。


    霍善压根不知道这道观的主人到底是谁,卖起瓜来却十分卖力,并表示如果对方喜欢的话他还可以再送几个过来。


    那女道士听霍善把夸自己瓜好的话都讲完了,才笑着问:你怎么进来的?”


    霍善道:“走进来的!”


    女道士道:“也算有缘,你这瓜我买了。”她命人去取了瓜钱来,对着眼前那青翠交错的圆溜溜大瓜很是稀奇,“我怎地没见过这种瓜?”


    霍善骄傲地说道:“那肯定的,只有我这里有的卖,不甜不要钱的哦!”


    女道士道:“那我倒是要尝尝看了。”


    霍善很快获得一枚金锭。


    他睁圆了眼,惊奇地道:“这么多的吗?”


    女道士笑道:“你不是说你这瓜是世上独一份的吗?”


    霍善连连点头,热情地表示可以帮她切开试吃。


    女道士让人把刀取来,由着他忙活。


    只见霍善熟练地一刀切下去,碧绿的瓜皮被从中间破开,露出里头红艳艳的瓜瓤。


    女道士微讶。


    她当真没见过这样鲜红的瓜。


    还有扑鼻而来的鲜甜香气也是她平生所未见。


    女道士道:“你若还有这样的瓜,都可以送来给我,我全买了。”


    霍善道:“好,不过我钱已经够啦,以后我没钱了再给你送。”


    女道士:?


    失算了,钱给多了。


    只不过人家不想卖,也没有非要别人卖的道理。她问霍善饿不饿,要不要留下吃点东西。


    霍善想到杜甫没进来,再想想刚才那口臭臭的井,摇着头说道:“我朋友还在等我,我和他约好要去奉先县的。”


    女道士也不强留,笑道:“好,你缺钱了再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