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屈原变法改革

作品:《盘点诗人们的璀璨江湖

    【屈原担任左徒之后,就开始了改革变法,说起变法,大家应该也不陌生了。


    尤其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清朝的戊戌变法等。


    从春秋进入战国后,各诸侯国生产力大幅提高,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


    从前的制度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想要强国就得改革搞变法。


    变法于是就流行了起来,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


    还有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等,不过最成功的还是商鞅变法。


    商鞅被车裂后,秦国逐渐强大,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国富兵强,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屈原所在的楚国,之前吴起也搞过变法,但是被众多贵族裹挟失败了。


    楚国贵族势力一直很强大,更是有古老的三大家族,分别是屈景昭三家。


    这三家那可太厉害了,他们实际上控制着整个楚国,你这楚王干的不行,人家分分钟就把你搞死了。


    就秦二世胡亥那样的,搁楚国能不能活过三天都是个问题。


    当初秦灭楚国的时候,喊出了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我看来很有可能就是指的这三大家族。】


    “商君大才,乃我大秦的功臣!”


    李斯也附和道:“秦孝公采用了商鞅变法,改变了旧的风俗习惯,百姓因此殷实,国家也富强了。”


    嬴政听到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虽然气愤,但他有自信,只要他在,这什么楚国贵族还翻不了天。


    但得知秦二世是胡亥的时候,嬴政脸色迅速沉下来了。


    “将胡亥和扶苏叫来!”


    嬴政对自己宠爱的这个小儿子还算了解,他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为何是他继位。


    难不成扶苏没了,可就算如此,他也不会让胡亥继位。


    李斯虽不喜欢扶苏,但也觉得这胡亥不是合适的人选,他了解自己,自己追逐的一直都是权势。


    扶苏仁善,对儒学似有些偏好,若他继位,他的地位或许会受到影响,也不知道未来他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不过如今始皇尚在,一切都还是未知的。


    胡亥和扶苏匆匆赶来,嬴政看了一眼小儿子那一副愚蠢的模样,开始为天幕中大秦的未来忧心了。


    至于为什么不担心如今的大秦,他觉得只要能够从天幕知道只言片语关于未来大秦的消息,他就能够扭转乾坤。


    随后他又看向了扶苏,他看中的继承人,虽然和他不像,但好好教育教育,再多派些人保护,应该还有救。


    汉武帝时期,刘彻对身边的卫青说道:“仲卿,去病,我大汉约莫是亡了!也不知这宋明清是多少年后的朝代了?”


    “陛下,还有唐朝。”霍去病补充一句。


    卫青瞪了他一眼,连忙道:“陛下,这大概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那倒也是,百年后的事情朕也管不了,如今朕有了你们二人,我们大汉定无人敢犯。”刘彻自信道。


    卫青说:“陛下,这天幕虽是讲诗人,但也会涉及到一些诗人的身世背景,或许我们能够从中知晓一些与大汉相关的消息。”


    “诗人,不知我大汉可有出名的诗人?”刘彻问。


    卫青想了想:“司马相如?”


    “对,司马长卿确实才华横溢,所作《子虚赋》《上林赋》定能够得天人垂青。”刘彻说。


    年仅二十岁的霍去病心直口快:“可《子虚赋》《上林赋》和屈子的《离骚》《天问》以及《诗经》都不像,不像诗。”


    “……朕说是那就是。”刘彻坚持。


    “行,那就是吧!”霍去病虽然如此说,但心里并不如此认为,那明明就是赋,那么长,一点也不好记。


    李世民看着天幕,之前提到唐宋时期,他大概猜测宋是唐之后的朝代,如今又有了明清时代的人物,看来这宋也不怎么样。


    “也不知我大唐国祚多少年?”


    “陛下,我大唐定能兴盛数百年!”


    李世民道:“两汉405年,朕觉得唐比汉长便好,那王安石和张居正能和商鞅一起被提起,定然是厉害的官员,也不知之后这位麦序娘子会不会说起他们。”


    “麦序娘子,应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人了,也不知道那时候是什么朝代了。”


    【屈原上任后,对内改革变法以强国,对外合纵联齐以抗秦。


    当时的楚怀王也很信任他,他干的也还不错,楚国国力也因此有了一定的提升。


    不过屈原的变法损害了贵族的利益,那些贵族可不就又跳出来了。


    不仅变法被阻,联齐抗秦的政策也不怎么顺利。


    齐楚燕赵韩魏共六国出兵伐秦,兵至函谷关,但秦国势大,出兵击六国,六国干不过,只好撤军回去了。


    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屈原觉得只要在怀王的支持下贯彻变法,联齐抗秦,楚国光复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接下来重点来了,师从鬼谷子的大纵横家张仪闪亮登场,这可是个大佬级别的大忽悠。


    他带重金前往楚国,收买了一干贵族大臣,还拉拢了楚怀王最宠爱的妃子以及最喜欢的小儿。


    这些人被收买后,统一战线,内外一致向楚怀王诋毁屈原。


    楚怀王这人耳根子比较软,本人也没什么主见,再加上诋毁屈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听了他们的谗言,这个原本屈原最坚定的支持者动摇了。


    屈原被降为了三闾大夫,这个三闾大夫主要负责楚国贵公子们的教育工作,也会处理一些祭祀外交上的事务。


    虽然变法失败了,但是屈原也没有就此放弃,他开始走教育救国的路线了,开始培养楚国的下一代。


    不过当时的情况不太美妙,屈原虽然被楚怀王疏远,但齐楚联盟还在,给秦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那个男人他又来了,对,没错就是那个大忽悠张仪,他再次来到楚国。


    他向楚怀王许诺只要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就向楚国割让六百里地,那些贵族们都觉得可行,楚怀王也心动了,迅速与齐国断交。


    结果我们也知道,张仪一回到秦国就迅速变卦,说好的割让六百里变成了六里,这就是著名的张仪戏楚怀王。


    楚怀王非常生气,派兵攻打秦国,结果大败而回,八万人被斩杀。


    楚怀王心有不甘,孤注一掷举全国之力再次伐秦,这次一直打到了陕西蓝田,距离秦都咸阳只剩百余里了。


    奈何国内空虚,魏韩又趁机骚扰楚军,楚军只能回防,楚国因此战而元气大伤。


    之后秦楚打打停停,直到秦昭襄王继位,他的母亲出身楚国的宣太后主政,两国关系才有所缓和。】


    嬴政看着天幕显示出来的秦军的画面,有些好奇,这天幕难不成还能够模拟战场上的情形。


    不仅如此,天幕上还出现了张仪,屈原,楚怀王等人物。


    扶苏抬头看着天幕,秦国的历史他自是学过,先王们一代一代让秦国富强,如今到父皇,终于一统六国。


    他是大秦的长公子,父皇对他寄予厚望,他也一直以为自己是父皇认定的继承人,也想着未来能够让秦国富强。


    不过这秦二世为何会是十八弟,难不成他早死了?


    李世民感慨道:“屈子真是生不逢时啊!若是在我大唐,定不会走到后来那般的结局。”


    “屈夫子的爱国之心令人钦佩!我想这也是为何千年后的人依旧如此敬仰他的原因吧!”长孙无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