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打道回府

作品:《侯府的丫鬟有点彪

    得知几人突然要离开刺史府,齐修贺急匆匆地从床上爬起来。


    “侯爷,您这怎么突然要走?”齐修贺问。


    “多谢刺史大人款待,一时想起家中还有事,本侯实在无暇多留。”


    说完青枫便搀扶着温知遥上了马车,连头也不回。


    看这样子,似像真有急事需要赶回去。


    齐修贺看看渐行渐远的马车,忽地想起什么,他问向身旁的小厮:“小姐在做什么?”


    小厮一愣,不确定回道:“小姐这会儿许是在房里,之前听小姐身边的丫鬟来报,说小姐回去之后就遣退她们休息了。”


    他这个妹妹今晚碰了一鼻子灰,她能这么安分?


    皱了一下眉,齐修贺道:“你过去看看。”


    “是。”


    结果正如齐修贺所料,齐雨嫣并没有在房中,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齐修贺心底顿时窜起一股不妙之感,甚至发动了府内上下全都去找人,好在没过多久就找到了被人丢在水池旁的齐雨嫣。


    寻了医女过来,才得知她并无大碍,只是被敲晕了而已。


    “简直是胡闹!”齐修贺震怒,“将小姐身边伺候的丫鬟全都带下去杖责十板!”


    几个丫鬟一听,大惊失色,都当场跪下来求饶。


    哀求声惹得齐修贺更加心烦,他皱眉瞪向身旁的小厮们,“还不赶紧拉下去,难道你们也想跟着一起!?”


    小厮们齐齐一怔,连忙拖拽着那些跪在地上的丫鬟们离开。


    片刻之后,齐雨嫣终于醒了。


    看到站在一旁的齐修贺,齐雨嫣竟上前抓着他的袖袍委屈地哭了起来,“阿兄,雨嫣从小到大何时受过这等戏辱,你可要为我报仇……”


    “住口!”齐修贺愤愤地甩开她的手。


    “若是你听我的,何故如此丢人现眼!”


    “从现在开始,禁足一个月,不许踏出房门半步,看你还敢不敢不长记性!”


    闻言,齐雨嫣哭得更凶了,说话也就有些口无遮拦,“兄长当真狠心,为了自己的仕途送走大嫂不说,还让我去陪那些又老又丑的东西,我已经够听话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容我有自己喜欢的人……”


    “啪!”突如其来地一声脆响。


    “我看你是神智不清,什么话都敢乱说!”齐修贺目眦欲裂,“别仗着我宠你就得寸进尺,若是敢坏了我的好事,下一个送出去的就是你!”


    似乎是被吓到了,齐雨嫣捂着被打红的脸颊,只怔愣了片刻,便乖乖地点头,不敢再吭声。


    一张浩渺无声的黑幕被清晰而悠扬的马蹄声拉开,夏日的宁静与凉意在此刻被唤醒。


    细细的晚风轻轻拂过,带去一丝凉意,让马车上的几人心情变得舒畅了许多。


    “知遥,齐修贺今日所言你怎么看?”


    温知遥此时正懒洋洋地靠在车壁上,闭着眼眸回了卫晏一句,“欲盖弥彰而已,一个字都不可轻信。”


    卫晏微微颔首,“咱们接下来要将近五年百花会上的宾客全查一遍,人员众多,这份大礼若是想赶到太子大婚之前送到,这下会有些匆忙。”


    听到这话,温知遥倏地抬起眼皮,幽幽地启唇:“不急,算算日子,白斫这两日便会回来了。”


    卫晏一顿,外面驾马的青枫也跟着一顿。


    白斫,青枫的亲弟弟。


    早些年便被温知遥派去幽州,去寻找温老侯爷和温夫人尸骨的下落,眼看三年之约这么快就到了,如今依旧未有任何线索。


    “那伯父和伯母”卫晏欲言又止,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


    温知遥扯了扯嘴角,苦笑道:“这么久都没消息,恐怕是不可能再找到了”


    卫晏静静地看着他,良久都没有再说话。


    侯府的院里并没有打鸣鸡,叫醒孟初安的只有起床作工的打更声。


    倏而听到鸡鸣声,突然觉得甚是悦耳,毕竟这是个好吃的东西,而不是个硬梆梆的木头。


    这不用伺候人的感觉可真好,整个人都是轻松的。


    孟初安舒服地伸了个懒腰,悠悠地从床上爬起。


    瞧见她起来,孟母连忙叫她去洗把脸来吃早膳。


    今早做的是青菜粥配杂粮饼,不咸不淡刚刚好,孟初安喝了两碗。


    她利索地吃完收拾好,就要赶着回侯府,“娘,我该走了。”


    “你等一下。”孟母叫住了孟初安,扭身进了屋,很快又从屋里拿来一个包袱塞到她手上,“这包是银霜姑娘定的衣裳,你顺道送去一趟。”


    孟初安点头,“娘,还有什么需要我送吗?”


    “没了,快走吧!”孟母摆手。


    顿了顿,孟初安打趣着又问:“这次没有梁叔的?”


    孟母一听这话,睨了她一眼,“我看你这丫头是想挨打了,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瞎掺和!”


    闻言,初安垮了脸,不满道:“我哪里还是小孩子,再过两个多月我可就十八了,人家冯翠翠跟我一样大都快要当娘了。”


    这话本是无意一说,可孟母听后眸色却倏地暗了几分, 继而垂下了头。


    “初安,是娘拖累你了,实在不行娘再试着找人给你说一门亲事,只要人家愿意许给咱孟家一个孩子”


    又提这茬。


    之前媒婆如何将孟母撵出门外的场面,孟初安脑海里依然记忆犹新。


    “娘,别再折腾了,您之前又不是没找过,结果呢?”


    大周国的百姓对子嗣以及后代延续尤为看中,一般人家里若是生不来男婴,会一直生至五六个孩子都不止,更不乏有钱之人家里会多纳几房小妾,为家族开枝散叶。不仅如此,除非男子入赘,孩子才会跟随母姓,反之,则会被嘲笑婆家无能,一时沦为笑柄。


    孟母依旧垂着头,不说话了。


    “行了,时辰不早了,我走了啊。”


    听到孟初安要走,孟母这才倏然抬起头,交代道:“路上小心,见人一定要嘴甜,莫要得罪”


    又开始了。


    孟初安无奈地叹口气,但瞥到孟母微红的眼底时,飞快地上前抱住了她,“可不许哭,娘哭起来最丑了。”


    “女儿一定会赚好多好多的钱,回来孝敬您,您呢就将心揣在肚子里,等着跟女儿过好日子就行了!”


    孟母低低地“嗯”了一声,缓缓地推开她。


    “快去吧!娘没事,莫要再耽误了。”


    孟初安点了点头,这才松开孟母,扭身离开。


    没走多远,孟初安回头看了一眼,孟母还站在原地挥手示意她快走。


    孟初安哭笑不得,摇了摇头,她继续往前走去。


    有时孟初安就在想,孟父上辈子一定是积了大德,行了大善,这辈子才能遇到孟母这个人,也可以说是因为遇到孟母花光了孟父所有的运气,这辈子才没有机会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