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你可知巾门?

作品:《北宋论贱实录

    武柴扯着脖子喊道:“老夫才没有秃,老夫只是把头剃光了而已。”


    曹正意识到自己搞错了,尴尬的笑了笑。


    武柴摸着光头,长叹了一口气:“虽是没秃,却也是白了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竟已经是十几年未见了。”


    “是啊,有十几年了。”曹正背着手,回忆道:“犹记得我们分别之时,还都正值壮年,在皇城司里也算得上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算得上是个人物?”武柴白了他一眼,笑道:“不过是打探消息的‘察子’罢了。”


    “此言差矣。”曹正不服气的说道:“在这天下中,察子何止有几千人,可是能做到你我这么出色的,又能有几人呢!”


    说到这里,曹正突然停了下来,谨慎的扫了一眼大堂。


    那小厮不知道在何时已经悄悄溜走了,此时大堂内剩下的,就只有门口支楞着耳朵的任小白与洛秋水。


    任小白这厮其实也知道不应该偷听人家叙旧,但奈何听到武柴曾就职于皇城司的时候,就走不动路了。


    这皇城司来头可不小,任小白以前有过简单的了解,他知道这是一个类似于明朝锦衣卫的组织,职责是执掌宫禁、刺探情报等。


    任小白总是觉得武柴这个人非常神秘,身上好像有着很多的秘密,如今有机会了解武柴的过往,他自然是不愿错过。


    注意到曹正二人不说话了,任小白偷偷向后瞧了一眼,却发现,曹正那家伙正冷脸瞪着他。


    很明显,这是在警告任小白,让他赶紧离去。


    但任小白却打算揣着明白装糊涂,他若无其事的转过身,看了一眼洛秋水,悠悠道:“今天的太阳真大真圆啊。”


    洛秋水这小妮子其实也在竖着耳朵偷听,见他说了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便知道身后定是有人在盯着他们二人,可是呢,她也不想就此离去,于是在慌乱之下,她只好下意识道:“是啊,像个碗,又大又圆。”


    曹正见此,嘴角忍不住抽动了几下。


    赏花的、赏月的他都是见过,这赏日的……会不会有些过于离谱啊!


    武柴看着这两个不着调的家伙,也是感到无言,他对着曹正摆摆手,笑着道:“无妨无妨,这二人都不是外人。”


    “洛秋水乃是老夫徒儿,我以前不想让她走进江湖,所以就一直让她待在宅中,你也就没有见过她。”武柴又指向任小白,道:“至于这个货,则是我在瀛洲时,碰巧救下了落水的他,然后这厮便赖上了我,下贱的很,但好在,人还不算坏,就是奸懒馋滑了些。”


    “竟然是在瀛洲?”曹正看了一眼任小白,唏嘘道:“天禧元年,我去的便是瀛洲榷场,说不定十几年前,我还见过这小子呢。”


    武柴也是勾起了一些回忆,他遗憾道:“当年你离京的时候,我恰好去了江南,未能亲自相送,可是让我遗憾了好久啊。”


    曹正也是不无遗憾的说道:“后来,家父在天禧三年仙逝,我因丁忧回到了灵寿。三年后,等我再回到京城的时候,却得知你已是在前一年就去了夏州。“


    他叹了口气道:“当时我已是靠着父荫做了开封府的刑曹,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却也比以前的日子安稳了许多,我就想着,上下打点一些,在开封府衙给你也寻个差事,却不成想,你这一去竟是十年。”


    曹正的父亲曹璨,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从二品官职,曹正这厮算的上是一个根正苗红的衙内了,他因出身贵胄,父亲常年在外驻守,疏于对他的管教,所以他自小便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可此刻,他的言语之中,却是透露着对一个小小的察子的挂念与关照,这又如何能让武柴不动容。


    可是,男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他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年纪越大越是如此,感激也好,欣慰也罢,他们更喜欢把这份情感藏于心底(呃……酒后就另当别论了)。


    武柴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此刻,他只是微笑,并没有说话。


    曹正打趣道:“话说,你这细作做的可真是够认真的,竟然能在那破地方待上十年。”


    他撸起袖子道:“要是我,早他娘跑了,等我回到京城,我就揍狗日的指挥使,叫他欺负老实人!”


    武柴不禁哑然失笑,这厮要是能算的上老实人,那京城中便没有泼皮无赖一说了,他摇头道:“非是指挥使让我留在夏州那么久的,而是我自己要留下的。”


    曹正不敢置信的看着他,夏州可是在党项境内,虽然党项的李德明在五月刚刚被朝廷册封为夏王,但其也只是表面上对宋恭顺罢了,暗地里则是一直在筹备着称帝事宜,而武柴作为朝廷派过去的察子,一旦被人察觉出来,便极有可能会丢了性命,可是他竟然要主动留在危险重重的夏州,这是脑袋坏了呀!


    想到这,曹正忧心的说道:“孝贤兄,近年来可是头部遭受过重创?”


    “并未受过创伤。”武柴疑惑的看了一眼曹正,问道:“守信兄何出此言?”


    “不应该呀。”曹正喃喃道,低头沉吟片刻,忽又抬头问道:“那你可曾患过脑疾?”


    说完,他又赶紧补了一句:“你只管实话实话,你我兄弟一场,我是不会因为你脑残而看不起你的。”


    这时候,武柴算是听明白了,曹正这家伙拐弯抹角的说了这么多,感情是在说老夫的脑袋坏了,他瞪着眼睛嚷道:“老夫没有患过脑疾,老夫正常的很呀!”


    曹正缩了缩脖子,嘟囔道:“正常人哪能干出这种事啊。”


    武柴深吸了一口气,强压着内心想要揍他的冲动,苦笑道:“我长留夏州,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武柴看向曹正,问道:“你可知巾门?”


    “巾门自然是知道的。”曹正面露不屑道:“据说巾门起源于唐末乱世,三教九流,都有他们的人,这些腌臜不事生产,只会干些骗人钱财的勾当,为世人所不耻。他们源于市井,也匿于市井,朝廷屡次打压也未能让这巾门伤筋动骨,实乃顽癣也。”


    还有朝廷搞不定的诈骗组织?这让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任小白大吃一惊,可细细一想,他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试想一下,苦主发现被骗,他到衙门报了官,等到官差再去寻那骗子的时候,恐怕早已人去楼空,毕竟,骗子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的。


    再假如,苦主碰巧记下了骗子的长相与姓名,官差也愿意为这个苦主去追捕骗子,可在这个通讯不发达且没有监控系统以及定位手段的时代,待骗子遁入茫茫人海之后,抓到他又谈何容易。


    更何况,这个时代犯罪成本低,很容易受到罪犯的打击报复,想必会有很多苦主不敢去报官,只能自认倒霉。


    想到这里,任小白突然有些感慨。


    都说穿越好,可以三妻四妾……呃,不对,是可以一展抱负,他们却是没有注意到旧社会的险恶。


    像自己这样的小辣鸡,如果不是幸运的遇到了武柴,很可能活不过三章。


    还是后世好呀,吏治清明,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