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秦时风韵(129)三更

作品:《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秦时风韵(129)


    赵偃来咸阳,嬴政亲迎。


    当年那个在帐篷里的孩童长的这般高大了。他尤记得,因为身形不够,嬴政是骑在赢蚕的脖子上,两个人搭成个大人的模样,这才混了出去。


    而今迎面走来的秦王,高大壮硕,英姿勃发,一派王者气度。


    赵偃大笑“王见王,许久未有此胜景。”


    嬴政亦是大笑“赵王谬矣,政两年前才见了韩王,而今又见赵王,王见王,寡人所欲也!”


    赵偃“……”你要灭我之心我已尽知!


    嬴政越发大笑,上前携了赵偃的手“赵王,请上车。”


    二王共战车,两侧分别为护送赵偃之赵军和护卫嬴政的秦军。


    战车自中路穿过,两军将士相对而站。


    秦军呼喝一声‘嚯’,赵军必回一声‘嚯’,相互仇视,剑拔弩张。


    赵王看见的是秦人昂扬的战意,嬴政看见的是赵军眼中的不肯屈服。


    章台宫设宴,赵王再次见到了赢蚕。


    双十年华一贵妇,倒是有几分可与桃李争芬芳之意。


    桐桐散漫的见礼“赵王。”


    赵王还半礼,一脸的似笑非笑“倒是寡人错看了公主!果然女大十八变,长公主桃李之色,文渊君好福气呐。”


    秦臣尽皆怒目而视秦长公主之容貌可容不得你来评!


    桐桐却只笑“当年曾祖在世时,蚕便夸下海口,定要倾国倾城。而今,赵王亲口夸赞,那蚕这是不曾辜负曾祖之愿呐!”


    说着,便看先秦臣“先昭襄王之遗愿,便是再小,蚕亦不敢忘!诸位大人,我大秦历代先王之愿,可敢或忘?”


    “不敢——”


    “不敢——”


    “不敢——”


    赵王“……”秦国历代先王之愿为何?灭六国,天下一!


    这个赢蚕,口齿还是这般凌厉,一点下风也不落!


    四爷陪嬴政在后殿,站在走廊之上,大殿之内所有动静尽皆可入耳。


    “此人知道能顺利而归,因而肆意了些。”四爷低声道,“大王不妨强横些,以礼相待,大可不必。”


    嬴政正有此意“寡人年少亲政,傲视于诸国!本就不将赵偃放在眼里,而今不收着性子便是了。”


    于是,赵偃所见秦王,当真是傲气。


    就见他姗姗来迟,只随意的摆摆手,并未有王见王之礼仪。


    赵偃面色微微一变,赵葱便起身“秦王,我王在此,您失礼了。”


    嬴政举起酒觞“失了何礼?赵谎称与秦联纵,实则,乃是秦国兵临城下,赵国的保国之策,寡人焉能堪不破此计?


    再则,秦赵世仇,秦如何敢与之联纵?这岂不是给赵国背刺我秦国之机?赵王此行,看似怀揣蜜果善意拳拳,可其实呢?


    蜜果之心乃至du之物,食之必死无疑。秦迎八方来客,但唯不喜恶客。对恶客,若还需寡人以礼相待,是否有为难寡人之嫌?”


    赵葱才要说话,赵偃却笑了“将军退下!”


    诺!


    赵葱恭敬以退,赵偃看向嬴政“秦王所言极是,寡人前来,确实乃救国之策。然则,此于秦国而言,有利而无害。楚国最难攻克,秦当有此共识。有赵相助,秦必可攻克乱局中的楚国。莫不是秦王惧怕赵国,怕我赵国借机重兴,难以攻克?”


    “激将?”嬴政哈哈大笑“其实,先攻赵,可;先取楚,亦可。我大秦之现状,不惧诸国。再则,燕国深恨赵国,若秦与赵灭楚,他日,赵王不怕秦与燕联盟,再灭赵?”


    赵偃身子往前一探“那是他日之事了!今日可不死,今日可安枕。他日之危,再谋他日之策便是。”


    嬴政肆意而笑“如此说,赵王怕了?”


    赵偃咬牙点头“寡人确实怕了。”


    嬴政看着赵偃的眼睛,低声道“昔年在赵,军营,帐篷,所受奚落,政一日不曾忘。”


    赵偃“……”原来如此!若是这般,倒是好办了。


    受些奚落,叫嬴政出了胸口恶气。若是他之蔑视可给赵国争取一线生机,那寡人便受此蔑视便是了。


    嬴政咧嘴一笑,声音更低“赵王,你知对敌最残忍的惩罚是甚?”


    “甚?”


    “可杀而不杀,让他日日惊惧,日日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嬴政眼里全是戏谑“寡人在邯郸,曾受此苦噩!当日政便发誓,必要赵王受我当年所受之苦。彼时,赵国先王尚在人世,寡人报复不了他!但你活着。”


    赵偃“……”嬴政小儿,得志便张狂,骄横若此,岂能长久?


    嬴政满是睥睨之态“尔等是如何羞辱我母,如何羞辱寡人,桩桩件件,字字言言,犹如昨日。听闻,你宫中舞姬,尽皆红衣女,此乃何意?赵偃,寡人若不能叫你日日煎熬,如受凌迟之苦,如何能解寡人心中之恨。”


    赵偃“……”骄傲自大,少年心性,果不沉稳。他问道“这么说,秦国可与赵国联盟?”


    嬴政笑了,问吕不韦“丞相,赵王问,秦国可与赵国为盟乎?”


    吕不韦起身,拱手道“大王,不可!早定之事,便不再更改了。”


    嬴政又问李斯“廷尉,赵王问,秦国可与赵国为盟乎?”


    李斯起身,面露蔑色“大王,此非必要之事!徒增麻烦而已。猫捉鼠,乃为充饥,不为玩闹!”


    嬴政又扬着下巴问主婿“文渊君,秦国可与赵国为盟乎?”


    四爷起身“随大王之心便罢了!皆可。”


    嬴政便笑了,又看阿姊“阿姊,秦国可与赵国为盟乎?”


    桐桐朝赵偃看了一眼,这才笑道“赵国不足为虑!”说着,便起身,亲手为嬴政斟酒,而后低声说话,只嬴政与赵王可闻。


    她说“……我知你心中有气!你随心即可。莫要怕耽搁国事,若他日赵果然不好剪灭,你还有阿姊在!彼时,阿姊便带人,一把火烧了邯郸城。那等恶地,烧便烧了。大王放心,邯郸——我可来去自由,不惊动任何人。”


    嬴政自得,一双长眉似要飞起来一般“赵王,便是如此,你亦要与秦为盟么?”


    赵偃藏在袖袍中的双攥成拳头今日由你们骄纵!他日,必双倍奉还。


    他笑了,笑的意味深长“若是死期能放在明日,谁又愿今日赴死?”


    嬴政哈哈大笑,起身道“我大秦文武大臣听令——”


    “诺!”


    “而今,寡人欲与赵国为盟!”


    “不可——”


    “大王,三思!”


    “赵不可为谋!”


    ……


    一片反对声中,嬴政乾坤独断,定下此事。


    于是,秦赵联纵,国书传至天下诸国。


    赵偃一出宫,秦宫之内,君臣相视,而后畅然大笑。


    嬴政问吕不韦“丞相,寡人之骄横,可取信于人否?”


    吕不韦拱手“大王肆意之态,甚好!甚好!”


    嬴政又问李斯“廷尉,寡人与那得志便猖狂之人,有几分肖似?”


    李斯看了甘罗一眼“臣自大王身上看到了上卿之影!”


    甘罗跳脚“大王,臣何曾得志便猖狂?”


    满殿人尽皆笑的打跌!


    笑罢了,嬴政才道“拟诏,册封齐国公主田密为夫人。”


    之前只有楚国公主为夫人,而今又册封一夫人,出身齐国。


    何意?彰显与楚国决裂之决心。


    下了这么一道诏书,嬴政又命王翦“往许邑、鄢陵调兵,做出意图攻楚之动作,需得叫赵国坚信不疑。”


    “诺!”


    赵偃不敢在咸阳呆着,被蒙毅带人礼送出境。


    赵高早在边界等着,此时,赵偃才松了一口气。


    回头看向秦国的方向,这才朗然大笑“果然,天不负我赵国!天不负我赵国!”


    赵高忙问详情,赵偃一五一十便说了“秦枉有良臣猛将!世人皆以为秦不可战胜,然则,寡人此次见嬴政,竟觉我赵有取秦而代之的一日。


    秦之短处,正是嬴政!少年得志,自大少约束。良臣之言,一句不听。赢蚕之语倒是肯听,然则赢蚕对幼弟有溺爱之嫌!长此以往,必起祸端。


    我赵国只要挺过这一次,兴盛之期,指日可待!”


    赵高忙回“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赵偃问说“与项燕联络可顺利?”


    “顺利!”


    “那便好!那便好。”赵偃低声道“密切注意秦军之动向。”


    “诺!”


    许是调整了部属,秦攻楚的动作并不快。


    赵偃数次遣人去问,秦国给的理由都是楚地多雨,水泽溢满,需等天时。


    此理由成立!入秋后,南地是多雨。路难行,水涨满,自是要考量这一点。


    而项燕却在楚国闹出极大的动静,果然挣脱了三家之围困,不局限于项地。


    赵偃得了消息,笑道“嬴政该急了,攻楚必在今冬。”


    桐桐则不停的统计,赵国的粮草有三成资助给了项燕,且运出的军械无法用数据来统计。箭簇以及攻城利器,数量极大。


    她把数据统计好,递给四爷“釜底抽薪之策,已成!若要打,赵国后勤必欠缺。”


    四爷摇头“不急,再等等。李牧……不能领兵!”此人领兵,必有一番鏖战,死伤太重。


    桐桐起身“我想去一趟邯郸!”


    “为李牧?”


    若只为此人,倒也不至于。


    四爷“……”他懂了“你怕失控,伤亡过重?”


    嗯!


    桐桐拿着手里的东西进宫,见嬴政,说的亦是这个意思想偷偷去邯郸。


    嬴政不解“阿姊去作甚?”


    桐桐“…………”只能说,“恐失控!赵地不该再有过大的伤亡。”


    嬴政沉默了,良久才道“可政更担心阿姊安危。”


    “不止如此,军中消息想灵便,必得有人深入敌方核心。赵国与别国不同,此需得一战而定胜负。”


    桐桐说着就笑“邯郸何曾拦住过我?”


    嬴政愣了一下,想起阿姊数次在邯郸闹出的动静,跟着笑了一下“阿姊归来,寡人要册封阿姊为上将军。”


    于是,毫无征兆的,秦国发国书昭告天下,怒斥赵国背信弃义。


    两国盟约共同伐楚,赵国却与楚暗中来往,资助其粮草兵器。


    此乃背弃之举,因而秦王怒,伐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