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前路(67)一更

作品:《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但行前路(67)


    林雨桐霸凌新人演员和林雨桐主演的《演员, 这意思显然是不一样的。


    但猛的一看,


    ,四处澄清。


    但路人会连着一起骂,这, 也损害了剧组的名誉。


    才一开拍, 就负面新闻不断, 这是要干什么?造谣容易, 辟谣难。


    怎么办?不管以后怎么去跟这个演员谈,怎么去沟通,但辟谣一定是越快越好。


    桐桐能怎么办呢?非要现在去争执?那是不对的。


    其一,那先是剧组的工作, 整个项目那么多人呢,看人家想怎么办?合同怎么签的, 为什么要用这个人, 咱都不知道。掺和什么?


    其二,一入剧组, 演员就是这个项目的一部分。推进项目往前走才是最重要的, 再大的腕儿都一样, 别任性胡来。


    况且,团队嘛, 需要磨合。不能跟团队协作,一出事就掀桌子,这显然是不成熟的。


    谁跟这样的人合作都得头疼。


    自己的事先往后排,只看这个事现在怎么去处理合适。


    那俩年轻人走了,大家还都在片场呆着呢。事总得处理吧!


    桐桐翻剧本,然后拿着找导演,“您看, 咱能不能马上拍这一部分,哪怕拍一部分花絮放出去呢。”


    导演看了一眼,这是两处‘打孩子’的戏。


    李慧心收养了三个战争孤儿,孩子小的时候日子艰难。老三生病了,老四去偷了邻居家的鸡蛋回来。孩子回来得意洋洋,做母亲的一盘问,孩子尤不知错。


    这种情况下,做母亲的将孩子摁在炕沿上啪啪啪的打了屁股。


    还有一处,是李慧心的前夫,两个孩子的父亲,虽然夫妻离婚了,但是前夫不仅在管教亲生的孩子,对非亲生的三个,一样承担了父亲的责任。


    尤其是最小的那个,他压根都长到七八岁了,都不知道父亲不是亲生的。


    后来听到闲言碎语知道了,他也长成十五六的半大小伙子了。恰逢特殊年代,十五六的孩子跟着闹腾,要批这个,要斗那个。那个时候被下放的父亲逮住机会,抽了皮带,抽打在儿子的屁股上。父亲有一肚子教训孩子的话却不能说出口,外面的看守问他为什么要打?


    做父亲的说:“我是他爹,他是我儿,我打他还要问为什么?老子想打就打了,怎么着吧?”


    做儿子的捂着屁股,眼泪一滴一滴的掉,不管人家怎么问,他都是那句话:“你爹不打你呀?你爹打你还都告诉你为什么呀?”


    镜头到了最后,父亲看着一瘸一拐往出走的儿子,站着没言语。


    儿子回头看向父亲……父子相互对视,那种因为非亲生别扭了数年的隔阂,在这一刻消融了。儿子接纳了父亲,在父亲从高位下来,住在牛棚里的时候,他的小儿子彻底的接纳了他。


    桐桐在边上看这出戏,所有人都看哭了。


    那种不可言状的情感,那种打完孩子颤抖的双手,那种渴望被理解,又害怕失去……这种演技足以感动任何一个人。


    包括这个演儿子的小伙子,他是戏剧学院大二的学生,这一块拿捏的特别好。


    小伙子不太帅,也不是很高,但这个情感拿捏,特别的恰当。


    而且,为了效果真实,他主动要求真打他一下。


    演完了,演父亲的得先去看看,被人家孩子打的怎么样了。


    加了一个大夜班,拍了这两场。


    然后把花絮给放了出去!


    于是,又上了热搜了。


    第一个视频里,是看不出林雨桐的林雨桐,摁着孩子,孩子光着屁股在炕沿上嚎,哭的可可怜了。那巴掌声听的清清楚楚。做母亲的心疼、生气,一巴掌一巴掌的往下拍。


    可镜头一转,却发现拍摄的时候,那啪啪啪的声音不是打在孩子屁股上,而是林雨桐自己扇着自己的另一只胳膊。


    ‘打完孩子’了,孩子眼圈红的,还抽噎呢。


    可当母亲的巴掌和胳膊都红彤彤的,还得拿巧克力出来哄孩子,“没真打呀,不哭了吧?”


    小演员说,“我妈打我是真打呀。”


    说的剧组的人都笑了。


    第二条视频就是那一对父亲打儿子的戏,抽是真抽。抽完了,花絮里,前辈要扒拉后辈的裤子,“我看看青了没?就怕没收住劲。”


    小伙子捂着屁股撒丫子就跑,“别别别!回头又该说剧组有职场骚扰了。”


    大家哄然一笑,完事。


    所以,所谓的‘霸凌’是这么个‘霸凌’呀!


    还以为真霸凌呢?看来都错了,这不就是营销套路吗?先扔出话题,大家关注度起来了,再出来辟谣。


    不过只看这两个片段和花絮,喜爱年代剧的就一整个期待住了。


    这真的是靠演技和细节打造的作品。


    林雨桐堪称毁容式的妆容,中年妇女演的完全不出戏。跟尤岗老师演的父亲,是可以相媲美的。


    于是,一场舆论风暴转眼成了营销,收效还不错。


    紧随其后,那个叫李琼的女演员发博澄清:一场哭戏而已,都是我的错!我的错。


    桐桐一边吃饭,一边跟罗群视频,“什么背景呀?这么横?”


    “带资进组的。”罗群靠在椅背上摇了摇,“她要是不作兴你,你别搭理;她要是敢作兴你,你就收拾!踢出去也行,我找你爸给剧组继续投资。”


    扯去!事不是这么办的,“你别管了,我会看着办的。”


    再说了,剧组也不是泥捏的!他们折腾人的办法多着呢。


    成年人的不满放在大面上的,那都不算什么。真正的不满,人家就不说。


    但李琼好像不知道这个道理,她见事过了,大家也都没说她什么。她认为问题不大!给大家买了小礼物,叫助理挨个给送到手里。


    像是林雨桐这样的,一出手就是十几万的香水。


    但桐桐很少用外面的香水,她更喜欢调香。


    因此,她很高兴的收了,转手就交给邵敏了:留着也行,送礼用;不留着的话,转手能卖出去,放在咱的小金库里,用来充当送礼经费。


    礼物送了,谁都没说难听的话。李琼就找导演和编剧,“实在是咽不下去,鸡蛋含在嘴里鼓鼓囊囊的,也不好看……能不能把那一出戏给改改……”


    改一改就要通知相关的演员。


    于是开会的时候,编剧就发了个飞页下来,为了李琼,改了一出戏。把原来的剥鸡蛋吃鸡蛋给改了,改成做儿子的当时什么也没做,临走了,却偷偷把鸡蛋和钱都给家里留下了。


    桐桐对着一幕改动过的戏没提出什么意见,但她对别的戏提出了看法。


    她问编剧说,“子归这个角色,前期很乖,是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可是后期,她自由恋爱,父母准许了结婚之后,她突然悔婚,嫁给了以投机站队获得提拔的廖主任。


    其实说实话,这个转变,我是觉得前期的铺垫是否不够。任何人的行为,尤其是在这样的作品里,任何人的行为都该是有迹可循的,是什么促成了这个突然的转变?”


    说完,她还看李琼:“你说呢?读剧本没觉得这里别扭吗?”


    李琼忙‘啊’了一声,“我也……我也觉得是有些别扭,铺垫是少了一些。”


    编剧看了李琼一眼,心说:你当所有的加戏改戏都是好的?


    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便是出场再少,能给这个演员加一层滤镜。


    反之,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越是出场多,越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影响这个演员的发展。


    虽说做演员的,不该分反派、正派。但其实不然,正派的形象更容易获得观众缘。反派太深入人心了,作为一个演技还不成熟的演员,是很少敢有人叫你扛大剧、正剧的。闹不好,你就成了万年的老二、老三了。


    这也做演员觉得无奈的事。


    而且,这个反派也分情况,有些反派能叫人同情,有些反派就很叫人讨厌了。


    怎么改戏,自己清楚,导演心里有数,包括林雨桐也是懂的!


    她大爆的剧她就参与了改编,更不要说她家学渊源了,这里面的道道她比你懂的多。


    编剧还很客气的问李琼:“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李琼‘嗯……嗯……嗯’了半天,“能不能改成她被廖主任强|暴,不得不悔婚?”


    “太狗血了!这毁的不是一个人的人设。”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呀?可能要结婚了,才发现不那么爱。哪怕加两场两个男人同时追她的戏,也比强|暴强啊!


    廖主任是投机,不是脑残。


    林雨桐提出这个,完全是给她改戏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


    她要是对剧本有意见,早就提了,不会这会子突然想起。


    桐桐就说,“人物嘛,肯定是要饱满……”


    李琼不住的点头,“对对对!就是饱满。一定得有那种复杂的多面性……”


    编剧‘嗯嗯嗯’的应着,“那就改几场,尊重李琼李老师的意见。”说完,就看导演,“您说呢?”


    导演朝李琼和善的笑了笑:“当然尊重演员老师的意见了。”


    于是,真给李琼加戏了!加了李琼跟继母的互动,继母不是个坏人,李琼会羡慕有知识有文化的继母的穿衣打扮,会在不经意间对母亲有些微词,会在气极了的时候对母亲脱口而出:若不是你处处不如人家,我爹也不会跟你离婚。


    继母想跟孩子们搞好关系,会给子归置办好衣裳。哪怕父亲那边也拮据,哪怕父亲跟现任妻子生的孩子也还都小,但还是会给子归置办,而子归也欣然接受了。


    在剧中,她的妆造会很漂亮。哪怕是年代剧,她也能成为其中最靓的一道风景。


    李琼很满意,然后金主据说还追加了一笔投资。


    剧组里的所有人对李琼都夸呢,大家也都说反派演得好了有多出圈:比如桐姐出演的南俊如。


    李琼也就坚定的这么想的,每天都拍很多剧照,想用在以后的宣传上。


    编剧站在边上远远的看着还在那里傻乐的李琼,心说:你多早晚才能发现,你正在经受一种新型的、掘坟式的霸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