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税收的难处,朱棣的难题

作品:《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方孝孺之事,已过去了旬月。


    朝堂之上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还剩下的朝臣也不再如方孝孺之事初发时那般拘谨。


    因为他们也逐渐了解,太孙殿下并非是残暴之人。


    只要你有理有据,甚至你反驳太孙殿下的时候,他都不会怎么生气,反而会笑呵呵的同你商量。


    若是伱当真说服了太孙殿下,不仅不会有责罚,反而还会有赏赐。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得有理有据,同时为大明着想。


    而非是为了一己私欲。


    大明朝堂,这才又慢慢如往常一般,有条不紊的处理着诸多事务,只是朝堂空虚,朱允熞不得不抽调了很多官员。


    方才能保持大明朝堂的运转。


    可抽调上来的官员,不仅素养比之此前差了一截。


    而且经验上面,也远远不如。


    导致大明朝堂的办事效率比以前低了许多,让朱允熞身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每日不得不忙碌于案牍之间。


    并且朱允熞还没法撂挑子。


    毕竟那些原本有经验的朝臣,大多都是因为和朱允熞作对所杀。


    虽然现在没人认为朱允熞杀错了,毕竟事关争储,就算是再下手狠一些,也无人胆敢置喙。


    只是若这个时候朱允熞还撂挑子不干。


    那朝臣才是会真的心生怨言。


    然而,很多事情,朱允熞也实在是帮不了太多的忙。


    便如此时。


    早朝,奉天殿。


    下方的朱棣正在大诉苦水。


    “如今大明之工商业逐渐发达,百姓皆不时有行商之举,而工厂之中,订单更是繁多。”


    “更还有大批大批的商品远销海外。”


    “税务司人手不足,已经着实是忙不过来了!而且如今大明之商税,定制仍然有些许问题,可税务司也因为人手不足的缘故。”


    “只能将就,导致漏掉了不少税收。”


    “我朱棣也不是没事找事之人,但今天殿下要是不把这事儿给我解决了。”


    “那我朱棣还真就赖着不走了!”


    朱棣满面愁容,看其脸色,似乎在这短短旬月之中,竟然就已经憔悴了许多。


    而且燕王朱棣一副耍赖额模样。


    着实让朱允熞感到一阵无奈。


    缺人,这大明朝堂现在上上下下都缺人!朱允熞也想解决,可再怎么快,也得等到明年的科举吧?


    如今年关将至,不可能在春节的时候把士子叫过来考试吧!


    朱允熞现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人就这么多,往税务司调一些,那其他地方不就少人了?土改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了?国道还要不要继续修了?


    这大明京师还要不要扩建了?


    魔都还要不要修了?金陵十八坊还要不要重组了?


    大明现在的事情,简直一大堆!


    怎么可能专门调人给税务司?那其他部门也要闹意见了,你把人调给税务司,他们还要不要开展工作了?


    而且税务司要了人,其他部门会不会也来找朱允熞要人?


    要是一个个都这么耍无赖,朱允熞能受的住?


    可问题是……朱棣说的也很有道理!


    现在税务司缺人的情况,已经严重到了税务司内部有官员三天三夜不合眼,差一点点就累死在岗位上了!


    朱允熞要是还不能把税务司缺人的情况解决。


    那朱棣还真就不会放过他!


    这让朱允熞也是很无奈,只能笑呵呵的笑着,尽可能的想着拖一拖,道:“四叔,咱也不要这么心急。”


    “容孤想一想,再想一想。”


    朱棣也是一心为国,而且他看着自己的手下差点累死,心里也不好受。


    倒不是诚心和朱允熞作对。


    这一点,朱允熞倒是能够分得清的。


    所以朱允熞不由开动自己的脑筋,开始想起了办法,现在的情况,调其他部门的人给朱棣是不可能了。


    那就只剩下一种办法。


    开源!


    增加人手,而且是专门增加税务司的人手!


    可税务司的工作异常繁复。


    并非是每个人都能承担的,就算是读书认字的读书人,也不一定能干的好。


    啪!


    朱允熞猛然拍了个巴掌。


    脑中灵光一闪。


    喜上眉梢,道:“孤有主意了!”


    下方,群臣皆惊。


    这才多久?太孙殿下就想出来主意了?这脑袋瓜是怎么长的?


    竟然聪慧到了这种程度!


    而下方的朱棣更是一阵叹服,对于朱允熞坐上储君的位置,他还真是嫉妒不起来。


    就这才智,足足可以说是甩了他十条街不止!


    所有人都紧张的看着朱允熞,期待从太孙口中又能说出如何办法。


    朱允熞整理了一下思绪。


    开口道:“孤有一个办法,可以快速补充税务司的人手。”


    “科举虽在明年。”


    “可今年,亦可以开一个小科举,便以算学为科举题目,招收人才。”


    “补充入税务司之中。”


    “而为了招收到合格的税务司人才,这次小科举,将以税务司日常之中所遇到的实际事例为题目。”


    “孤将安排一些精通算学以及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税务司官员作为师长。”


    “集中统一安排夜校,以供诸多学子学习税务司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算学知识。”


    朱允熞将自己的办法托盘而出。


    下方的朝臣,细细斟酌,一时片刻之间,竟然无法跟上朱允熞的思路。


    在听到科举的二字的时候,还猛然惊了一下。


    生怕太孙殿下做出提前科举,让天下士子失望的事情,毕竟一些偏远的地方,光是启程来京师,就足足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甚至三个月的也不是没有。


    大明地域辽阔,科举又事关重大。


    不能让一些偏远的士子寒心,毕竟这些偏远地方的士子,大多来自当地豪族,若是他们不满,最是容易生乱。


    好在,后面听仔细了,科举前面还有一个小字。


    只以税务司人手补足为限。


    而且所考的内容,同科举完全不同,乃是以算学和税务司工作为题目。


    也不存在冲突的问题。


    而太孙殿下之后提出的夜校,更是能让这些学子快速学会税务司的工作方法,同时还不会耽搁税务司官员的工作。


    甚是方便!


    “好主意!”


    朱棣眉飞色舞,就差跳起来喝彩。


    有这办法。


    税务司的人手应当很快就可以补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