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朱允熞:这是坑自己了?阳谋!

作品:《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朱允熞的心情很不错。


    处理好了朱允炆的事情,著书也得到了老朱的许可。


    他又即将以皇太孙的身份监国,处理国事。


    从些大展拳脚,全方位改造大明。


    但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便迎来了当头痛击!


    他也体验到了什么叫“坑爹”,哦,不,是“坑自己”。


    正式册立太孙的程序非常繁锁,在朝堂上宣布立储君,只是前奏而已。


    接下来还有十分繁锁的礼仪,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光是站在那里听祭文,按照要求不断的行礼,行礼,再行礼,朱允熞就感到整个人都麻了。


    封建礼教果然吃人,光是这一整套复杂繁锁的礼仪,都能将人给折磨死。


    他才七岁,小身板真的禁受不起。


    好不容易总算结束,太监又拿出圣旨。


    “朕年老体衰,国事繁重,实难负担。思国家大事不可不理,一日万机不可久旷,兹命皇太孙持玺升文华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孙决之。”


    朱允熞接了旨,松了口气。


    从今往后,就开始监国了!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才只是开始。


    当他正式进入文华殿开始处理政务的时候,便立即被堆积如山的奏章给吓呆了。


    “这是今日百官所上的奏章吗?”朱允熞揉了揉眼睛,有点难以置信。


    这TM将他劈成两半,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也不可能看完啊!


    更别说批阅处理了。


    朱允熞很无奈,坐到案前,怔了半晌,才拿起一本奏章,看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总是要干起活来才行的。


    但接下来,他的头更大了。


    奏章写得十分文雅,通俗点的说,就是废话一大堆,正事不多。


    但还不止如此。


    最关键是,奏章中还有许多生僻字,以及没有标点符号,句与句完全不分开。


    好吧。


    他前世因为练毛笔字,学过繁体字,水平还不算太差。


    对古文也有所涉及。


    这一世虽然只有七岁,但毕竟是皇家子弟,三岁就开始读书习字,也已经认得不少字了。


    穿越过来之后,结合了两世的记忆,更加有所增进。


    看这些奏章,有些吃力,但还是勉强能看懂。


    可没有标点符号,阅读的速度,又立即下降了一大半。


    实际上,古代很早就有标点符号,只是不常用,也不规范。


    大部分时候,文人们更喜欢运用“之乎者也”等语气助词来断句。


    读书人开始识文习字,首先就是“明句读”。


    也就是弄明白哪里应该断句。


    看完一本奏章,朱允熞呆坐在那里。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他已经不自觉的发出了人生三问。


    这封奏章将废话文学运用得出神入化,明明三言两语就可以交待清楚的事情,却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


    他看得那叫一个累啊!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为了这个问题,据说老朱也曾经三令五申,让臣子们不要这样写奏章,有事说事,别说废话。


    可这些读书人偏不听!


    老朱为此不惜写大白话圣旨,想让他们明白应该怎么正确说话。


    但还是没用。


    奏章中的废话依然没有减少。


    最后,就连老朱都徒叹奈何,只能自己受苦受累,花更多的时候看奏章。


    毕竟,还是要让这些读书人去治理天下。


    总不能用不认识字的文盲吧?


    他们也写不了奏章啊!


    老朱都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他现在刚刚监国理政,又能如何呢?


    原本还野心勃勃,想着要办军事学堂,要编纂《洪武大典》,要写书传世,开启现代文明。


    无数的想法,无数的宏伟蓝图,在这一刻,都被无情的掐灭。


    现在看来,刚是批阅完奏章,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更别说做其他事情了。


    麻了。


    真的麻了。


    我还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我还想享受美好的生活啊!


    这根本就是我不能承受之重。


    这一回,朱允熞真是欲哭无泪。


    这就是996都看不完啊!


    资本家都没这么狠啊!


    更别说他还是“童工”了。


    朱允熞万般无奈的拿起第二本奏章。


    看不完怎么办?


    好像真没啥办法。


    只能看一点,算一点了。


    就在这时,又有一名通政司的官员进来。


    “殿下,这是刚刚新递上来的奏章。”


    朱允熞抬头一看,那官员手中拿着厚厚一叠奏章,约摸有尺许厚。


    啪!


    他手中的笔掉落到了地上。


    这一刹那间,他真是连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就是当大明皇太孙吗?


    这就是监国理政吗?


    淹没在奏章里面,埋进文本之中!


    我的美好生活呢?


    我的休息时间呢?


    我的文化娱乐呢?


    朱允熞声音颤抖着问道:“皇爷爷以前,每天都要批阅这么多奏章吗?”


    他实在难以相信。


    老朱是机器人吗?


    不用休息的吗?


    这么多的奏章,他是如何看完的呢?


    他怎么还有时间陪自己这个孙子聊天的呢?


    “陛下素来勤于政事,也只有与太孙殿下相处的时候,才难得放松一二。”


    “太孙殿下离开后,陛下就要花更多时间批阅奏章,每日必至深夜方歇息。”


    “陛下每日批阅的奏章,少则两百余封,多则五、六百。”


    这……


    朱允熞不知是该钦佩,还是该吐糟了。


    别人当皇帝是为了享受,老朱这当皇帝,是为了做劳模吗?


    我该怎么办?


    一天批阅几百份奏章,这是什么工作量?


    劳模都比不上吧!


    而且,以朱允熞的阅读速度,就算他不吃饭不睡觉不休息,一直不停的看,一天也根本不可能看完几百封奏章啊!


    更别说还要批阅,还要思考,并提出处理意见了。


    不料,这时又有一名通政司的官员进来。


    “太孙殿下,又有新奏章递上来了。”


    他的手中,也抱着一叠厚厚的奏章。


    朱允熞呆滞在那里。


    不对。


    他脑海中突然若有电闪雷鸣。


    “今日一共呈上来多少封奏章?”


    他出言问道。


    “回禀皇太孙,今日的奏章特别多,一大早送来七百余封,再加上新递上来的,奏章总数已达千余封。后面或许还有新奏章上来。”


    朱允熞神色微微一变,又问道:“以前一日内,可曾有过如此之多的奏章?”


    通政司的官员稍稍思索了一下,道:“下官在通政司十余年,一般每日的奏章数量在两百余封左右,偶尔会多一些。但至多也不过三、四百封。一日上千余封奏章,委实是前所未有之事。”


    朱允熞听到这里,哪里还能不明白呢。


    这肯定是那群文官在故意搞鬼了。


    他们对于册立自己为皇太孙极度不满。


    但因为是他们自己请求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而无法公开反对,也就只能用这种阴损的办法了。


    他们是故意拼命的上奏章,想用奏章将其淹没。


    很多官员都有自己的幕僚,写起奏章来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如果他处理不了,那他们就可以趁机说,太孙没有能力监国理政,连奏章都批阅不完,将来如何继承大统,治理天下呢?


    若他已经是皇帝,这自然无碍。


    看不完就看不完。


    有明一代,后来的皇帝甚至大部分都不看啥奏章。


    只挑一些重要的,偶尔看一下。


    大部分奏章,都直接让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了。


    皇帝根本不过目,小日子过得舒服无比。


    朝政也同样运转。


    但他不行。


    他还只是储君。


    不是皇帝。


    老朱可是劳模,奏章是一定要处理完的,绝不允许耽搁了政事。


    否则,老朱那里没法交差。


    那该怎么办呢?


    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办法了。


    这是阳谋。


    可他却还无可奈何。


    或许,只能“投降”?


    请大儒们来帮助?


    以此化解他们的攻势。


    朱允熞心中想着,但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不行,绝不能让这些人奸计得逞。


    何况,这些人已经和他“扛”上了。


    就算他认输,对方也未必会“收兵”。


    朱允熞心念飞转,渐渐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慢慢浮上脑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