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麻烦

作品:《大明:家父朱标,求我当皇帝

    第90章:幕后主使


    闻言刘衡准备好笔墨坐在朱标的不远处准备记录。


    看着那跪着的郭桓,朱标面无神情的问道。


    “郭桓,这盗卖官粮一案到底是何人在背后指使?”


    看了眼朱标,郭桓沉着脑袋毕恭毕敬的回答。


    “有都察院左都刺史赵如会。”


    “刑部尚书王慧迪。”


    这两人在上次见面时朱标对他们已有所警惕,没成想他们还真的是。


    这赵如会和王慧迪,一个是掌管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一个是刑部尚书,负责各种案件的审查。


    回想起之前三司会审中,都察院和刑部已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门,谁能想到他们两人能勾结在一起?


    诚如这次一样,他们一心想要致这郭桓于死地,若不是他朱标提前察觉,这郭桓怕是早已被处死并株连三族。


    这件事情是由他朱标负责审理让他发现了端倪,但之前三司会审过得别的案件呢?


    岂不是完全由那王慧迪和赵如会两个人说了算吗?


    他们想要谁活命就要谁活命,和谁有仇就让谁死!


    这和草菅人命有什么区别?


    朱标原以为这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偏远的州县,没想到就在这朝堂上,在他父子的眼皮子底下。


    想到这里,朱标不由得双拳紧握,眼中浮现出狠厉。


    只听郭桓继续说道。


    “还有礼部尚书赵瑁、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


    郭桓说一个名字,朱标的脸色便沉一分


    直至郭桓说完,朱标的脸色已经不能看了。


    只见朱标身形一顿,心里的怒火直接蹿上头顶,一瞬间只感觉头晕目眩,摇晃着身体就想要后倒去,好在朱标摇了摇脑袋,意识清醒了他才站稳。


    此时正在一旁的朱允熥注意到朱标的身体不适后立即贴心的为朱标搬来了椅子。


    但在椅子上坐下的朱标依旧脸色难看的很,盛怒过后的朱标是满腹震惊。


    没成想参与此案的朝廷重臣竟然如此之多,牵涉如此之广。


    这让朱标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想到这里朱标挺直身体再次看向郭桓,只听他拔高音量怒喝道。


    “郭桓,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指证这么多位朝廷重臣,你可要想清楚了。”


    对上朱标的眼神,郭桓的声音笃定。


    “回殿下,罪臣知道。”


    “罪臣所言,句句属实。”


    “求殿下明鉴。”


    听完朱标的腰身微微弯曲,但他依旧不死心的继续问道。


    “郭桓,你可有证据?”


    “若是没有足够的证据,你可知你这番话的后果。”


    朱标说完,郭桓点了点头。


    “有。”


    “罪臣藏起来一个账本。”


    “里面详细的记录了臣与各位大人的银钱往来数目。”


    郭桓说完,朱标身子发软便靠向后面的椅子上。


    如此看来这郭桓说的极有可能是真的。


    此时朱标的思绪百转千回。


    自父皇裁撤中书,废除丞相以来,便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向父皇负责。


    言外之意这六部的尚书已然是实质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这六部的官员自然是父皇经过深思熟虑提拔上来的,但结果呢?


    在这盗卖官粮的贪污案中,六部中竟有五部直接参与


    。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朱标对此事的震惊程度一点不亚于当时得知十二个布政使参与其中。


    如此看来在这大明境内,不止地方,还有大半个朝廷都参与了此案。


    这让父皇情何以堪?


    每日与他一同上朝的文武百官中竟有一半的官员,表面上对着父皇恭恭敬敬,背地里却极尽藏污纳垢之事。


    如此看来也怨不得父皇多疑,不信任人,与这样的官员交往,朱标想自己也会不信任别人。


    只听着郭桓的声音还在继续。


    “朝廷派去地方的十二位布政使。”


    ………


    地方上的官吏和布政使,这是朱标早已经查到的,和郭桓所说相差无几。


    案件重审结束后,朱标命刘衡将案件记录递给郭桓。


    郭桓依旧粗略看了一眼,而后很快在在纸的末尾处签字画押。


    做完这一切后,朱标再次对着刘衡摆了摆手。


    “将郭桓带下去。”


    就在刘衡走上前时郭桓突然对着朱标重重磕了几个响头。


    “求殿下大发慈悲,放过罪臣的妻儿老小。”


    “他们对于罪臣所做的一切全然不知,他们是无辜的。”


    “罪臣恳求殿下。”


    闻言朱标面无神情的看着郭桓说道。


    “此事孤还要请父皇定夺。”


    此时朱标本就不好的心情更差了。


    他从未想过要滥杀无辜。


    只是此次的盗卖官粮贪污一案牵涉人数如此之多,牵涉范围如此之广,更甚者多位朝廷重臣参与其中,不知又会有多少无辜的人因此丧命。


    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想到这里朱标深深叹了口气。


    此次郭桓一案牵涉到朝廷上下一万多人!


    如今这一万多人的命运就掌握在孤的手里,如果孤直接将审判结果递呈给父皇,以父皇那嫉贪官如仇的性格,这一万多人必死无疑。


    可是如果不


    呈递上去,那他便是欺瞒父皇,与这些涉案官员又有何异?


    所以这奏折是一定要呈递上去的,只是孤该如何劝阻父皇,避免那些无辜的人受到牵连呢?


    思虑半天朱标是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心烦意乱的朱标不禁站起身在大厅内走来走去。


    一旁的朱允熥看着面前烦躁不安、坐立难安的朱标,便深知朱标内心的忧虑。


    如今此案已经尘埃落定,想必父王担忧的是处置、判决那些涉案官员的问题。


    想到这里,朱允熥看着面露愁容的朱标试探着问道。


    “父王,你怎么了?“


    听到朱允熥的关心,朱标走到朱允熥的面前,颇为担忧的说道。


    “此案已经结束,熥儿你也知道此案牵扯了不少人,若是就这样禀报给你皇爷爷,朝堂上怕不是又要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为了避免此番情景的出现,父王一直在想办法看如何解决。”


    奈何思虑许久,似乎没有任何成效。”


    说完朱标不由得将脑袋低沉下去,颇为丧气的说道。


    “这么大的事情,父王一个人怎么劝得住?若是母后在或许还有希望。“


    看着颇为此刻忧虑不已的朱标,朱允熥随意开口说话。


    “父王,孩儿倒是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