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灾民还算是人?

作品:《我有三千佳丽

    “那城内的粮商呢,官府可以出资去购买余粮吧?”李少安就事论事,一再强调:“再者还可差人去外地购粮。”


    “城内粮价因水患,上涨了六七成。”


    知府刘华话音很是冷淡:“外省的粮商也见势涨价,而且哪来这么多银两购买?”


    “官府就不动用手段去遏制涨势吗?”


    李少安冷声道:“难道就放任那些奸商借机敛财?”


    单凭这些话语,周文明就能肯定,来的钦差是个愣头青。


    连最基本的政务和社会运作都不会。


    他眼光中闪过一丝狡黠,自己说话的分量,可以把这年少的钦差压得死死。


    于是他站了出来,面无表情地说道:“李大人怕是不知,这粮价本就随市场供需波动起伏,若强行干预,或多或少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粮商也有可能停止售卖。”


    “是啊,李大人。”


    知府刘华也附和:“自古政商两立,怎能因水患而破了规矩?一旦开了这个头,官商勾结便难以制止。”


    “说得好啊。”李少安鼓起掌道:“看来二位大人为官很是清廉?”


    “不然呢?”


    “李大人不是吗?”


    “作为主政一方官员,清廉是最基本的准则。”二人异口同声回应。


    “可本官怎么听说……二位大人有良田百亩,家里房产更是多得不计其数?”李少安顿了顿,丝毫不留脸面。


    周文明愤慨地讲:“大人,在主政苏州府这段时间里,我们不知得罪了多少有心之人,这些流言蜚语定是那些小人作祟,设计污蔑的。”


    李少安很是善解人意:“周大人莫要着急,是牛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谨听大人吩咐。”周文明大声应下。


    “容本官再想个好主意。”


    他懒得和这帮老狐狸加以纠缠。


    平时个个口号喊得响亮,真到要做实事时,哪能指望得上他们?


    而且讲了这么久,都是在说官话,一点实际效果也没有,这样下去自己不得被皇上给撸了?


    得想个办法才行。


    “这样吧,二位大人……”


    李少安似乎有了想法:“再放二十万担官粮,里边掺入二十万斤米糠,一同熬成粥发给灾民。”


    可话还没说完,府衙里却炸开了锅。


    众官员失声讨论着……


    “渗米糠?”


    “米糠是猪吃的碎屑。”


    “人怎么能吃这般玩意?”


    “你作为一名钦差,难道就视灾民的尊严于荠草?”


    巡抚梁永昌首先看不下去,径直说道:“李大人,这米糠是猪吃的碎屑,您在二十万担粮中掺入,灾民们会怎么想?会怎么看待我们官府?我是不同意如此做法的。”


    连下边的大小官员,也不时反对道:“是啊,请李大人三思,这米糠哪能是人吃的食物。”


    周文明眯了眯眼,心中倒乐开了花。


    自己要的就是这番效果,都没搞什么小动作,钦差就惹得众怒。


    实在是妙啊!


    对于他而言,赈灾倒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怎么让李少安丢了颜面,怎么样才能讨左相大人欢心。


    “李大人……”


    周文明开口:“此举百害而无一利。”


    在座上的李少安,早就猜想到反应会如此激烈,不慌不忙地解释着。


    “是啊,我与诸位大人都明白,这米糠是喂猪的,可你们有没有想过,当其与粮食一混杂,会比原本单吃粮,多出几许的量吗?”


    座下的官员,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见钦差说得起劲,也没人敢惹事,全都洗耳恭听。


    “这本来只有二十万担官粮,经二十万斤米糠一掺入,熬成粥便有了整整四百万斤的数量,足足可以养活苏州城的百姓四月有余,还能兼济外地的灾民。”


    李少安正色道:“这样我们便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调配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有些身处基层的官员,听了后豁然开朗,无不钦佩这一措施。


    但是还剩一些老顽固在喋喋不休。


    “钦差大人……”


    “再怎么说米糠也不是人吃的。”


    “我们不能违背人伦,会遭到上天报应的。”


    “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李少安深深地凝视着那些老顽固,然而当问了又不见出声。


    在环视一圈后,事情也已基本明朗,只需自己解释好利害关系即可。


    “诸位大人……”


    李少安耐心说道:“你们有没有想过,流离失所的灾民已不是人,他们只要有吃的便能满足,是树皮是米糠,甚至是沙土都不在乎。”


    “只要不被饿死,他们就心满意足!所以这么做,他们非但不会误解,反而发自内心的感激我们官府。”


    “这……”


    众官员面面相觑。


    好像这年少的钦差说的头头是道。


    在眼下危难万分的关头,这便是绝佳的方法!


    只要灾民不被饿死,能捡下一条性命,日后定有机会休养生息,自己的政绩上也有辉煌的一页篇章。


    至此,原本反对的声音也没有了……


    所有官员都在等待着。


    等待着这年少的钦差大人,如何安排接下来的步骤。


    “即日起,城内外广设粥铺。”


    李少安雷厉风行地说:“各粥铺派守军队和官员看守,严以提防图谋不轨者。”


    接着他意味深长的看向州牧,知府。


    “那我们……就恭候钦差大人的好消息,希望能给灾民们有一线生机。”


    周文明和刘华平淡回应道,心中愈是充满着不悦。


    “各位大人前去落实吧,我会不定时去巡查的,如有阳奉阴违者,杀九族!”李少安冷眼相待:“当然了,若此次赈灾有功,本官也会上奏皇上,嘉奖苏州府的官员。”


    一众官员接二连三的离去。


    偌大的苏州府衙,只剩下知府和州牧二人,站在原地不为所动。


    “怎么?”


    李少安眯着眼:“二位大人还有事?”


    知府刘华咧着嘴道:“无事,只是想叮嘱钦差大人,做事不要过于浮躁,毕竟您初来乍到,难免分不清先后。”


    “这就不劳刘大人费心了。”


    “既然如此,那下官也祝大人的计策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