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舆论的力量

作品:《极品寒门父子

    只是瞬间的功夫,张国忠张师爷就被五花大绑,绑上了


    扑通!


    有人一脚狠狠踹在张国忠张师爷的膝盖处,张国忠惨叫一声,变直接跪在了地上。


    张国忠跪在地上,抬头看着县令,一脸不解地大吼:“县尊,你这是干什么?”


    “你应该抓的人是赵泰、赵丰年这父子二人啊,你抓我干什么?”


    县令居高临下地看着张国忠,眼神冰冷,语气很是冷漠地说道:“抓你干什么?”


    “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你当众写反诗,蓄意谋反,你觉得我还呢个饶了你吗?”


    说着,县令继续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在你的家中搜到了大量的反诗。”


    “这也就罢了,大街小巷都贴满了你写的反诗,落款都是你。”


    “你造反的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


    “你虽然与我私交不错,但是,对于这件事,我必须大公无私,大义灭亲。”


    说到这里,县令转头对身后人吩咐道:“拿来。”


    话音落下,当即有人拿来了一沓纸。


    “你就自己看看吧。”


    “这样的反诗,不仅你家里藏了一堆,大街小巷也贴的到处都是。”


    “你还说你无心造反?”


    县令冷哼一声,便将手中一沓纸直接扔在了师爷张国忠的身上。


    这一沓纸瞬间散落一地。


    有一张正好落在了张国忠张师爷的面前。


    张国忠定睛一看,气得浑身发抖。


    特么的。


    又是反诗。


    他抬眼,恶狠狠地看向债台、赵丰年父子两人,恨不得将这两人给生吞活剥了。


    赵氏父子是真的想至他于死地啊。


    啊啊啊!


    张国忠不甘心就这样伏法,他对着县令怒吼出声:“县尊。”


    “这是有人栽赃陷害于我。”


    县令冷冷问道:“哦?是谁?赵先生、赵公子吗?”


    张国忠拼命点头:“没错,就是他们父子二人。”


    “刚才赵公子当着我的面写反诗,栽赃陷害我。”


    “我家里的这些反诗,肯定都是他让人栽赃的。”


    “请县令明察。”


    县令闻言,转头看向赵泰、赵公子父子两人。


    听到张国忠这话,县令的心里也有一丝怀疑。


    赵丰年感受到县令的眼神,立刻手指天发誓,高声道:“县尊大人,我以水神的名义发誓。”


    “倘若真是我栽赃陷害张师爷,让我天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而后,赵丰年给赵泰也使了一个眼色,赵泰立刻心领神会。


    赵泰也手指天空,对天发誓,“县尊,我与水神大人的关系有点特殊,水神大人会借我身体下凡,平日还会与我联络,这足以说明我是水神大人罪忠实的信徒,要不然,水神大人也不会如此器重于我。”


    “我赵泰也以水神的名义发誓,要是我或者我儿子干了栽赃陷害的事情,我们父子两个就不得好死。


    “天打雷劈。”


    看到赵泰、赵丰年父子两人纷纷以水神的名义起誓,县令心中的一丝怀疑,彻底烟消云散了。


    靖远县的人都信奉水神,谁敢以水神的名义起誓,那就说明他说的一定是真话,要不然,可是会遭报应的。


    赵泰、赵丰年父子虽然是外来人口,但是,那绝对是水神最为忠实的信徒,要不然,水神怎么可能器重赵泰,与赵泰沟通呢?


    因此,赵泰、赵丰年父子以水神的名义一发誓,县令就相信了。


    县令当即回头,冷冷看着张国忠,冷声问道:“张国忠,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赵先生和赵公子都以水神的名义发誓了,难不成,你还要说他们父子二人说谎不成?”


    “我……”


    张国忠看了看县令,而后又看了看赵泰、赵丰年父子两人,想说什么,可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张国忠只觉得他遭受到了天大的委屈。


    他太冤枉了。


    噗!


    张国忠忽然喉咙一甜,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这一刻,张国忠直接晕倒在地,昏迷不醒。


    张国忠完全被气晕了过去。


    县令见状没有半点的同情,立刻让人将晕倒过去的张国忠带了下去。


    而后,县令对着赵泰、赵丰年父子两人寒暄几句,而后便以公务繁忙为由,带人离开了。


    雅间之内,瞬间就只剩下了赵泰、赵丰年以及小米三人。


    三人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返回赵府。


    赵府后院中,张彪和王山河两人早早就在这里等着。


    赵丰年暗示赵泰对两人交代了几句,夸奖了一番,便让小米将两人安排去前院休息。


    赵泰、赵丰年父子二人立刻直奔书房。


    两人双双落座。


    等两人坐下来之后,赵泰便压低了声音,迫不及待地追问了起来:“儿子,你真厉害。”


    “刚才真是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我们两个要倒霉了。”


    “不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赵丰年同样压低了声音,以只有他们两人才听得到的声音,对着赵泰解释了一番。


    原来,赵泰离开赵府之后,赵丰年便以最快的速度,写了许多的反诗,而后便将其交给了张彪和王山河两人,让他们两人趁着张国忠被小米骗走的功夫,将这些反诗全都暗中放在了张国忠的家里。


    不仅如此,两人还将有些反诗贴满了大街小巷。


    按照赵丰年前世的话来讲,两人贴反诗,就像是贴小广告一样。


    张国忠造反的事情瞬间人尽皆知。


    所谓三人成虎,假的传的多了,也就成了真的了。


    能不引起官府注意吗?


    于是,官府的人自然而然便顺着这些“小广告”查到了张国忠的家中。


    县令亲自带队。


    又从张国忠的家中搜出了他谋反的证据,也就是反诗。


    又听闻张国忠正在鸳鸯楼,于是乎,县令便拿着张国忠造反的证据,带人包围了鸳鸯楼。


    这才有了刚才一幕。


    赵泰闻言,直夸自己的儿子赵丰年离开,什么神机妙算啊,料事如神之类的词儿,不要命的往赵丰年年的身上放。


    简直要把赵丰年夸到天上去了。


    赵丰年可是心里清楚,他根本就没有赵泰说的这么大本事。


    这次的事情之所以能成,是因为他用了声东击西的办法。


    其实很多历史名人都喜欢用这一招,兆丰年听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一些。


    简单的应用,对他来说还是不难的。


    赵泰对着赵丰年夸了一番,忽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担忧了起来。


    “儿子,这件事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县令此人耳根子软,他不会再把张国忠给放了吧?”


    “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可就完了。”


    赵丰年则是淡淡一笑,给了赵泰一个放心的眼神:“放心。”


    “这一次,张国忠必死无疑。”


    “他是不是真的造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已经传开了,所有人都认为他想造反。”


    “假的,也成真了。”


    “没有人会替他翻案的。”


    舆论就是这样,当一件事的舆论足够大,真相是什么,根本就不重要。


    人们只想看到他们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