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恐怖的五牙大舰

作品:《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

    “青州、兖州休养生息多年,多拿一些钱粮出来,是应有之义。再发令过去,这两州州牧,凑不出粮食,便挂印吧!”


    “又下雨?冀州疲敝不假,但区区一些钱粮都运不过来?发令,十日内粮草不到司隶,那就让他提头来见明公!”


    许昌,尚书台,荀彧不停奋笔,一道道命令发往各州各郡。


    他已得到战报,赵俨部在沔口与敌军僵持不下,曹军主力的先锋军又遭遇重创。


    前线吃紧,他坐镇后方,每一日军费超过亿钱,压力极大。


    基本上,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整个北方的积蓄都在往南运输。


    就这样,发一个禁酒令,还有无数世家大族找他哭诉,却不肯出钱粮支援。


    另一边,扬州刺史温恢的求援信又像雪片一样发来。


    援军,援军,现在就算凑一支新援军过去,又去哪里能凑够这些援兵的钱粮?


    他把最后一份文书用火漆封好,交于手下发出,自己走出尚书台。


    建安的年号有多少年,他便在尚书台呆了多少年。


    这尚书令,他一坐就是十三年。


    十三年来,曹操每年都在打仗,荀彧坐镇后方,保其后勤,呕心沥血,兢兢业业。


    而如今,这场大战,还未正式决战,就已经耗费了太多钱粮。


    这一战,曹操几乎是压上了所有的家底。


    荀彧面有忧色,步行回家。


    他不需要坐马车,他的府邸就在尚书台外不远,是曹操为他专门置办的大宅,为众官中离中枢最近者。


    官职不是最高,却拥有所有内政的权力,他的话语权,在北方,只在曹操一人之下。


    他穿过尚书台长长的甬道,回望一片祥和的皇城。


    十三年前,他劝说明公奉迎天子,又弃了洛阳,搬到许昌这座小城。


    十三年建设,始有此城之繁华。巨商大贾,周流不息,已有长安、洛阳二京之气象。


    二京倾覆,毁于战火,我重建大汉京城。


    为了守护这份安宁,再难,也必须做下去。


    甬道走到头,他已经下定决心。


    唯有前线钱粮不可断,哪怕亲手将许都榨干汁水!


    刀,必须要伸向那些世家。


    一片雪花落到他的头上,他伸出手来,下雪了。


    雪花簌簌,难以遮掩他脸上的愁容。


    下雪了,道路不通,再往南运粮运兵,就会越来越难。


    他在雪中呆立良久,最终苦涩的朝南方遥遥一拜,严肃道:“明公,珍重!”


    再抬起头来时,却见两个少女迎面走来,对他盈盈一礼。


    其中一个扎着利落的丸子头,嘴巴紧抿,一脸的不开心。另一个身姿傲人,见到荀彧,有些不好意思,拧巴了好久才道:“令君大人,前次沙盘的事,是阿九不对。阿九今次来,是我家将军,让我们给您送钱来了!”


    一张写着“苟或老哥亲启”的字条,从江夏飞到襄阳,又从襄阳飞到北府,再一路运送到许都,最后经由曹阿九的手递到了荀彧这里。


    见到“苟或”两个写的歪歪扭扭的字,有那么一瞬间,这权倾天下的中年尚书愣在了那里。


    京城,雪花飘落,又消融。


    ……


    “嗡!”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司隶州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而更南方的长江战场,却没有人有时间管变冷的天气。


    “嗡!”


    嘹亮的号角声响彻江面,周瑜麾下大将凌统率领一支船队在江面上疾驰,目标直指曹军。


    黄盖、董袭、陈武,这些被后世称为江表十二虎臣的大将们,在后压阵。


    凌统傲立船头,新灭黄祖,让他信心爆棚,瞪视面前曹军,面无惧色。


    他麾下的小兵却不同,刚胜夏侯渊,他们也有一定信心,可当看见曹军气势的时候,还是吓得心中直跳。


    对方哪里是船,那简直就是一片移动的帆海!


    数不清的楼船列在江面,白色的帆像是江上的浪潮,平时可称大船的艨艟,在这片浪里只若涟漪一般渺小。


    在那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船海之前,是一艘巨大的无法形容的战舰。


    楼船在它面前,也只若孩童。


    “咚!”


    战舰上,巨鼓擂动。


    凌统手持长刀,眼神锐利,大声喝道:“儿郎们,曹贼瞧不起咱们,只派一艘船来迎战,咱们能怕他们么?”


    众士卒凝心聚气,应和道:“不怕!”


    “那便随我,拿下这艘……”


    “嗖”的一声,一支半人长的利箭突然飞来,打断了他的话语。


    凌统飞速翻滚,才没被箭矢射中,再回头时,只见那箭已没入帆杆,犹自颤抖。


    紧接着,又有数支长箭射来。


    凌统的副将看的真切,大叫一声:“对方船上有硬弩!”


    凌统这才注意到,那艘巨大战舰之上,竟然有好多孔洞,黑洞洞的,直指他们。


    此时,他们距离敌军,仍有两箭之地。


    “这么远的射程……”


    结合刚才射出的箭矢,很明显,是巨弩所射。


    这种硬弩,因为体型过大,他们这种小船,根本无法列装,而楼船即使能列装,也只能装一两个,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可是这船……


    又是“嗖嗖”的破空声音响起。


    对方这船上,到底有多少硬弩?


    凌统粗略望去,只这几轮射击,他的士兵就折损了十余人。


    他的士兵,长期进行水战,对弓箭这种水战利器,都有一定防御经验,等闲对射,很少死人。


    然而这硬弩的箭矢,远超平常,几乎每一箭出,就有人受伤或者死去。


    凌统咬牙切齿,大喝道:“冲锋,冲锋!”


    帆已是满帆,船上的摇橹手奋起力气,大力滑动桨片,船队以最快的速度行进,很快到了一箭之地。


    凌统船队举弓箭还击,对方只有一艘大船,硬弩厉害,弓箭射击面却窄。


    这本该是凌统反击的机会,然而对方所有士兵都躲在大船掩体处,并不出来。


    凌统射了一箭,也只能击中船身,射不到人,愤愤不平道:“这是一艘乌龟船么!待我等跳帮上去,看你们往哪里藏!”


    他的船队很快与大船接触,便故伎重施,使出那日破夏侯渊先锋军的办法,大船打横拦住对方船只,其余小船从两侧贴近。


    “咚!”


    巨舰上战鼓鸣响。


    “咚!”


    凌统打横的旗舰与大船相撞。


    令他错愕的事情发生了。


    他的旗舰,竟然被大船撞出了裂痕!


    这船虽不是楼船,却是选用上好的木头做成龙骨,再多次加固,以前与船只相撞,从未落过下风。


    可这次……


    他看着自己旗舰上肉眼可见的裂痕,诧异的回望大船船头,那比他还高的船头上,反射着一丝寒芒。


    随即,他得出了一个近乎离谱的结论。


    他的副将也是张大嘴巴,替他说出了想法:“这大船……船头有铁?”


    这到底是艘什么东西?


    远方观战的周瑜也看到了这一幕,虽然没有看清细节,但他突然深刻的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力。


    那是集齐整个北方的财力,压在六郡身上的压迫力。


    是金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