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雾

作品:《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

    魏延带着伊籍回去,跟曹无大军会合的时候,去西边追击的曹休还没回来。


    得知自己射死的是谁,魏延的心情非常复杂,既兴奋又失望,兴奋是因为有了贡献,失望则是因为死的并非刘备。


    而是凤雏庞士元。


    他将溪水边射杀庞统的一幕告知曹无,曹无默然良久。


    自穿越以来,这种冥冥中的时间收束,总是影响着事情的走向。伊籍其实什么都没招,魏延没敢对这个名士直接用私刑,先带了回来。


    就连死者是庞统都是魏延推测出来的。


    曹无作为一个后来人,却清楚的知道庞统为什么会骑上刘备的马,披上刘备的衣服。


    包括的卢马突然越过三丈溪水,都与历史的一幕惊人的相似。


    到此时,他已经知道刘备不会死,而且就算自己当时不说出隆中对,刘备见了庞统,一样能得出入蜀的布置,毕竟以前的庞统就是坚定的入蜀推动者,刘备在益州的最早根据地,就是庞统带人打下来的。


    而今,庞统已死,的卢马也跑的不见踪迹,刘备错过了魏延这一路追杀的大军,不出意外应该能逃入巴蜀之地。但这一世的刘备没有了荆南和南郡的支撑,也少了很多文臣悍将,还能不能取得刘璋的信任,就是后话了。


    就连张郃、于禁这种慎重的人,都觉得没了羽翼的刘备不足为虑,但交州却是大患,劝曹无不要再去管刘备,而应赶在江东之前,尽取交州。


    唯独张辽神色有异,在吕布手下时,他曾与刘备共事,深知这人不只仁义那么简单。


    见他欲言又止,曹无问道:“文远怎么看?”


    “切莫放虎归山!”


    张辽终于说出自己意见。


    曹无点头同意,让魏延把伊籍押上来问问刘备的踪迹。


    伊籍一进大帐,就对着曹无破口大骂道:“黄毛小儿,也敢坐在中央,曹贼是军中无人了么!”


    在这个时代,有本事的人骂主帅是彰显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伊籍自忖是治国之才,定国安邦不在话下,并不把曹无看在眼里。


    然而曹无只是看了他一眼,听到他的话,便摆了摆手:“算了,拉下去吧,当个刀笔吏,以后别再出现在我面前。”


    “喏!”


    魏延并不抱怨,直接将伊籍拉下去,曹无看不上伊籍,让魏延对曹无能看上自己感到更加开心。


    伊籍眼睛瞪大,完全没想到会曹无连正眼都未看他,要知道刘备可是奉他做上宾的。


    他再次大骂:“曹贼……”


    “砰”的一声,魏延直接将其打晕带了下去,看样子,在伊籍做刀笔吏之前,魏延会让伊籍吐出所有该说的话。


    众将皆是哂笑,败军之将,话倒挺多,他们对曹无的果断又高看了几分,知道他并不是那种喜欢人前装作礼贤下士的人。


    ……


    五岭之内,曹休的兵马迷失在一片大雾之中。


    一日一夜之期就要到了,曹休其实找到了一些有人活动的踪迹,但并不能确定就是刘备。


    他率军在山林中寻找,结果突然起了大雾,面对面都看不见。


    他只得让骑兵们聚在一起,各自管好自己的两匹马,不可乱动。


    大雾中,有一个骑兵的马匹踩到了什么东西,差点绊倒,但因看不见,骑兵也没在意。


    过了足有半个时辰,大雾终于散了,曹休看看日头,发现一日一夜的期限已到,叹了口气,知道如果现在不回去,万一深入更远,就很难找到曹无的大军了。


    他回望一眼,只得丧气离开。


    等他走了又足足半个时辰,刚才那匹战马差点摔倒的地方,突然爬起来一个人,马谡揉着胳膊道:“这一下差点将我踩死。”


    接着,地上又爬起了好几个人。


    刘备、关羽、张飞也在其中。


    关羽还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张飞吐了一口道:“不过几百骑兵,何必受这个袅气!”


    “翼德!”


    刘备喊了一声,摇头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能入川中,早晚还能再谋大业,何必和这些兵士拼命!”


    张飞嘟囔几声,去找自己的马。


    原来刚才大雾时,刘备等人距离曹休只有几丈,曹休视力受限,让刘备通过大雾遮掩,藏了起来。


    刘备回望东方,眼中精芒一闪,只觉得这雾起的奇怪,好像冥冥中自有天意来保自己。


    “主公,快些走吧,入蜀还得走上半个多月呢!”


    马良的话把他惊醒,刘备叹了口气,又换上了悲天悯人的表情。


    ……


    曹休回到大军处,听说魏延击杀了敌军军师庞统。此时伊籍已经把知道的事情全交代了,曹休又得知自己追对了方向,却没找到人,不禁暗道自己运气不好。


    而曹无的大军并未再去追击刘备,一方面是因为深山难追,另一方面,曹无已经知道了历史收束,杀死刘备这件事情,在这个时间节点,恐怕很难办到,索性也不再去办。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曹无的大军终于快到达苍梧郡最北方的富川县了。


    先礼后兵,在大军冲击富川县城之前,曹无先派人到城中通知县令,朝廷任命的新任交州牧不日便将抵达,朝廷任命的九真郡的官员已经到达,希望能接待一二。


    富川县令尤松本不以为然,他们苍梧已不奉朝廷多年,连北方的刘表都不再供奉。


    可是当守城兵报告至少来了两万人的时候,尤松果断打开城门,迎接到九真郡赴任的官员。


    于是曹无骑着高头大马,不费一兵一卒,就进了苍梧最北边的第一个县城。


    五岭道路难行,消息蔽塞,县里人都很奇怪为什么北方突然来了大军,曹无的将军们则更奇怪。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苍梧郡这个五十多万人口的郡,北方门户居然不设防。


    尤其是南四郡跟来的邢道荣等人,一路唉声叹气。


    早知道苍梧郡连守军都没有,他们南四郡的触角,早就伸到这里了。


    尤松似乎看出了他们的惊讶,无奈道:“富川本有大军五千驻守,守城校尉路柯虽不归县中调令,和我关系倒也还好。然而数日前,路校尉得了命令,率所有军马南下驰援广信了。”


    “什么?为何驰援?谁的命令?”


    曹无等人吃惊。


    尤松倒是什么都说,他道:“自然是吴太守的命令了!至于为何驰援,说是海上突然出现了大船,要攻伐苍梧,吴太守只得调各地守军前去驰援!”


    “海上的大船?”


    曹无皱眉,诸葛亮和陆逊对视,张辽等人也是面面相觑。


    这个时代,能在海上开大船的,只有一家。


    江东孙氏,看来,是江东的手已经伸了过来。


    那么,到的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