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报社

作品:《谍海风雷

    议论!


    嘉奖!


    目光汇集!


    宋书堂并未被这些事情所干扰,情报科今日再度提审杜长海,让其形容‘虎蜂’长相以及早前见面时的衣着特点等。


    经过治疗与一夜休息杜长海精神得以恢复些许。


    形容‘虎蜂’长相说实在的比较笼统。


    因口述不够具象。


    且‘虎蜂’此人样貌并无特点,易泯与众人,通过杜长海相容仅能得知‘虎蜂’三十五岁左右,大众样貌中等身材。


    至于相见时的衣着同样不具备特征,普普通通的棉布长衫。


    如此形容基本上难做依据,但杜长海说见到‘虎蜂’他可以辨认出来。


    可人如今都找不到又该如何辨认?


    眼看询问无果宋书堂转而问起六足小组究竟有几部电台。


    面对这个问题杜长海回答快且肯定:“一部。”


    “山货店?”


    “是。”


    “山城内没有?”


    “没有。”杜长海作为交通员,有关此类信息比较确定,虽然没有与‘虎蜂’明确聊过这件事情,但大致能猜到一二。


    “既然没有电台‘虎蜂’如何通知昌隆山货店内的‘金蝎’、‘沙蛛’撤离?”


    “不清楚。”杜长海表示自己也知道。


    审问结束让其下去休息,宋书堂则去找沈渌水。


    朱越恰好也在办公室内。


    “科长通过对杜长海的再度询问,对于抓捕‘虎蜂’未能提供太大帮助。”宋书堂汇报。


    “现在要先考虑的问题是‘虎蜂’是否还在山城。”朱越顺势说道。


    ‘虎蜂’已经得知杜长海出事。


    通知山货店撤离。


    那他自己会不会撤?


    “起码昨日‘虎蜂’并未撤离。”宋书堂推断说道。


    昨日‘虎蜂’第一时间要做的是想办法通知山货店撤离,若他自己先一步离开山城,怕是就失去了找寻办法的机会,且撤退消息确实送达山货店,足以证明‘虎蜂’并未第一时间撤离。


    但现在可以算作第二时间。


    他是否撤离?


    沈渌水开口道:“杜长海对‘虎蜂’知之甚少,加之‘虎蜂’此人极易隐藏自身,杜长海所提供资料对于我们抓捕帮助不大,山城如今人口众多,调查好似大海捞针,如此情况之下‘虎蜂’不一定会撤离,毕竟六足小组事发突然,损失已经不可避免,他这里若是立即撤退,六足小组名存实亡。”


    情报人员潜伏到位。


    情报小组潜伏到位。


    并非易事需克服诸多困难。


    舍弃岂能毫无留念。


    逼不得已必须撤离则无需犹豫,例如山货店,‘虎蜂’不必判断杜长海是否会开口,就直接下命令撤离,干净利落。


    但对于‘虎蜂’自身来说,杜长海开口与否,对他危害并不直接。


    “科长认为‘虎蜂’不跑?”宋书堂询问。


    “想要将六足小组连根拔起,‘虎蜂’是目前为止最为关键的线索,为调查得以继续需默认‘虎蜂’未撤离。”沈渌水的话说的明白。


    你若想继续进行调查,就要默认‘虎蜂’按兵不动。


    不然如何继续?


    其次则是哪怕‘虎蜂’真的撤离也最好能锁定此人身份,通过他的资料再进一步调查,此法将是无奈之举。


    宋书堂明白沈渌水言之有理。


    当下问道:“从何处下手?”元宝小说


    朱越接过话头说道:“我与科长先前分析认为,‘虎蜂’通过印刷特制版报纸传递情报,足以表明他对各大报纸极为熟悉,同时通晓印刷之术,要么精通印刷机的操作原理,要么手里有淘汰掉的人工印刷工具等。”


    “所以目前可以推断‘虎蜂’要么为报社职员,要么为印刷厂工人?”宋书堂问道。


    报社职员了解报纸熟悉排版,印刷厂工人具备技术能力。


    “这两类人较容易获得印刷报纸所需的特质纸张以及油墨。”朱越觉得近水楼台先得月,既然选择利用报纸隐藏情报,且制造印刷出特定报纸,定和此类工作有关。


    沈渌水补充说道:“各大报社都具备独立完成印刷的能力。”


    大型报社有自己的印刷机以及工人。


    那么哪怕是报社职员同样有机会接触印刷机。


    所以目前怀疑方向没有问题。


    “有几家报社具备独立印刷的能力?”宋书堂问道,他来山城时日尚短,各种信息自然不会提前掌握。


    好在朱越想到此处时,便让一组人员调查收集资料,此时开口说道:“《中央日报》、《大公报》、《时事新报》、《新华日报》、《扫荡报》、《国民公报》、《新蜀报》、《新民报》、《商务日报》、《西南日报》等十余家报社都具备独立印刷能力。”


    “这么多?”宋书堂显然没想到会如此之多。


    “报社迁渝同样很多。”朱越无奈说道。


    相关资料朱越更为熟悉因此他继续说道:“调查报社需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则是报馆,第二则是印刷场所,第三为营业部。”


    报馆是报社社长、总经理、编辑、主笔、记者等工作之地。


    印刷场所则是确定内容排版结束之后,印刷机负责出成品报纸的地方。


    营业部为售卖报纸的店铺,虽报纸会在各销售点出售,但一般情况下也会有一较大营业部,同时兼收投稿文章等。


    报社组成便是这三部分。


    想要排查‘虎蜂’三者缺一不可。


    “让所有报社提供从业人员资料以及照片,让杜长海进行辨认,此办法应该是最快捷有效的。”宋书堂说道。


    “其他报社相对容易,唯独《新华日报》可能受阻。”朱越说道。


    这个宋书堂倒有耳闻。


    因《新华日报》乃是红党在山城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


    “他们会不配合?”宋书堂觉得应该不至于,毕竟允许你在山城公开办报,自然要接受监督管理审查等。


    “虽是正经办报,却也利用报社之便为暗中红党提供掩护,我们此番让其交出所有职员名单照片资料,他们必定会有所隐瞒,上报一部分隐藏一部分,若‘虎蜂’在隐瞒那部分中,我们无从发现。”朱越担忧此点。


    “日谍情报小组人员恰好为红党人员的概率并不大吧。”宋书堂觉得这种可能虽在理论上存在,但实际情况中较难出现。


    “多面间谍多重身份在情报工作中不算稀奇。”沈渌水觉得概率小,不等同于没有。


    “那这?”宋书堂觉得确实算是难题。


    沈渌水最后决定说道:“先调查其他报社,将《新华日报》放在最后。”


    其他报社中能找到‘虎蜂’也就不必纠结这点。


    “报社调查暗中进行,联系报社高层所要职员资料,不要打草惊蛇免得‘虎蜂’潜逃。”沈渌水同时交代说道。


    将各大报社人员全部看管起来实为不明智的选择。


    从业人员太多。


    所以暗中联系管理层即可。


    杜长海交代‘虎蜂’年龄三十五岁左右,那你秘密联系报社管理层的人员年纪要与此有大区别,要么年轻的多,要么年长的多,则可避免打草惊蛇。


    非情报科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文化部联络报社,确保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