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比郑和更早的航海家

作品:《直播:我的海洋牧场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都看到了这一幕,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在澳洲从未有人踏足过的小岛深处,在一个隐蔽的山洞之中,竟然还藏着另外一个山洞。


    越来越多的人造古迹出现,让人觉得有些不现实,更觉得与整座小岛格格不入。


    “这里以前到底发生过什么?”


    “到底是什么人以前曾踏足澳洲小岛?”


    “岛主太牛了,竟然发现了这遗迹!”


    “有没有人认识考古专家,赶紧联系他们来看啊!”


    江南满脸兴奋,提着矿灯,准备进入一探究竟。


    可一想到刚才在上面的遭遇,果断捡起一块碎石头来探路。


    确定无误后,这才钻入山洞。


    山洞里的隧道很长。


    而且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藤蔓。


    幸亏矿灯照射的足够清楚,不然还以为来到了蛇窝呢。


    即便是隔着屏幕,直播间的观众们看着前方深不见底的隧道,都不禁紧张起来。


    人类在面对陌生神秘的事物时,除了兴奋,更多的就是害怕。


    两侧的墙壁上刻着一些壁画,虽然在藤蔓的掩埋和时间长河的风化下,但依稀可以分辨出来。


    江南认真观察着壁画,轻声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在几百年前,郑和的舰队曾登陆过这座小岛!”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直播间的观众们瞬间愣住。


    郑和?


    难不成这座遗迹是明朝永乐大帝朱棣时期的?


    “郑和此人,相信大家都知道。”


    “他早年从侍燕王朱棣,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曾先后七下西洋,跨越了半个地球,进行了15世纪末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而他下西洋的原因有很多,无非明朝的国力强盛,扩张海外贸易,但最让人们所接受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朱棣为了寻找失踪的大侄子朱允炆。”


    “第三,朱棣知道自己得位不顺,为了让全天下人认可自己,自然需要昭告天下,便让郑和将自己登基消息传遍世界各地,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换了皇帝,都畏惧他这个战争疯子。”


    “郑和曾先后抵达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就包括澳洲,只不过西方很多国家并不愿意承认。”


    “这座遗迹重见天日,就可以为郑和做最好的证明。”


    江南的每一个字,就像是钉子,被狠狠的刻在观众们的脑海里。


    谁能想到,如此震惊中外的发现,竟然可以出现在一个主播的直播间。


    听上去有些奇怪,可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听完江南的讲解,观众们越发觉得这个山洞神秘,紧张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真的是郑和舰队留下来的嘛?”


    “岛主的这个发现太震撼,明天一定是上新闻!”


    “没想到啊没想到,我只是看一场直播,竟然可以看到郑和舰队留下来的遗迹!”


    “郑和我知道!在电影《美人鱼》里,不是说和一个美人鱼在一起了嘛!”


    “请问,你说的是上面是鱼头”


    直播间的弹幕不断增多。


    越来越多的观众呼叫自己的亲朋好友进入直播间,因为今天说不定会见证历史呢。


    而有一个观众预言的一点没错,这件事确实上新闻了,不过不是明天,而是今天。


    正在转播的官媒立刻通过官方微博针对这件事发布了一条消息,标题为:疑似郑和舰队登录过澳洲大陆的遗迹曝光,铁证如山,历史将重新改写。


    要知道在以前,国际上一直以为是一个托勒斯的西班牙航海家在1606年发现的。


    江南继续往里走。


    随着不断向前,藤蔓的数量逐渐变少,两侧的壁画也变得逐渐清晰。


    通过这些壁画,可以清楚看到上面有浩浩荡荡的舰队在大海里航行。


    江南拿起手机,想要看一下信号强度怎么样,希望继续往里走,不会中途打断直播。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赫然发现在直播间里,观看直播的人数已经突破了一千五百万。


    这还是很多观众在外站看转播的情况下的数据。


    而虎牙一哥张大仙的最高在线人数也不过一千四百万左右。


    江南倍感欣慰,边看着弹幕边继续道:“在郑和之前,同样有一位航海家,名字叫做汪大渊,他发现后发现了澎湖、宝岛等华夏东南的很多海疆,同时也发现了澳洲北部的一些小岛,他的名字叫做汪大渊。”


    “他被很多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而他还作了一本书叫做《岛夷志》。”


    “郑和下西洋之前,曾反复研究过他的这本书。”


    “《岛夷志》虽然只是航海笔记,但里面记载十分详细,根据记载,汪大渊还曾去过东南亚等过,他发现那些地方文化风俗与华夏既有相通又各有异。”


    “比如真腊的法律以唐人为尊,如果杀了唐人,必定被判死刑,如果唐人杀了外国人,则只罚重金。”


    “渤泥人尊崇佛教也尊重华人,如果路上遇到醉酒的华侨,当地人会小心翼翼扶他回去休息。”


    “还有如今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当地酋长时常劫掠被风浪逼到此处的船只,要尽量避免登录那里。”


    “见到什么写什么,这是汪大渊笔记的特点,正因为这样,郑和才能从中了解到很多沿海异域的原始风情,避免走了很多弯路。”


    “汪大渊甚至还去到了今天的马尔代夫群岛,并写到这是他见过的地势最低的国家,真担心某一天会被海水吞没。”


    “他还是第一个把浩瀚的印度洋分开来称呼的旅行家,印度以东的印度洋称为东洋,把印度以西的印度洋称为西洋。”


    “在回来以后,汪大渊修正了两年,又开始了自己的海航之旅。”


    “第二次,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凡是之前已经到过,并有记录的地方,下次再去时如果没有新的发现,就不再记录。而新到的地方和新的事物,则一定要记录下来。”


    “因此,关于汪大渊的第二次远航,虽然地点有重复,但记载的见闻却又都不同。”


    “而马尔代夫就是他第二次发现的,当然还有澳洲。”


    “根据《岛夷志》记载:澳洲是世界上最末之岛,故而被称之为绝岛,岛上男女异形,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食无烟火,惟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


    穿五色绡短衫,以朋加刺布为独幅裙系之。


    还记载了一种灰毛、红嘴、红腿、会跳舞、身高六尺的澳洲鹤,汪大渊将其称之为仙鹤。


    总之,书中很多记载都和现在的澳洲实际情况极为相似。”


    “要知道汪大渊可是元朝人,而当时的澳洲,确实都是一群原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