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长平之战,白起屠灭四十五万人!

作品:《国运历史:开局扮演嬴政统一六国

    第二十四章长平之战,白起屠灭四十五万人!


    公元前264年。


    在华阳一战将魏国大败后。


    秦昭襄王开始着手对韩国发起攻势。


    任命白起攻打汾水之畔的陉城,连下五城,斩敌五万!


    而次年。


    白起又攻占了位于韩国太行山南部的南阳地。


    目的在于截断韩上党郡与其南半部的联系,夺取上党。


    在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后,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断绝,此时韩慧恒王已经一心只想要与秦国求和。


    便命令上党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然而冯亭却不愿意归顺秦国,便派遣使臣前往赵国,说:“韩不能守上党,吏民都乐于归赵,而不愿意入秦。”


    听闻此言。


    赵王开始于众臣开始商议起来。


    平阳君赵豹认为,不能接受上党,将“祸大于所得”!


    赵孝成王又跟赵胜、赵禹商议。


    而他们则认为用兵百万,攻战逾年,也未必能得一城。


    而如今平白无故便能坐收十七个城池,这是个大利,不可错失时机。


    赵孝成王听闻后者之话,便心动了。


    令平原君赵胜去接收土地,并传达赵王的命令:“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赵国接受上党的举动。


    直接就惹怒了秦国。


    废话。


    搁谁谁不气?


    我特么出人出钱,好不容易攻克的城池,你啥也不干说接收就接收了?


    我大秦不但是面子上过不去,好处也没讨到。


    你赵国活腻歪了是吧?


    真当我还是百年前的弱秦?


    真当我不敢动你?


    公元前260年。


    秦国再度派出左庶长王龁攻打赵国,攻占了上党。


    而赵国的大将廉颇深知不能不能硬战,只能是采取筑垒固守、疲惫敌军、伺机攻敌的作战方针。


    为此,廉颇在长平一共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


    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


    而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便是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内的山谷之中。


    混战之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


    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试图加固南北两侧防线,以钳制深入之敌的方法。


    结果没有成功,终于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西垒壁完全陷落。


    秦军锐不可挡,赵军连连失利,损伤很大。


    廉颇痛定思痛。


    在仔细分析两国战线形势后。


    重新做出了规划。


    此时地形优势不利于赵军,但秦国的补给线远比赵国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许多。


    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


    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而这个战术无疑是成功的,秦国不管怎么打,都带人突破不了丹河防线。


    秦赵两军一度陷入对峙局面。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三年,秦国损失极大。


    然而秦国不好过,赵国更不好过!


    据《战国策·齐策二》载:“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没办法。


    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而战争相持三年。


    这整整二十万大军的巨额消耗,使得赵国根本就支撑不下去。


    而这一战也使得赵国经济实力不行的弱点完全暴露,更加急于结束战争。


    然而廉颇只守不攻,在外人看来,这就是畏惧秦军,不敢直面迎战的消极表现。


    为此,赵王曾好几次派人指责廉颇。


    而赵王也深知,接着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若时间久了。


    即便是赵国赢了,也会元气大伤,不能再起。


    便想着法子终止这场战争。


    而他的第一个想法则是议和。


    毕竟如今秦国势大,怂一怂也不丢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然而虞卿则认为如果秦国决心攻打赵国,和议难成。


    不如派遣使者携带珍宝去楚国、魏国活动。


    使秦国畏惧各国的合纵抗秦,这样和议才有成功的可能。


    然而赵王没有采用虞卿的建议。


    而是听从了楼昌的办法,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国议和。


    当赵国的使臣郑朱来到了秦国之后。


    秦国为了麻痹诸国,自然是对于郑朱殷勤接待。


    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


    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于是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


    求和不成。


    赵王只能思索其他的解决之道。


    而这时。


    秦国的丞相范雎,派人携带数千金银财宝,来到赵国实行内间计。


    并传播谣言道:“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而这个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


    自古以来最早的cjb。


    他爹赵奢确实是个猛人,为数不多的能在战场上胜过秦国的名将。


    阏与一战中,赵奢大败秦军。


    因此。


    这谣言之说也不无道理。


    再加上赵括这人,实战上没有任何的功绩。


    但耐不住他读的兵法多,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就连他父亲赵奢,在谈论布阵战略一道的时候,也难不倒他。


    而赵王果真就信了这谣言。


    主要是继续拖着,赵国也快拖不下去了。


    当即便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击退秦军?


    而赵括则是自信满满的说道:“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闻之大喜,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阻拦,执意任命赵括为将,带二十万大军,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而秦昭襄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了能一战定乾坤。


    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


    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


    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


    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知道秦国已经暗地里用名将白起换下了王龁。


    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秦军的营垒。


    而这时。


    白起派遣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突袭到了赵军主力队伍的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


    又命令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


    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


    此后。


    白起接连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赵括发现已经中计被围。


    被迫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择机突围。


    然而。


    这时就显露出秦昭襄王气吞天下的胆魄来。


    得知赵军主力被困后,他就亲自来到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


    并征调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运。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


    此时,赵军的主力已经被围困断粮整整四十六天。


    大量赵军士兵或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死亡,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


    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


    无奈之下。


    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失败并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且伤亡惨重无力再战。


    剩下的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


    于是白起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军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二百四十名士兵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及上党民众四十五万人。


    当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六国震动,举世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