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清醒的局中人
作品:《大夏最强太子》 此事万万不可!”
都不等李阳对推翻旧科举加以解释,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以及老宰相三人便异口同声地加以否定。
原因很简单,新科科举在即,他们几个全都已经花重金为各自子嗣门生预定好了排名。
如果真的按照李阳所说,将旧科举制度推翻,他们那些银子岂不是要打了水漂?
“陛下,科举至今已近千年历史,怎能因为三皇子一时兴起,说变就变?”
大理寺卿为他的小儿子花了三万两银子,只为能够得个探花之位,自然无论如何也要阻止李阳。
“陛下,臣附议。”
“天下万千学子,为了科举制度早已寒窗苦读十余载。”
“倘若依三皇子殿下所说,推翻旧制。”
“那么天下学子必定寒心,到时候大夏朝堂不得人心,定会招来无穷祸患,请陛下明察!”
皇帝老儿瞪了他们一眼,将他们内心的想法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三位爱卿暂且退下,宁编修,关于推翻科举旧制你意下如何?”
话锋一转,皇帝陛下将矛头直指本届科举主考官,翰林院编修宁岚宁大人。
宁岚面色平静,缓缓走到大殿中间。
“陛下,按理来说,臣专事翰林,本不应该对朝政置喙。”
“但如今陛下问起,臣便放肆一言了。”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臣认为历来寻求孔孟之道者,都应该以科举作为初窥门道之阶梯。”
“故,臣认为要是三皇子想要……”
说到一半,皇帝陛下的耐心便被耗尽了。
“宁爱卿,朕只问你,同意,还是不同意?”
宁岚尴尬一笑。
“臣……不同意。”
这位翰林院编修哪里都不差,唯独说话太过拐弯抹角。
但凡是讨论和科举无关的问题,皇帝老儿都是能不跟他说话就尽量不跟他说话,免得浪费时间。
“原因为何,五句话之内说完。”
为防止宁编修长篇大论,皇帝老儿干脆给他设下了严令。
宁编修思索片刻,拱手作揖。
“启禀陛下,据可考资料,科举制度到现在为止至少已经有了三百年之久。”
“凡天下大才,无不在科举之上大放异彩,尤其是如前朝柯相梁相之流都是寒门子弟。”
“一旦科举取消,寒门子弟将永无出头之日。”
“况且臣历任考官二十余年,从未有过徇私舞弊的现象,为吏部更是贡献了万千人才。”
“三皇子三言两语便要取消旧制,未免对下官也太不信任了!”
听宁编修终于长篇大论结束了,满朝上下皆是长舒一口气,纷纷看向李阳。
“宁编修,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想必明白有句话叫做‘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吧?”
宁编修仍是面不改色,微微拱手。
“三皇子殿下,你莫要在此诛心,下官在翰林院任职二十余载。”
“如若真有舞弊之事,您认为皇帝陛下会无所察觉?”
“你屡立奇功不假,但如此在陛下面前放肆是否有些太过分了!”
见二人正要分辨,皇帝怒拍镇山河再次压制众人。
“罢了,朕有些乏了。”
“三皇儿随朕去御书房议事,其余人等全都散了吧。”
王喜见状立刻上前。
“退朝!”
“吾皇万岁万万岁。”
御书房。
“皇儿,你可看见如今朝堂之上的场景了?”
李阳点了点头,同时长叹一声。
“父皇,如果儿臣没有料错的话。”
“郑相,大理寺卿以及左都御史家中都有子嗣近亲参与本届科考。”
“并且,宁编修也一定与此时脱不开干系!”
皇帝老儿不置可否,指了指案边的椅子。
“皇儿,坐下慢慢说。”
“谢父皇赐座。”
听父皇赐座于他,李阳心头莫名一震。
上次给他赐座的时候还是讨论改革御林军兵制以及为御林军秘密添加装备。
如今赐座,不出意外又有大事要与他商议了。
“皇儿,你可知道科举作弊是如何么?”
李阳思索片刻。
“想必是宁编修提前将考题泄露给各位大人,让他们早做准备。”
皇帝老儿听后微微一笑。
“皇儿,宁编修主掌科举二十载,那般小儿科的招数他怎么会用。”
“父皇不妨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准备了一众替考,作为巡考人员以及监察进场,为收了银子的家伙行方便。”
李阳大吃一惊。
他本以为皇帝陛下对科举徇私的了解程度不过停留在对此知情而已,却没想到连其中细节都知晓的如此清楚。
“父皇,既然您已知他们的手段,顺藤摸瓜推翻旧制岂不是水到渠成?”
皇帝老儿冷笑一声。
“皇儿,如果父皇想抓一批舞弊之人,到也不难。”
“但你可想过,这批人的用途本就在于此。”
“朝中不少大臣都是世代为官,家中背景复杂,根基深厚。”
“仅仅凭着巡考之人的三言两语就给他们定罪,岂不是捕风捉影?”
李阳不禁叹了口气。
以宁编修为首的舞弊团体正是看准了皇帝陛下不会无端轻动世家官宦这一点,所以才想出了用“科考死士”的办法来作弊。
即便是被人发现,派出特使查证,也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能将他们与公卿大臣联系在一起。
甚至组织死士的蛇头一旦听说有人接受了盘问,大概率会想办法让死士再也开不了口,将案件推到死无对证之地。
并且朝廷科考耗费人力物力巨大,只要没有确凿的舞弊证据,是决计不可能推翻重考的。
“那父皇是想让儿臣借着推翻旧制之手,把他们顺带连根铲除?”
皇帝老儿轻轻摇头。
“皇儿,父皇要你先找到实质性的证据,将舞弊众人绳之以法。”
“届时,他们的罪行便是推翻旧制的最好缘由,你可明白?”
皇帝的这一步棋下得不可谓不精妙。
如果想要同时解决科舞弊,以及氏族垄断官场两件大事。
让他调查罪证震慑众人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李阳现在不过是工部尚书,即便加上他手中的监察委员会,也是万万触及不到舞弊团体权力中心的。
“父皇,并非儿臣不愿意为父皇效力。”
“但天阳神军和监察委员会力量有限,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等李阳说完,皇帝老儿便掏出了一个锦盒放在了桌上。
“三皇儿,父皇封你为特使,暗中调查徇私舞弊一应案件。”
“在此期间,御林军,神机营,尽数归你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