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老虎该发威
作品:《大夏最强太子》 皇帝老儿听了李阳的话不免一愣,还以为他一直都在门外偷听众人弹劾于他呢。
“儿臣方才明明还听见郑相的肺腑之言能够传至白马门。”
“怎么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丞相之辈尽皆无言,难道是有什么事情怕我听见么?”
这是李阳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发脾气。
他平素喜爱收敛锋芒,闷声做事。
但自从他接管右将军麾下将士以来,便总能在朝堂之侧听见一些子虚乌有的闲话。
如果再不让众人看看他狠厉的一面,怕是朝堂上下都以为他柔善可欺呢!
老宰相和左都御史等人什么时候见过李阳这幅样子,仅仅一瞬之间便被吓得噤若寒蝉,久久不发一言。
右将军见他对于老宰相一行人发难倒是呵呵笑了两声,眼神之中尽是赞许之色。
毕竟在他一个久经沙场的人看来,但凡男子,必须要有些狠厉之气。
而李阳今天的表现,就很好!
“不错,三皇子殿下说的极是!”
“老臣向来不愿意打肚皮官司,更不愿意在别人背后叽叽喳喳。”
“若真是有理,为何不敢当着他人的面说话?”
皇帝陛下何尝不是站在李阳一边,甚至都想站起来为他喊上一声好。
但他身为皇天子,必须要以朝廷为重为首要责任,坚决不能随意感情用事。
“皇儿,那依你看以后朝堂进言应当如何呢?”
李阳拱拱手。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但凡言官进言,阐明他人罪状之时,务必先请来当事之人。”
“如若不在殿上允许双方对峙,那么任何人都不免会更加相信告状之人的一面之词,于公平不利!”
皇帝老儿稍加思索,点了点头。
“不错,皇儿所言甚合朕意。”
“王喜传旨,让刑部拟了关于朝堂告状的条陈,三日之内呈与朕看。”
王公公赶忙鞠躬作揖。
“老奴遵旨。”
老宰相经此一事,不免发觉李阳想将敌意公之于众的目的。
既然双方已然撕破了脸皮,老宰相自然要锋芒毕露,争得个先机。
“陛下,既然三皇子已然到场,老臣建议陛下当着众人的面对其进行责罚。”
“敢问礼部尚书,身为皇子,既不准时参与早朝,也不着人前来知会,该当何罪?”
礼部尚书本想置身事外,可如今被老宰相强行拉上了船,也只能秉公执法。
“启禀陛下,以下犯上,应庭杖二十。”
看了李阳一眼,礼部尚书话锋一转,却是将话圆了回来。
“然而三皇子殿下功勋卓著,再加上此次初犯。”
“是故,臣认为可略施小惩,庭杖一下,以儆效尤。”
老宰相一听他的话便知这家伙是个两边都不想得罪的主,当即反驳了回去。
“老臣上朝几十年都不曾迟到,难道老臣以身作则十几年的规矩被打破,只值一下庭杖么?”
礼部尚书顿时哑口无言,豆大的汗珠从他头上滴下,俨然是承受不住双方压力了。
不料他的这幅样子却是逗笑了一旁的右将军。
“看看尔等文人,婆婆妈妈的真是聒噪。”
“陛下您要是真想惩罚三皇子殿下,老臣倒是有个建议。”
皇帝老儿摆了摆手。
“爱卿尽管说。”
右将军拱了拱手。
“陛下,自三皇子殿下入朝至今,尚未有人问过其缘由。”
“若是三皇子殿下一早便忙于国是民生,恐怕反对惩罚三皇子的就不仅仅是朝堂上的这些人,还要加上城中百姓了!”
皇帝老儿欣慰一笑。
“三皇儿,既然右将军提议,不如你与大家说说你早上究竟做了些什么,如何?”
李阳一向以为右将军不善言辞,如今一见才知道右将军并非口笨舌拙,只不过是懒得和他们计较罢了。
如今较真起来,居然句句不虚,处处在理,果真让人敬佩。
“启禀父皇,儿臣是被大离丞相范相给堵在了府门口,故而迟了。”
“大离丞相,他为何要将你堵在府中?”
皇帝老儿猜到了种种迟到的原因,却唯独没猜到大离使臣的身上去,是故有些意外。
“父皇,儿臣一早起来正在洗漱,那大离丞相便来叫门。”
“询问之后才知是大离公主并未在驿馆房中,大离丞相怀疑儿臣金屋藏娇,这才前来搜查。”
听到搜查二字,皇帝老儿没忍住狠拍了一下桌子。
“什么?”
“他身为朝臣竟然敢去他国皇子府中搜查,岂有此理!”
李阳深知范相此举一定会惹怒父皇,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口恶气必须由他来出才是。
因此,万万不能让皇帝陛下参与其中。
“父皇请息怒,六公主殿下本就不在我府中。”
“即便是范相派人来搜,也是空手而归,并没有落他口实!”
皇帝老儿仍旧十分不悦。
“朕看那老匹夫确是活腻了,天底下哪有强闯府邸搜人的道理!”
“王喜,着翰林院以朕口吻修书一封,向大离皇帝说明此事,务必让大离给我大夏一个说法!”
王公公闻此,再度上前行了礼。
“老奴遵旨。”
“陛下,万万不可!”
王公公的脚还没迈出凌云殿,老宰相便再度立于朝堂正中。
“陛下,大离丞相空手而归,未曾抓住三皇子罪证已是不易。”
“如果此时修书斥责,势必会将小事闹大。”
“届时保不齐大离会对我大夏用兵,得不偿失。”
文官怯战向来是右将军的逆鳞,加之此番怯战之言是出自郑相之口。
右将军的愤怒更上了一层楼,当即拔出剑来扔在了地上。
“懦夫,老夫征战一生,何时怕过他大离!”
老宰相并没有将右将军的怒火看入眼中,语气依旧不温不火。
“右将军何必着急,自古万事讲理。”
“试问如果不是三皇子向来口碑不佳,常被坊间传言强抢民女,大离丞相又为何偏偏去他府上搜索。”
“明明皇家驿站一侧便是大皇子别院,怎么不见大离丞相对大皇子发难。”
“可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民间传言向来可信度不高,但是作为民间之言,却常常能左右朝廷风气。
凡新政实施,让官员微服出访,寻得百姓真言已是朝廷不成文的规矩。
李阳被传言强抢民女,金屋藏娇的事虽经调查乃是空穴来风。
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风刮过,都会在大夏朝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因此,老宰相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根本无从反驳。
正在凌云殿上鸦雀无声之际,李阳偏偏笑出了声来。
“父皇,按照郑相的说法,儿臣反倒认为范相应该先搜搜相府才对。”
“我大夏赤跑京城第一人,貌似姓郑,对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