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刘彻:汉人等级最低?杀!杀光他们!奶奶的!

作品:《双对比朱标:九族太少,凑个整数

    嬴政:“你的意思是,是寡人的错?”


    朱元璋:“最少你从未向扶苏表露过任何的善意。”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家主张,王之私欲,不表于外,在行于内呼。


    身为法家的坚定拥护者。


    嬴政遵循这条术,帝王之术。


    也因此从未对扶苏表露任何的认可之意。


    嬴政:“难道寡人让他监军三十万,也不够表面寡人的诚意吗?”


    朱元璋:“但太子之位,一直不定,这是事实。”


    太子之位,嬴政一直都没有确定。


    这便是最终的祸源。


    嬴政不立太子,是因为扶苏还不够成熟。


    于是想要多历练扶苏。


    实际上,太子之位已经很明显。


    只不过一直没有下诏书罢了。


    但在扶苏眼中,却早已认为。


    嬴政将自己发配边疆,并且太子之位未定。


    他……让嬴政失望了。


    于是扶苏在接到赵高用嬴政名义拟定的诏书时。


    没有任何犹豫。


    自刎。


    扶苏:“父王没错,错的是我,太过愚笨,为理解父王之意。”


    嬴政:“扶苏……”


    扶苏:“苏想在这里请问孔圣人,儒于法?方为治国之道?”


    孔子:“两者皆是。”


    扶苏:“为何?您又不知何为法?又怎知两者皆为治国之道?”


    孔子:“老夫虽不知法道何为,但秦以法统天下,自有一定道理。”


    孔子:“老夫开宗立派,将自身所学,定义为儒,从未说过定其形。”


    孔子:“不论是儒家也好,法家也罢,能治国有效,方为大道。”


    孔子:“曰,学无止境,容纳天地万言,方为儒兴。”


    孟子:“可是两派立意不同,岂能容其乎?”


    荀子:“不知变更,只知一味古板,腐儒之道,已经脱离孔圣之立意!”


    孟子:“你!荒谬!不予你这般人争论,毫无意义!”


    韩非:“论道规则,不予反驳,则表明已无反驳之言,也代表你输。”


    孔子:“论道之事,并无输赢,只有学纳。”


    孟子:“尊孔圣之言。”


    韩非:“尊孔圣之言。”


    【观影开始……】


    随即所有人将目光重新放到面前的两块面板上。


    一白,一黑。


    白色面板很快亮起。


    【前言:宋朝被灭后,天下落入了草原外敌之手。】


    【史称元朝,元朝覆灭宋朝之后,便给天下之人分了等级。】


    【人分为四等。】


    【第一:蒙古草原人】


    【第二:色目人】


    【第三:汉人】


    【第四:南人】


    嬴政:“等级?元朝?”


    李世民:“给天下人分等级,好啊!干的好啊!”


    刘彻:“当年朕,打的你们匈奴人包头鼠窜,也从未给你们定级!夺天下尚且不论,但这等级划分,未免也太过分了!”


    孔子:“确实有些荒谬,老夫有些看不下去了。”


    忽必烈:“我们什么时候定过级别了?这都是污蔑啊!”


    朱元璋:“这事你别狡辩,科举乃选举天下人才制,元朝却明确规定,汉人,南人的官员数不得超过朝堂一半。”


    朱元璋:“你们是没有颁布过等级诏书,但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汉人就是低人一等,就连比西方之人都要低下。”


    嬴政:“寡人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目的就是消除各国种族界限,不在有赵人,燕人,魏人之分,你们却将寡人的功绩,全给恢复原样了?”


    刘彻:“宋朝也是废物,始皇帝定汉人之相,朕定汉人之骨,到头来,却成为了低等人!”


    赵匡胤:“这事我也不知道啊,让我知道哪个小逼崽子这么牛逼,我非得用盘龙棍弄死他!”


    孔子:“要是你下不了手,可让老夫来。”


    孟子:“……啊这,孔圣你保重自身为要。”


    孔子:“你这后生,未免有些拘泥了,老夫当年单手推城门,武力可不弱。”


    【元朝末年,皇帝昏庸,汉人沦为买卖的商品,被誉为两脚羊。】


    【可食用。】


    刘恒:“荒谬!人怎可食人!!!”


    刘秀:“本以为给百姓定级,便已是荒荒谬至极,没想到人居然成为了食物。”


    李世民:“忽必烈,你个小逼崽子怎么不说话了?别让我抓到你,不然你就是我手里的两脚羊!”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刘彻:“此言甚好!朕的冠军侯带兵杀到你们的圣山,居胥山,可也从未对尔等如此,看来还是朕太过仁慈了。”


    忽必烈:“奶奶的,你不就依靠文帝,景帝留下的家产,加上霍去病吗?没有了这些,你是个啥?”


    刘恒:“哪又如何?朕发展民生,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能灭你们,安定天下。”


    刘启:“父皇说得对,文景两朝,给彻儿打下基础,就是为了能打出汉之气节!怎么?你不服?”


    忽必烈:“说的好听,汉武帝后期不还是昏庸无能?差点覆灭整个大汉。”


    刘彻:“老年昏聩?我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