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公主来袭

作品:《人在三国写日记,貂蝉绷不住了

    汉朝是一个崇尚君子六艺的时代。


    礼,规范行事准则,小到个人礼仪,大到军政、外交、红白喜事等。


    乐,六种大型乐舞,与天地相通,教化人心,开导灵智。


    射,君子必须掌握的武艺,擅射在一代二代圈子颇受青睐。


    御,驾车技巧,贵族男子必修课,不仅要有水平,还要表现出美感。


    比如驾车者在路上旋转,需要合乎节拍,像跳舞那般。


    书,识文断句的能力,对汉字理解使用的总结。


    数,阴阳五行学说、数学衍生的学问。


    甚至,宫中设立专门的机构用来观测天文、制定历法,推演国运。


    在士族统治的社会,不会君子六艺不配成为贵族。


    离开‘春围’还剩两个月左右,又到了二代们展示个人射技的好舞台。


    “春围地形复杂,确实是个容易操作的机会。”袁术眼睛一亮。


    “借此,可以和那些士族子弟更进一步。”


    “安排人手制造意外没问题,但你有把握取得那些目标的信任?”


    “当然要有,一定要有,除了如此,还有更好的选择吗?”袁澜从容不迫。


    看着袁澜积极的模样,在场众人一脸古怪。


    “澜小姐,你真是个好人,不遗余力为耀公子铺路。”


    袁澜是众人心中最佳的辅佐。


    这个时代,女子无法光明正大走到前台,袁澜又是袁术继承人的亲妹妹。


    加上此女有一定谋算,布局还算恰当,识时务、懂取舍。


    在继承人比较废的前提下,众人都觉得袁澜作为辅佐刚刚好。


    洛阳站队大将军何进的布局,虽然有袁家宿老安排,但袁澜一路策划,令袁术取得虎贲中郎将的职务,算是功不可没。


    而且袁术的二把手阎象对袁澜颇为认可,事事询问意见当做参考。


    能力、功绩、血脉都可圈可点,如果她不是女子,继承人之位非她莫属。


    袁术和阎象曾一度放权,将暗地里的势力分配给她一部分,但被拒绝。


    理由很简单,女子将来迟早要嫁人,嫁夫从夫,那时就该一心为夫家考虑。


    现在她可以帮助废物哥哥,可对接管实权不感兴趣,也不能碰。


    有的东西一旦粘上就很难摆脱。


    与其如此,袁澜选择一开始就断了念想。


    想到过去种种,众人又是一阵感慨。


    “澜小姐明大义。”


    像这次提议去鸿都门学,需要代表袁术和各方打交道,其中隐藏巨大风险。


    别有用心之人未必不敢图穷匕首,杀袁澜可挑起多方矛盾。


    浑水好摸鱼。


    无论大将军还是十常侍,太强势,乱起来才对稍次一点的势力更有利。


    “袁耀是我亲哥哥,也是父亲的继承人。”


    “我在出嫁前,必须帮他打下足够的基础。”


    袁澜虚心接受众人的夸赞,“我去鸿都门学同样为了自己。”


    “那里聚集的英年才俊不少,我或许能挑个合适的夫家。”


    “希望各位不要懈怠,多寻一些出路总是好的,父亲的事业远未成功。”


    “差不多就这样。”


    “还请父亲委派纪灵将军参加春围,他的箭法出色,做一些事正好。”


    纪灵,袁术帐下数一数二的将领,勇猛果敢,有一手二流箭术,整体实力也在二流之间,能和吕布之流比划三、五招。


    袁澜现在只想多帮衬哥哥,然后早点放下包袱,找个好人家嫁了。


    这个时代,不想嫁人的姑娘不是正经人。


    她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日记副册,于情于理都该趁机了解一番。


    哪怕崔钧不是好的选择,也可以侧推旁敲问问明主是谁。


    明主麾下只要政治正确,一般都有个好归宿。


    如此既帮自己,也帮父亲,双赢。


    经过有理有据的分析,袁术没理由拒绝。


    所以,当天就开始运作,第二天袁澜就成了鸿都门学的学子。


    袁家四世三公,这种小事操办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大汉朝各地,还有不少有心人如同马云禄、袁澜这样,向着崔钧靠拢。


    这些变化即将改变未来的某些格局。


    对此,崔钧还毫无所觉,依旧写写日记,混混巡逻。


    正当他记录完一段,活动拳脚之际。


    “恶贼,看剑。”


    突如其来的袭击,直扑崔钧侧脸,寒光晃眼。


    长剑临身,崔钧不慌不忙一歪头,后跃闪避。


    学了王越的剑道三十八篇,腾挪实战技巧处于顶流。


    “不好,有刺客!”


    “保护大人。”


    附近侍卫察觉情况,大呼小叫乱糟糟跑来。


    “都退下,不得干扰本公主。”


    一击不成,一道人影拉开一段距离,持剑而立。


    众侍卫见到她不明所以,几个小头目面色一紧,苦着脸上前。


    “参见万年公主刘青殿下。”


    其余杂兵跟着倒地行礼。


    有一个机灵的小头目出声提醒。


    “崔统领,这是当今陛下亲封的万年公主,师从王越。”


    师从王越几个字重音,确实在真的提醒,但又不敢做得太过。


    崔钧领情点点头,又看向刘青。


    “万年公主,你为何偷袭我?”


    “我也是鸿都门学的学子。”刘青毫不在意偷袭的事。


    “那又如何?身为公主,袭击大汉朝官员,是在藐视律法吗?”


    崔钧脸色严肃,向前一步,微微形成逼迫之势。


    刘青一挺胸,冷声道:“你这家伙果然油嘴滑舌。”


    揉揉额头,崔钧一阵无语。


    神经病,明明是你偷袭在先,现在还说我的不是?


    “为什么袭击你,你心里没点数?”刘青脱口而出,“你居然敢……”


    刚准备质问董卓乱政之事,结果一股大恐怖环绕心头,脖子被掐住,仿佛再多透露一个字就会断头而亡。


    瞬间,刘青一颗心悬起,后背凉了一片,她明白无法对崔钧说出日记之事。


    崔钧眨眨眼,不解自己哪里没点数,从未和公主打过交道呀。


    这场袭击根本看不懂,总不能看他不顺眼吧。


    “哼,我看你在那里色眯眯傻笑,脑子一定有问题。”


    刘青从小在皇室长大,谎话张口就来。


    “是了,你在对鸿都门学的女子有非分之想。”


    “我要把你切了,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