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最后一位闺秀

作品:《四合院:五一年开局,逃荒四九城

    “周有光~”


    “周有光~”


    李天明在嘴里念叨了几句之后,在脑海中不断的检索着前世有关周有光这个名字的人物,


    突然他像是猛的想起来什么似的,看一下周正问道:


    “周连长,我能否斗胆问一下你的祖籍在什么地方?”


    “祖籍?”


    周正像是想到了很久远之前的事情,思考了片刻才回答道:“应该是江省吧,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四处奔波,不过在我的印象之中,我的祖籍应该就在江省。”


    李天明点了点头,


    那就对上了,难怪自己那天在新华书店看着各种外文书籍,对方会对自己这么感兴趣。


    周有光,现代汉语拼音之父,从五一年的时候便被调来四九城,现在应该在出版委员会任职,五五年的时候又进入到文字改革委员会,


    对方对自己感兴趣的,应该是看到自己学外语,


    由于抗战和老毛子援助的原因,如果懂得日语,俄语还算正常,但是对英文了解的人并不多。


    “天明,你就算给哥一个面子,今天晚上就到我家去吃一顿吧,你不知道,我那兄长这几天老在我的耳边念叨。”


    周正都快被烦死了,奈何那是自己的亲兄弟,又不能多说什么。


    李天明点了点头笑道:“我一个穷酸小子,能和周连长的家人一起吃饭是我的荣幸。”


    听到他说话,周正连忙摆了摆手道:“唉,别提什么荣幸不荣幸的,现在讲究的是人人平等。”


    “柱子!”


    “我今天晚上就不回来吃了,不用做我的饭。”


    “好嘞!”


    向着房间内的傻柱吆喝的一声,


    听到了傻柱的回话,才跟着周正一起向着南城走去。


    “周连长,你看第一次见面,我这不准备些礼物,恐怕不合适吧。”


    一路上李天明空着两个手有些尴尬,眼看着到了家门口,他也没找到什么符合自己身份的礼物送给对方。


    反倒是周正则是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你放心,我哥他不是一个势利的人,不在乎这些有的没的,你只要见他一面,这事儿也就算完了。”


    说着话,周正便推开了四合院的大门。


    “哥,哥,在家吗?”周正连喊了几句,随后便听到房间内传来一道浑厚男声:


    “你小子,我没去找你,你还敢过来找我。”


    随后便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走了出来,当他看到站在周正后面的李天明之后,脸上原本带着些的怒色,瞬间又转变成了笑容,连忙快步走了过来握住李天明的手。


    “你就是李天明吧?”


    面对对方的热情,李天明的脸上挤出一丝微笑,他总感觉对方像是知道什么似的。


    “老先生,咱们又见面了。”


    “对对,又见面了。”


    周有光的脸上带着些笑容,连忙向房间之内喊到:“允和,去做几个菜来,今天我要和天明小兄弟好好的喝上两杯。”


    随后便拉着李天明便朝着房间之内走去,


    周正此时立在门外,尴尬一笑:“好吗,我成外人了。”


    被一路拉着,不知所措的李天明随着周有光来到了房间之内,却发现这小小的四合院之内被周有光布置的充满了资本主义情调,甚至在客厅之中还看到了一台手磨咖啡机。


    看到李天明四处张望的神情,周有光笑道:“小友,你别见外,实不相瞒,以前我也是留过洋的。”


    “允和,快来,给小友尝尝你现磨的咖啡。”


    随着周有光的话音落下,便看到从里屋之内走出来一名女子,大约四十岁上下,身穿一袭优雅的长袍缓缓踱步走了过来,


    她的眼神明亮而深邃,宛如一泓宁静的湖水,岁月在他的脸上也留下了些许的痕迹,只不过她那发髻已经是一片雪白之色。


    看到这明显的特征,李天明便知道,对方便应该就是被称为龙国最后的闺秀,张允和女士。


    “您请用。”


    张允和的声音似乎能给人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


    李天明笑着刚接过了咖啡,便看到周正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


    “哥,你这是见了小友,忘了弟啊,嫂子亲手做的咖啡,我自己可还没有尝过几次呢。”


    周有光瞪了他一眼,随后说道:


    “跟你嫂子去厨房先忙,或者我和小友有些事情要商讨一番。”


    “哥,你这分明是偏心啊。”


    无论周正在外面再是怎么威严,可是如今的周家就有他们两兄弟了,再怎么说也得听自己这个哥哥的话。


    虽然口中说着不乐意,但是身体还是不自觉的跟着张允和去到了厨房忙活。


    “小友,你不必如此拘谨。”


    周有光脸上堆着笑,十分的和气。


    看到对方的举动,李天明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咖啡,开口问道:“不知道周老先生请我来是想做些什么?还是有什么话想要问我吗?”


    自己和对方显然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现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自己过来,还如此的热情,


    一切显得都有些诡异。


    ps:关于下水这种有争议的点,作者是反复查过资料的,


    其实很简单,真的在五六十年代,就能处理好下水,且做的好吃,一来它不会便宜,二来也不会到现在没有什么出名的老字号,


    你拿现在的眼光去看,【呦!京爷不会做卤煮,扯淡呢吗!】这本身就是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