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拳打保时捷,脚踩东丽

作品:《重生99做汽车巨头

    南山集团要在国内修建大规模的碳纤维工厂。


    这个事情的意义很不一样。


    第一个意义是能满足需求,因为华夏对碳纤维的需求越来越快,越来越大。


    第二个意义,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的建设,为从事材料行业研究的人树立了信心,外国人能做的,我们华夏人也能做,我们可能将来做得比他好、比他快。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审批和对接,自然都是从快、从简。


    在曹阳去考察的当周,就和各方敲定了在长安市修建1万吨产能的碳纤维工厂的项目。


    南山碳纤维正式的独立挂牌,将会把研发、生产都放在长安市。


    长安市免费提供1000亩的建设用地,并且还给与了前三年税收减半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相关的一些企业,主动的为南山碳纤维的建设开绿灯。


    厂房布局、设备运输、人才招募……


    南山碳纤维缺什么,人家就给补什么。


    并且没有在股份上提出什么要求。


    很显然,他们也算是对南山集团有做调查,知道南山集团不喜欢跟人合资建厂。


    所以南山碳纤维的第一座工厂,他们不打算闹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反正按照国内的碳纤维需求,这1万吨的产能,其实过个几年也许就不够用了。


    那个时候南山碳纤维再在国内修建第二座、第三座工厂的时候,机会自然还有很多。


    “曹总,你们这是大手笔啊。”


    “现在国内的碳纤维,九成都依靠进口。”


    “一旦这个工厂正式投产,立马可以变为九成需求实现国产。”


    “不过南山碳纤维的新工厂,生产的都是t700和t800的碳纤维,做的是高端产品。”


    “在中端产品方面,t300和t400的需求其实也是很旺盛的。”


    “越是高端产品,价格自然也是越高。”


    “国内目前还没有哪家企业实现了t300和t400的大规模量产,我们光威愿意出人、出钱、出地,跟南山碳纤维合作。”


    “你们只需要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提供t300和t400的技术,就可以获得合资公司30%的股份。”


    “曹总,光威的这个条件,绝对是非常有诚意的。”


    陈梁的执行力是很高的。


    想到了要找南山碳纤维合作,他立马就行动了起来。


    而初步了解了一下光威的情况,曹阳对这个拜访也充满了兴趣。


    这家公司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但是在国内民营企业里头,还是比较争气的。


    而陈梁提出来的条件,显然也是对南山集团做了一番研究的。


    不管是羊城华强厂还是星宇车灯,这些南山集团参股的企业,都是占股30%。


    而南山集团的合作方式也是提供技术或者设备等支持。


    这一次,南山碳纤维的合作项目,陈梁显然也是参考了同样的方式。


    “陈总,市面上t300和t400的价格之前一直都比较高,但是现在已经开始下降。”


    “等到南山碳纤维长安工厂的投产,它们的价格肯定会下降的更快。”


    “这就意味着光威做t300和t400的利润空间,没有现在那么大了。”


    “这个情况,你有考虑过不?”


    人家有合作的诚意,曹阳自然也不想拐弯抹角。


    不过既然要合作,肯定就要把情况说清楚。


    要不然到时候大家产生什么龌龊,那就不美了。


    “这个问题我自然是考虑到了的,不过哪怕是价格下降,对我们来说也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之前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现在只是逐渐的回归到了正常水平。”


    “材料行业,按理来说就不应该是暴利的行业,有个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已经是非常高了。”


    “像是宝钢这些钢铁厂家,人家的利润率都是个位数的。”


    陈梁从曹阳的话里面感受到了对方合作的一些意思。


    自然是更加积极的陈述了一下自己的考虑。


    两个人在会议室里头讨论了半天,就直接敲定了合作的意向书。


    光威将会参考南山碳纤维,在北方寻找一个合适的地址,修建一座年产1万吨的t300、t400的碳纤维工厂。


    南山碳纤维出技术,然后南山设备有偿的出售相关的设备给到光威。


    考虑到南山集团已经有南山碳纤维工厂,所以跟光威合作的这家工厂,直接就叫做光威工厂。


    很显然,曹阳是冲着挣钱去的。


    当然了,丑话说到前头。


    光威获得了南山碳纤维的相关技术之后,所有的碳纤维工厂,都需要给南山30%的股份。


    不允许自己独资去修建任何的碳纤维工厂。


    南山集团接连搞出两个大动作,刘天武就有点着急了。


    南山碳纤维长安工厂投资30个亿,放在2007年,绝对是大手笔了。


    这跟后世投资100亿以上的项目相比,还要重要。


    而光威的碳纤维工厂,作为国内第二座大规模量产的高性能碳纤维工厂,也很快就确定在北方的草原省修建。


    投资规模跟南山碳纤维的差不多,也达到了25个亿。


    这两个工厂要是放在羊城的话,刘天武觉得自己屁股下的位置,今年就能挪一挪了。


    “曹总,碳纤维工厂我们区里面虽然比较难提供那么多的土地,但是其实我们羊城还有许多地方有大量的土地。”


    “不管是东边还是北边,亦或是最南边,腾出个一两千亩地出来,完全不成问题。”


    “国内现在对高端碳纤维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一旦我们实现国产之后,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也可以凭借着价格优势,出口海外。”


    “所以其实现在的两个工厂,完全是不能满足全球高端碳纤维的需求的。”


    “你看是不是可以考虑在羊城再修建一个碳纤维工厂?”


    刘天武知道自己后面大概率是要去羊城市担任职务的。


    所以现在的眼界已经不局限于自己负责的区里。


    只要能够把南山碳纤维的新工厂项目放在羊城,以后任何是他的政绩。


    并且他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现在的两个工厂,满足国内的需求是差不多够了。


    按时满足国外的需求,却是完全不够的。


    任何一种材料,华夏实现国产之后,在国际上是一定有价格优势的。


    碳纤维这种高端产品也不例外。


    “领导,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


    “不过碳纤维工厂,本质上属于化工厂的范畴。”


    “羊城有一座石化工厂,已经引起了周边百姓非常多的不满,隔三差五就会传来石化工厂要搬迁的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修建一座碳纤维工厂的话,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周边居民的反弹。”


    “羊城的人口密度比较高,很难避免工厂附近会没有村落。”


    “再加上高性能的碳纤维材料,主要用在军工产业,而羊城在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少。”


    “把工厂修建在长安市,其实主要不是我个人的意思,而是听取了客户的意见之后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曹阳当然是要把锅给甩出去。


    再说了,他说的也是事实。


    虽然这里面也有南山集团想要走出羊城的意思,但是碳纤维工厂确实是不适合放在羊城。


    特别是南山碳纤维除了生产t700和t800这种高端碳纤维之后,实际上也会生产t1000这种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的碳纤维。


    将来还会生产t1100这种完全用于军事用途的材料。


    这里面,t1000和t1100都是需要高度保密的。


    甚至t800的生产也都是尽可能的不去宣传,至少这几年不去宣传。


    让大家都以为南山碳纤维只生产t700的产品。


    “你说的也对,高端碳纤维确实是不适合放在羊城。”


    “不过我们羊城不适合的话,岭南省还是有不少地方可以考虑的嘛。”


    “特别是t300和t400这些中端产品,保密要求应该没有那么高的。”


    刘天武可不是那么容易死心的人。


    虽然不能把碳纤维工厂留在羊城,但是能够留在岭南省的话,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他是有信心将来自己能够成为岭南省的一名领导的。


    一个新工厂修建,过个几年正是开始爆发产能的时候呢。


    甚至到时候扩产的时候,自己还能去剪彩呢。


    “t300和t400的项目,目前我们是跟光威进行了合作,短期内可能没有相关的产能需求。”


    “不过将来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扩产,我一定优先考虑在岭南省选址。”


    曹阳知道自己要是连大饼都不画一个出来,刘天武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想着岭南省作为出口贸易的重要省份,将来如果面向海外出口的业务,确实是可以考虑放在岭南省去生产。


    像是最西边的地市,就是值得考虑的。


    将来不管是宝钢还是巴斯夫,都在那里修建了工厂。


    “曹总,你这话我可是当真了哦。”


    “上面也有不少人等着我去汇报呢。”


    刘天武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的说道。


    有了曹阳的这话,他也算是可以交差了。


    反正区里的gdp,这几年肯定都是能够稳坐羊城第一的。


    他个人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招商引资的压力。


    当然了,要是将来更进一步之后,考虑的东西不一样了,那就另说了。


    不过,曹阳这段时间完成了碳纤维的布局,算是心满意足了。


    他的竞争对手可就难受了。


    “社长,我们华夏分公司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南山碳纤维在羊城的工厂目前已经具备年产几百吨的t700的能力。”


    “并且t800的产品,他们大概率已经摸到了门槛了。”


    “要不然不会一口气就投资30个亿人民币在长安市修建年产万吨的碳纤维工厂。”


    “这对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供需关系,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近藤太郎心情颇为沉重的跟社长佐贺奴汇报着消息。


    这个消息,比他们想象的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华夏人的动作太快了。


    华夏速度太吓人了!


    “美利坚赫氏那边,现在有什么动静吗?你跟他们联系了吗?”


    碰到这种问题,佐贺奴立马就想到了太平洋另外一段的竞争对手。


    虽然东丽在碳纤维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美利坚赫氏在高端军工产品方面,市场占有率反倒是比东丽更高。


    美利坚的那些厂家,不管是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防务,还是雷神。


    它们都是赫氏的主要客户。


    这种情况下,南山碳纤维要进来打乱市场局面,东丽肯定是要跟赫氏联手商量对策的。


    甚至东瀛的其他几家碳纤维厂家,东丽也都准备约他们出来一起开个会,商量一下对策。


    “我跟他们联系了,但是赫氏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在意。”


    “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卖给特定的客户,哪怕是华夏能够生产类似等级的碳纤维,也对他们的生意没有太大的影响。”


    “并且我听到了一个风声,据说他们的t1100级别的材料,在实验室里头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也许将来他们会比较我们更快的推出这种新材料。”


    “社长,美利坚的材料厂家,一直都是走的高端路线,他们喜欢研发一些新技术来不断的淘汰利润率不高的产品。”


    “对他们来说,t700就是一个快要面临淘汰的产品。”


    “南山碳纤维掌握了t700的生产能力,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近藤太郎这么一说,佐贺奴的脸色一下就不好看了。


    他还指望着美利坚赫氏帮助自己对付南山碳纤维呢。


    但是现在听部下那么一分析,他知道没戏了。


    说的不好听一点,东丽本来就是赫氏的竞争对手,民用市场几乎都被东丽给抢走了。


    赫氏的产品价格比较高,在民用市场上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南山碳纤维现在才启动新工厂的建设,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才能投产。”


    “趁着这段空隙时间,我们跟东邦和三菱好好的商量一下,看看如何把南山碳纤维的t700业务给搞黄了。”


    “我们可以联合起来进一步的进行降价,甚至等到南山碳纤维的产品大量的生产之后,我们直接以成本价去出售t700。”


    佐贺奴现在只能想到这个老招数了。


    你做不了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就高价挣钱,你爱买不买。


    你可以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就降价,降到你无利可图,经营不下去。


    反正对于东丽来说,t700产品他们已经生产十多年了,各种厂房设备摊销,都是可以直接去掉。


    佐贺奴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东丽的成本会比南山碳纤维低。


    毕竟,一种新材料的成本里头,研发分摊和设备分摊的占比是非常大的。


    哪怕是华夏的人工有优势,他也不觉得能够覆盖这些分摊。


    “只能是这样子了。”


    “不过,我们要不要也考虑在华夏修建一座t700的碳纤维工厂?”


    “到时候各项生产成本都跟南山碳纤维差不多,我们就可以更有底气的跟他们打价格战了。”


    一直以来,东丽的碳纤维都是在本国生产,还没有在华夏建厂的打算。


    但是现在的情况变化了,规划自然也是需要调整。


    “华夏的碳纤维市场增长的非常快,绝对是我们不能放弃的市场。”


    “你的这个提议,可以好好的去检讨一下。”


    佐贺奴虽然很不愿意走到这一步,但他的理性还是占据了上风。


    碳纤维业务虽然不是东丽唯一的业务,却是利润贡献的大户。


    那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要不然他这个社长,屁股下面的位置就要保不住了。


    无形之中,南山碳纤维的出现,也为华夏的招商引资工作做了一定的贡献了。


    不过,因为南山碳纤维的出现而烦恼万分的,绝对不只是东瀛东丽。


    保时捷的ceo魏德金,看着日内瓦车展的一些安排,心情也是很烦闷。


    星辰汽车带着紫微星、仰望和星空来参展,宣传攻势已经开始了。


    别以为只有华夏人惜命,人家欧洲人也是一样的。


    星空跑车发生车祸,撞到了桥墩上面,车头车尾都废掉了,但人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个新闻,不仅在国内可以用来宣传,在国外也是一样可以用的。


    只不过是宣传的力度没有办法跟华夏内部那样大。


    但是让一直有关注星辰汽车的保时捷知道这个事情,还是没有问题的。


    “沃尔夫冈,我们评估了一下,如果新款的911跟星空一样采用大量的碳纤维,那么成本会大幅度的上涨。”


    “到时候我们的售价可能需要翻一番才能覆盖这些成本,这是难以承受的。”


    了解到星空跑车的各项性能之后,保时捷也是买了一辆星空回来拆解研究。


    其中混动系统和碳纤维零件是他们研究的重点。


    奈何研究结果不容乐观啊。


    “星空跑车现在除了品牌力还比不上保时捷,其他已经全方位的碾压911了。”


    “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针对这个局面,公司经营层需要拿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出来。”


    “否则今后的业绩会越来越难看,董事会也许会考虑更换经营层。”


    沃尔夫冈很是不客气的威胁魏德金。


    你干不好,就有可能要滚蛋了!


    董事会请你来负责公司,可不是来混日子的。


    这让魏德金的压力一下就变大了很多。


    这几年,保时捷在华夏市场的增长是非常快的。


    要是丢失了华夏市场,虽然不至于过不下去了,但是财报肯定不好看。


    公司还想着将来能不能蛇吞象的把大众汽车给收购了呢。


    要是财报不好看,很多事情都是会受到影响的。


    “我再去跟研发和采购领域的人员一起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案来应对星空跑车的威胁。”


    魏德金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