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瞧瞧你办的什么事儿

作品:《朱橚朱元璋干了这瓶老干妈

    至此,秦淮河船闸再也没被收归国有。


    朱橚等人也终于能正大光明的收上过路费。


    朱元璋以吊死在船闸上相威胁,朱橚勉为其难把那副“我哥是太子,我爹是帝皇,没我地位高,就别跟我狂。”极其嚣张的对联撤了下去。


    当然


    朱橚也没饶过朱元璋,以十倍千年杀相威胁,让朱元璋亲笔写下了“插队可耻,排队光荣,奉旨收钱,谁敢不从”的亲笔提书。


    至此,朱橚的商业帝国算是正式拉开帷幕。


    朱橚借着船闸分流的便利。给金陵城内的秦淮河划分人货船道。


    河两边三五米只准走栽人的船,河中间十几米只准走栽货的船。


    所有的船只能靠右行驶。不能随意变道儿。


    规矩立下之后,秦淮河的交通状况好了许多,哪怕是比以前多一倍的船,大家都井然有序,撞船落水的事故少了许多。


    大环境好了,


    朱橚着手组建自己的生意。


    首先,就是不起眼的公共乌篷船。


    金陵城内河流不少,坐着船可以到达金陵任何一条街道。


    以往单独租一辆乌篷船价值不菲,百姓们哪怕知道坐船方便,也都是攥紧钱袋走路来回奔波。


    现在好了,


    朱橚按照金陵城的实际情况划分47个站点。只要你在特定的地点等。花上一两文就能轻松到达金陵城任何一处。


    这项生意极大的方便了金陵城百姓的出行,受到金陵城百姓的一致好评。


    其次就是朱橚在金陵城建立的十六个码头。


    要说公共乌篷的生意是为了便民。那这十六个码头的建立就是为了便商的同时方便自己获利。


    朱橚规定。


    但凡商船必须在他建好的码头卸货,货物必须存放在码头建造的仓库。


    如果是金陵城内的商人在外采购的货物,税款交齐之后,五日内凭借税款单来提货。仓库不收钱。


    可要是还没找到买家的行商。五日免费期之后,就得按照仓库的大小续时缴费!


    当然,仓库的费用并不高,远比以往行商们雇人护卫要低的多。火山文学


    行商也乐得将货物放朱橚的仓库,让朱橚保护货物的安全。


    而且最重要的是啥。


    在朱橚码头这儿能更快的将货物卖出去。朱橚在码头附近开了许多茶馆,饭庄,各个都是谈生意的好去处。


    只要你在咨询处登记信息。


    这些茶馆,饭庄,就会将你货物的信息挂出去。你在茶庄里品着茶就有人登门买你的货,谈笑间就把生意给做了。


    这可比苦哈哈没头苍蝇的在金陵城乱撞强多了。


    当然了,登记信息不是免费的,成三破二的中介费必不可少。


    不过,就算交钱那些商人也愿意。


    行商在外做生意最怕啥?


    一是货卖不出去。二是碰到骗子。三是怕花高价钱买到歹货。


    可在朱橚这儿,只要你交中介费,任何意外他们都管了。


    甚至你的货真卖不出去。也能将自己的货用一个合适的价格卖给码头!


    朱橚收了钱的。


    办事儿绝对靠谱。


    就此,朱橚大赚特赚。没人说朱橚不好。


    饶是那些被朱橚堵门揍儿子的御史,这几日也憋着嘴不弹劾朱橚。


    不是他们不想弹劾。


    实在是除了与民争利这一点儿,没啥可说的啊!


    再者说了,要是他弹劾朱橚的消息传到宫外,朱橚不得带着他几十个小弟,天天堵他家门啊!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两个月时间过去。


    此时,已至隆冬。


    大雪纷飞,空气中的寒气冻的人直哆嗦。


    站在屋外撒泡尿,都能变成冰。


    皇宫大内。


    朱元璋穿着熊皮大氅,抱着火盆不撒手。手里还攥着一张墨香四溢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