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帝王心术!(求订阅)

作品:《大秦国相

    离开咸阳宫。


    李斯跟冯去疾后背已然湿透。


    两人心有余悸的站在殿外,脸上充满惊魂未定之色。


    直到此时。


    他们才堪堪想明白一些事。


    他们其实一直都在被始皇暗中各种摆布。


    冯去疾深吸口气,心有余悸的看向李斯,苦笑道:“陛下的威势越来越重了,我们这几日都过于关注殿下了,却是险些忽略了陛下,诚然,殿下在这一年内变化很大,但在我等没有察觉到的地方,陛下同样转变很大。”


    “而且陛下的心思越来越深,越来越难以捉摸了。”


    李斯沉默。


    他同样心生感慨。


    他其实一直都以为殿下是替陛下张目,只是陛下有些事不便自己说出,借殿下之口告诉给群臣,但方才看到那份奏疏的时候,才猛然惊醒,自己恐猜错了。


    他猜错的并不是人。


    而是事!


    陛下的确想要解决军功爵制的积弊。


    而且很早陛下就想解决了,只是一直没有想到办法,这次殿下提出了几个可行之策,却是仿佛给了陛下一个解决的办法。


    然大秦现在根本就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


    他们清楚。


    陛下同样也清楚。


    因而刚才在朝堂上他们才敢直抒胸臆,直接道出扶苏那几条政策的弊端,但等到陛下将那份奏疏拿出来,他才陡然明白过来,陛下根本就没有想去直接解决军功爵制的问题。


    甚至


    殿下前几日召集群臣商议只是幌子。


    借口!!!


    陛下真正想做的是解决军队内部可能存在的隐忧。


    但谁又敢说,扶苏说的,不是陛下的真实想法?


    而这便是陛下的厉害之处。


    冯去疾凝声道:“现在其他朝臣恐都在忧心焦虑殿下提出的那些方法,但殊不知,我等都被殿下给摆了一道,从始至终那都只是陛下关起门来的想法,并不能认作是陛下的心思。”


    “只是我们前面都误以为是陛下的想法了。”


    “而这一开始就错了。”


    李斯看向冯去疾,迟疑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我并不认为是错了,只是事有轻重,军功爵的事的确很重要,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其实并不算很棘手,然这只是现在,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这样,那些政策在我看来,最终都会落实下去。”


    “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李斯继续道:“这几日的情况从始至终都只是一次试探。”


    “有殿下对我等的试探,也有陛下对政令的试探,更有我等对陛下跟殿下的揣测。”


    “只是我们一直会错意了。”


    “而且即便到现在,恐还有很多人没反应过来。”


    “解决军功爵制的确是个借口。”


    “陛下的真正心思是解决军队中可能存在的隐患。”


    “但这个借口真的只是借口?”


    “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倒是认为这恐是君上的真实想法。”


    “也是真实意图。”


    “只是我等清楚,陛下也一定清楚,现在天下不适合大动,所以最终只能略微搁置,但看似最终仿佛只是随口一谈,然实际恐并非如此。”


    “军队将领的转职未尝不是陛下做的先行尝试。”


    “只是一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看不透、猜不出。”


    “最终却是落到了我等肩上。”


    闻言。


    冯去疾似意识到什么,脸色陡然一变。


    他凝声道:“李丞相之意,殿下所说恐才是陛下真正想做的,而我们后面看的奏疏,只是朝廷走出的第一步?”


    李斯点了点头。


    他目光深邃,抬头望着天穹,沉声道:“这便是陛下的厉害之处啊。”


    “从头到尾都没有否定,但也没有肯定,一切只能靠我等自己去猜,若是有人真不把这些当回事,日后出了岔子,恐根本就不好给自己脱罪,因为这些事殿下早已告知。”


    “但若将此事太当回事,途中出了什么问题,罪责同样在自己身上。”


    “陛下的性情越来越难揣测了。”


    冯去疾心神一凛。


    这大半年朝廷的变动其实不小。


    而且陛下有意无意也透露出对当下朝堂的不满。


    冯去疾问道:“李丞相,你认为此事最终会如何解决?”


    李斯轻笑一声,似根本没放心上,淡淡道:“冯丞相,你眼下就当局者迷了。”


    “从始至终这件事是何人提起的?”


    “自是殿下。”冯去疾没有任何犹豫直接道出。


    李斯点头道:“殿下眼下可有决定国家大政的权力?”


    冯去疾摇头。


    扶苏现在虽为大秦储君,但朝廷大权依旧被始皇牢牢抓在手中,扶苏岂有决定国家大政的权力?


    想到这。


    冯去疾也一下明白了。


    他苦笑道:“多谢李丞相开解。”


    他前面只是脑袋有些浑浑噩噩,现在已完全想清楚了。


    这次扶苏提出的办法,都是私下相会的,本就不会公之于众,而且陛下后面给看的奏疏也说明了,这件事最终只会在小范围内去解决,并不会真的广而告之。


    殿下后续筹集的事务府,也只是专司军中将领转职之事。


    从始至终此事都跟他们没有关系。


    他们只是被告知了。


    但也仅此而已。


    然就是这个被告知,却让他们陷入到了两难。


    李斯摇摇头,沉声道:“眼下此事的确跟我等无关,但我们却不能有丝毫掉以轻心,因为不知何时,此事就会变成真的,到时我等若是不能应付得当,恐怕在朝中恐就不安稳了。”


    李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冯去疾连忙点头。


    李斯目光深邃的看向天空。


    心中思绪翻飞。


    始皇的身体前段时间就传出有问题,只是在几天后,很多人以及他都认为这只是一个借口,为了推扶苏上位,只是到现在,他心中渐渐存疑了。


    若是陛下真的身体出了问题呢?


    而胡亥在南海又遭遇了一场袭杀,那就注定会让始皇生出担忧,为了扶苏日后能平稳上位,也为了帝国的长久稳固,始皇定会将军队的一些隐患给扼杀掉。


    但军队真正的隐忧源于军功爵制。


    这不是短时能扭转的。


    所以才有了扶苏的两次召见朝臣。


    那些话看似是扶苏说的,未尝不是陛下想告诉给他们的,同时陛下也是想借此告诉他们,今后朝廷的风向变了。


    目下陛下还有余心让扶苏稳扎稳打的去做调整,但等到陛下的身体日渐恶化,到时陛下还会这么沉得住气?还会继续追求平稳?


    不可能的。


    他对陛下很了解。


    陛下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向来是不顾后果跟影响的。


    陛下看重的从来都只是结果。


    所以才有了这几日的这番‘君臣之会’。


    冯去疾点头道:“那我们这几年,其实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为日后大规模推行‘入学’、‘为吏’、‘赐氏’做一些先行准备,避免日后真的需要时,我等捉襟见肘。”


    李斯颔首。


    两人看了看四周,快速迈步离开了。


    只是步子都略显沉重。


    虽然这件事没有最终敲定,却已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他们胸口,让他们不得不时刻警惕,不过他们比其他人好一点,至少他们已反应了过来,其他朝臣可未必。


    咸阳宫。


    嬴政面色很平静。


    他让宦官将李斯冯去疾看的奏疏重新收回案上。


    这件事已经结束了。


    所有的一切都只流于言表。


    朝廷接下来真正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将军中的隐忧解决掉。


    至于嵇恒提出的办法,嬴政同样颇为心动,但他也很清楚,现在还不到时候,而且牵扯太大,稍微控制不好,就可能累及自身,因而他不会轻易去推行的。


    但当下不适合。


    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


    所以他借扶苏之口,将这些事告诉给了朝臣。


    他要让朝臣心中要有数。


    而这便是帝王心术。


    通过一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话,让朝臣疲于奔命,陷入到各种猜疑之中,最终不得不努力的去多做事,以避免最后陷入麻烦。


    嬴政望着案上的奏疏,目光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嵇恒给出的解决之法他看过。


    的确有可行之处。


    只是他对嵇恒始终存有戒心。


    嵇恒这个人想法有些太过恐怖了,似乎无所不能,对政治之道十分熟稔,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也不像是一个未踏入朝堂的人。


    他跟韩非也不一样。


    韩非的确对君主专制有很深的理解。


    但韩非终究只算一介书生,擅长书写文章,并不适合踏入朝堂,一旦踏入朝堂旋涡,就很容易失去原本的理性,变得平庸。


    然嵇恒却给人一种很老谋深算的感触。


    分明没有踏入朝堂,却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还对朝臣的心理算计的很是分明,甚至有时还在有意无意的算计自己,只是用的自己比较受用的方式。


    但这依旧为嬴政所不喜。


    他很讨厌这种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


    尤其是嵇恒给出的解决之法,他也曾想过做出改变,但最终却只能继续沿袭着嵇恒的办法,不然中间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而这次嵇恒提出的解决之法,更是让嬴政心生担忧。


    因为嵇恒想改变的东西太多了。


    日后会将大秦变化成什么样子,就连是他都无法预测,而且之前在狱中时,嵇恒就不知一次的说过他的志向在于‘变国家,变治道,变生计,变民众’。


    眼下在嵇恒的一步步操持下,大秦已开始沿嵇恒预定的方向前进了。


    这更是让嬴政暗生惊怒。


    所以有时他会刻意的将一些事压一下,只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最终还只能求助于嵇恒,这段时间他改变了想法,仅靠他个人或许是不足够的,那便让朝臣也加入其中,他倒想看看,嵇恒的才智是不是真就那么妖孽,集合大秦整个朝堂之力,依旧不能撼动分毫?


    他要做隐于幕后的人。


    让嵇恒跟朝臣暗中相争,让他对局势看的更清楚,从而做出更有利的抉择。


    嬴政双眼阴翳的看着案面,冷声道:“嵇恒,朕不知你究竟有何居心,但大秦是朕的大秦,你的一些想法朕很欣赏,只是你太聪明了,而且你让朕实在看不透啊。”


    “朕又岂能事事如你所愿?!”


    嬴政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抹冷色。


    他大袖一挥,已重新调整好心神,朝殿外高声道:“来人,去把李信给朕召来。”


    随着殿外一阵脚步声,咸阳宫外安静下来。


    嬴政没有对嵇恒多想,把所有心神都集中在对南海大军的处置之上,之前不便于急着出手,但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当对南海进行处理了。


    军队是不容有失的。


    分毫都不行。


    另外之前一直没想好如何处置,但嵇恒给出了解决之法,而且很得体合适。


    过去军队若发生变动,朝廷第一反应是对为首的将领做出处置,不过嵇恒的做法却不尽相同,他针对的是中下层的军官,将这些中下层军官给调离,中下层军官实则才是军队真正的控制者,一旦被调离之后,军中将领对军队的控制力无疑会大大减低,无形间减少了军队兵变的情况。


    如此朝堂也能就此做出后续动作。


    一个将领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的心腹也是有限的,没有了心腹在旁,就算有将领有心作乱,也只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嵇恒给出的办法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也才是真正的控制之法。


    很快。


    李信就到了咸阳宫。


    看着李信满头银发,嬴政也颇感唏嘘。


    当年伐楚失利,对李信的打击太大了,自此彻底一蹶不振,虽后面也参与了几次战事,但再难恢复之前的意气风发,整个人消沉了很多。


    嬴政看了李信几眼,声音平和道:“李信,朕这次召你回来,主要是为了一件事。”


    “南海!”


    “你在军中或在咸阳当听过一些消息,胡亥在南海遭遇了一次袭杀,朕这次要交给你的,就是担任南海大军的副将,协助赵佗完成夷灭瓯骆地区,让南海彻底归复太平。”


    “另外.”


    “就是辅佐扶苏整顿军治。”


    “朕不希望南海大军再发生类似的事。”


    “你明白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