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长生殿之谜

作品:《寒门贵医

    “我在那里停留了半月之久,他们隔三岔五就会让我体验一番极乐世界的美妙。”


    古天河继续道:“体验完,就问我感受,愿不愿意加入长生殿。”


    “反正就是许诺了很多很多的好处。”


    “像什么高官厚禄,美女佳酿,金银财宝等等,比比皆是。”


    “最后我实在忍受不住诱惑,才答应了他们。”


    “然后他们就把我提拔为长生殿的神使,交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蛊惑陈同造反。”


    “那会陈同还不是豫州王,我也不是陈同身边的幕僚。”


    “加入长生殿之后,陈同就被陛下册封为豫州王,担任豫州州牧,去封地就任,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被任命为陈同的幕僚,跟随着他一起来到豫州。”


    “每次跟随豫州王回京述职,或者是小的回老家探亲,都会被长生殿召见,去极乐世界享受一番。”


    “小的也就渐渐被彻底迷惑住了,唯长生殿的命令是从。”


    “呵呵。”


    阮文迪冷笑一声,多有不屑。


    先前古天河说长生殿的时候,阮文迪还以为是什么庞大的组织呢。


    现在看来,不过是隐藏在背后搞鬼的龌龊小人。


    否则的话为何不敢暴露呢?


    真大范围招收门人,凭借廖家的关系,肯定能捕捉到一二。


    还有徐天华。


    那可是陛下身边的宠臣,他为何也没有听说过长生殿呢?


    至于享受极乐,八成就是幻觉。


    不,肯定就是幻觉。


    毕竟古天河说了,他在极乐世界当了皇帝。


    皇帝是什么?


    那是一国之君,是天下共主,能说换就换吗?


    而美女如云,金山银山等等之类的,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哪来那么多的美女让你消遣?


    又去哪搞那么多的金银?


    都是幻觉。


    若是以前的阮文迪也想不到这点,可跟着先生之后,先生空闲之时也给他们普及一些医药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毒。


    而毒以砒霜为最,其次便是曼陀罗。


    曼陀罗便是一种能致幻的药物,也能使人沉醉不醒。


    江湖中常用的迷药,其中便含有大量的曼陀罗。


    不过大未王朝禁药,对医者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导致这些药物慢慢的只在医者范围内流传,旁人很少得知。


    古天河不知内情,所以着了道。


    真是个可怜之人。


    “既然你多次进入长生殿,应该知道进入之法吧?”


    阮文迪问。


    这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古天河是被抓住了,但他背后的长生殿才是陈同造反的幕后主使者,才是关键人物。


    能找到,必定是大功一件。


    连阮文迪都心动的大功。


    “小的不知。”


    古天河再次摇头,“每次小的想要进入长生殿,就会去天下第一楼。”


    “接头人是谁?”


    “小的不知。”


    “没有接头人,他们怎么判定是你?不会弄错吗?还是说所有进入天下第一楼的人都会被长生殿找上?”


    “那不可能。”


    古天河反驳道:“长生殿的挑选非常严格,并非什么人都有那个资格进入。”


    “至于弄错,也不会,我们彼此之间都联络的暗号。”


    “什么暗号?”


    “天下第一楼红烛阁,点一壶上好的千里醉,喝完,再点三根红烛,躺下休息,然后就会被带入长生殿。”


    “长生殿都有哪些职位?除了神使,还有什么?”


    阮文迪又问了一些问题,古天河也都老老实实的回答。


    但所知甚少。


    别看他是神使,也仅仅知道神使上面还有一个神尊,下面有什么,完全不了解。


    他就是一个光杆的神使,独自在执行任务。


    或者说神使就是长生殿最底层的成员。


    阮文迪见再逼问不出来什么信息,就把他暂且收押,待见到先生的时候,交由他处理。


    北方的夏泉跟阮文迪布局差不多。


    在得知汴梁郡一些官员的家眷被人控制,就猜测出来可能是左志刚和阮文迪抢了先。


    他也没有去抢人家的功劳。


    而是带领着茅十八把手下士兵分成好几路,把守着一些重要的官道,拦截出逃的官员。


    “冲啊,杀啊。”


    终于,在第三日的时候,大军赶到了汴梁郡。


    李延尖锐的嗓音就没有听过。


    “所有叛军都给咱家听着,投降者,非但不杀,咱家还会向陛下求情,让陛下开恩,饶尔等不死。”


    “若顽固抵抗,咱家现在就带着人砍了你们的脑袋,诛你们九族。”


    大军有很多人。


    从晋城踏入豫州地界,李延只带领了三万将士。


    跟豫州王陈同一战,虽死伤了一部分,但却也收拢了陈同麾下的将士,土匪等等,足足三万余人。


    此时大军竟有五万余人。


    虽有一些人跟随着跟随着就不知道跟随到哪里去了。


    但也有增加。


    比如附近被压榨的快要饿死的老百姓。


    他们得知陛下带领大军剿匪,平叛,要还豫州一个太平盛世。


    竟主动投军,要帮助陛下,重建他们的家园。


    这不,来到汴梁郡州城之外,老百姓就闻风而动,站在城门外,大开着城门,迎接李延。


    欢庆程度,犹如过年。


    李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里被绑着一人。


    正是要代替赵平前往晋城给陛下送信的太监阿大健。


    他非常纳闷。


    按照原本的想法,这一路绝对有很多伏兵在拦截送信之人。


    可他走了两日,愣是一波伏兵也没有碰到。


    倒是听到陛下已经进入豫州,在山阳郡剿匪。


    然后向河南郡进发。


    同时也听说豫州王陈同携带兵力去河南郡相迎。


    这……必须要阻拦啊。


    否则他们一旦见面,陛下危矣。


    所以阿大健立刻改道,往南进入河南郡。


    等他跑过去,战斗已经打响。


    陈同也已经被活捉。


    豫州的本部官员,土匪等人都在突围。


    唯有阿大健反其道而行之,然后就被李延抓了个正着。


    直接就当成反贼,差点把他脑袋砍了。


    好在阿大健及时说出名字,要求见陛下,有重要的事情禀告。


    “区区一个打杂的小太监,你有什么资格面见陛下?”


    李延不屑,嘲讽一番,就把他压下去了。


    阿大健也不是个安分的主。


    虽投靠了赵平,可这次任务总得立点功吧?


    不然就算真的踏入西坪村,自己也很难有什么号召力。


    到时候连手下人都号令不住,还怎么治理一郡之地?一州之地呢?


    立功,就需要说服李延。


    阿大健没有隐瞒,把自己所猜测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当然,阿大健并没有透露赵平的信息。


    毕竟他也不清楚赵平跟李延,跟皇室的关系如何。


    虽然赵平一心在救陛下。


    可万一陛下不领情呢?


    按照阿大健所说,他奉命传旨,驱赶赵平去榆关先锋营送死。


    结果来到豫州的时候,碰到了土匪拦截。


    侥幸不死,却不敢再从豫州经过,改道南下,进入荆州走水路,到扬州,再北上,穿过徐州,抵达青州东海郡。


    然而当他到达云安县的时候,得知赵平在青州剿匪。


    又赶赴青州。


    来到青州之后,得知赵平已经返回西坪村了。


    又只得调转马头去西坪村。


    然而仍旧扑空。


    赵平去了临海县抵御海寇……总之,阿大健一直在路上折腾,连赵平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后来听说陛下要亲征去豫州剿匪,但豫州王叛变,打算造反。


    担心陛下有难,放弃传旨任务,特意来豫州,面见陛下,让他小心点。


    嫌疑是解除了,但李延并没有打算放过他。


    最起码也是一个传旨不利的罪名。


    阿大健继续道:“李公公,眼下不应该死战,应该用计策。”


    “你还懂计策?”


    李延冷笑道:“此局何计能破?”


    “攻心。”


    阿大健说:“陈同被擒,反贼无主,心肯定没法凝聚在一起。”


    “你也看到了,他们往往都在往外拼命冲杀,并不是想要反叛朝廷,而是在逃命。”


    “跟随陈同造反的主谋,肯定活不成了。”


    “但豫州的将士呢?”


    “被召集起来的土匪呢?”


    “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真心想要造反的呢?”


    “何不给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让他们改过自新呢?”


    “也就是几句话而已,却能减轻我方将士的损伤,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全交由陛下定夺。”


    “最起码你暂且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也不算食言。”


    李延越听眼睛越亮,暗自点头,然后开始用他那尖锐的嗓音喊话。


    不外乎降者不杀云云。


    结果还真奏效。


    战局轻易稳住。


    李延整顿队伍,追杀逃走的反贼,一路来到了汴梁郡。


    此时再看阿大健,李延竟有几分欣赏。


    但并没有多言,而是率队进入汴梁郡州城。


    眼下捉拿反贼为第一要务,其他的待见到陛下再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