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张大爷

作品:《四合院,正阳门下的自在生活

    “那边都被我扫过了,走吧,咱们去下一个村子。”


    “好。”


    这个村子差不多被杨玉坤和韩春明各扫了一半。


    俩人都没有兴趣继续去扫被对方扫过的地方。


    因为他们俩都知道,已经被对方扫过的地方,基本上不太可能再淘出好东西。


    俩人当即从村子离开,继续赶往下一个村子。


    “小坤,天不早了,要不咱们今天晚上就在这个村子找一户人家住下吧?”


    “行啊。”


    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杨玉坤和韩春明都没淘到什么好物件。


    并不是被人捷足先登了。


    这个村子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子,没有什么流传下来的好东西。


    此时此刻。


    俩人已经逛了一天。


    眼瞅着天马上就要黑了,俩人当即决定在村里借宿一晚。


    “咱们去村东头那个大爷家借宿怎么样?”


    “行啊。”


    “走着。”


    这个村子东边有一户人家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一个人住。


    杨玉坤和韩春明俩人刚才还在这大爷家讨水喝,陪这大爷聊了有半个小时。


    俩人当即决定,去村东头的大爷家里借宿一晚。


    “张大爷。”


    “谁啊?


    “张大爷,是我们不啊。”


    “小五子,小坤,是你们这两啊,还有事吗?”


    “是这样的张大爷,天快黑了,我们想在您家借宿一宿,不知道方不方便?”


    “在我家借宿,当然方便,只要你们不嫌弃。”


    “谢谢张大爷,我们给您付住宿费。”


    “什么住宿费,不用,反正我这儿也有一间房空着,之前是我儿子在住,这小子在部队好多年都没回来了,一会儿我去给你们收拾一下。”


    一听杨玉坤和韩春明要给他住宿费,张大爷连忙摆了摆手,表示不用。


    就借宿一晚而已,谈什么钱啊。


    他是退役军人,他儿子是现役军人,导师说过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收钱。


    “小五子,小坤,你们俩在我们村没淘到什么有价值的老物件吧?”


    “没有。”


    “我们村的历史不长,也就两百多年,当年老祖宗为了躲避战乱迁到这儿来的,一代一代开枝散叶才有了我们这个小村子,要说我们村子最有年头的物件,那就只有我们老祖宗那块墓碑了。”


    韩春明笑道“张大爷,这可不敢要,我们也不是什么物件都收。”


    张大爷笑道“你们俩还没吃饭吧,我去做晚饭。”


    “没呢,张大爷,我去帮你。”杨玉坤跑去给张大爷打下手。


    他上辈子就是在农村出生长大,六七岁就开始帮家里做饭割猪草煮猪食喂猪放牛。


    小时候没灶台高,就在脚底下垫上一把凳子。


    所以对于农村的柴火灶,杨玉坤很是熟悉。


    “没想到你这城里的孩子,居然还会用乡下的柴火灶,做饭也这么熟练。”


    见杨玉坤手脚如此利落,张大爷颇有些意外。


    他们村之前也来过知青,很少有干起活来像这孩子这么利落的。


    “张大爷,我可是从十岁开始就自己独立生活了,这对我来说小意思。”


    “你爸妈呢?”


    “去世了,我父亲跟你一样也是军人,六二年打阿三的时候牺牲的,是烈士。”


    “好孩子,苦了你了。”


    张大爷没想到这孩子还有这么令人动容的身世。


    “这么多年我都已经习惯了,张大爷,您歇着,我来做。”


    杨玉坤让张大爷一边歇着,接过了做晚饭的活。


    “咯咯咯……。”韩春明拧了一只鸡进屋“小坤,快,烧水杀鸡。”


    “小五哥,哪儿整的?”


    “买的。”


    刚才在村里逛的时候,韩春明发现村里有一户人家养了三只鸡。


    见张大爷家没什么菜,可能不够他们三个人吃,便跑到这户人家买了一只鸡。


    因为是正在下蛋的老母鸡,一开始人家还不肯卖。


    他好说歹说,加钱足足花了三块才人家才卖给他。


    张大爷说道“正在下蛋的鸡,杀了太可惜了。”


    “确实有点可惜,小五哥,要不这鸡就先不吃了?”


    “可我买都买回来了?”


    “让张大爷养吧,留着下蛋吃。”


    “好吧。”


    韩春明买回来的下蛋老母鸡最终还是没杀,留着给张大爷养,就当他们今晚的住宿费和伙食费。


    一开始张大爷还不要,还说要给他们买鸡的钱。


    俩人好说歹说,张大爷才把这只下蛋老母鸡收下。


    鸡肉没吃成,杨玉坤炒了一个土豆丝和大白菜,就着整了两大碗红薯饭。


    “小五子,小坤,床我给你们铺好了,老头子我就先去睡了,有什么事就叫我。”


    “好嘞,张大爷,麻烦您了。”


    “不麻烦,你们也早点睡。”


    “好。”


    将杨玉坤和韩春明俩人安置好,张大爷便回自己房间休息去了。


    “小坤,咱也休息吧,累了一天了,好好睡一觉,明天继续。”


    “小五哥,晚上你睡觉不打呼吧?”


    “放心,我不打呼噜,你小子不打呼噜吧?”


    “我也不打。”


    “那就好,睡觉睡觉。”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杨玉坤醒过来的时候,发现韩春明还在睡。


    披上棉袄穿上鞋打开门,杨玉坤发现张大爷正在院子里劈柴。


    “小坤,醒了。”


    “张大爷,早啊。”


    “不早了,要是农忙的话这个点都干半天农活了,锅里烧了热水,先去洗脸,一会儿咱们做早饭吃。”


    “得嘞。”


    杨玉坤去舀水洗了把脸,没过一会儿韩春明也起来了。


    在张大爷家吃过早饭,俩人向张大爷辞行,继续去其他村子寻摸老物件。


    而张大爷家,在接下来的日子,则成了杨玉坤和韩春明的一个落脚点,他们俩寻摸来的老物件,全部放到了张大爷家。


    就这样,杨玉坤和韩春明俩人在张大爷家一住就是半个月。


    “哎,小五哥,不得不说你运气真的太好了,我这次算是陪着你白跑一趟。”


    看着韩春明寻摸回来的一大堆东西,再看看自己淘回来的物件,完全没有可比性。


    “哈哈……小坤,哥们这次运气确实比你好。”


    这趟寻宝之旅,韩春明一共淘到了一百五十多件老物件,年代从宋初到民国,种类包含陶瓷器、书画、玉器、各类杂项,精品不少,收获颇丰。


    反关杨玉坤,数量还不及他一半,老物件的价值也不及他,最好的东西还是最开始淘的那对雍正仿成化青花莲托梵文卧足杯。


    如果杨玉坤把不想收藏的老物件全部卖给他,那这小子就只剩下一对卧足杯了。


    想到这里,韩春明就忍不住直乐,这次终究是他赢了,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