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皇帝南巡,意外发现

作品:《大乾最强县令

    潮州县。


    江宅。


    江风闭着眼睛,靠在身后的椅子上,一脸惬意。


    “老爷,这个力道可以吗?”


    侍女小桃红一边给江风捏肩,一边温柔的在他耳边轻声耳语。


    江风嘴角微微上扬,不想睁开眼睛。


    “嗯,舒服。”


    “随后去账房领赏。”


    小桃红躬了躬身子,大喜:“多谢少爷。”


    感受着习习吹来的微风,江风心里闪过一阵感慨。


    他是三年前穿越过来的。


    别人穿越都是王孙贵族,他则是一个穷不拉几的县令。


    诡异的是,这个世界是平行时空中的一个王朝,不属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接手这一烂摊子的江风傻眼了。


    更令人抓狂的是,此时潮州正逢洪灾,庄稼受灾严重,百姓食不果腹。


    主簿和侍卫不愿意跟着忍饥挨饿,双双逃走,去了别处谋生。


    再加上这个鬼地方没有什么核心产业,纵使他拥有现代的诸多思想和技术,也无计可施。


    百无聊赖闲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茉莉花。


    而茉莉花被称为“西域神花”,被百姓广泛用作饭菜的香料。


    真是暴殄天物!


    而在现代,茉莉花则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香茶。


    于是,他命人收集茉莉花,将茶叶与茉莉花进行加工,制出了又香又浓的茉莉花茶。


    口感清爽,茶汤清透,口感柔和,不苦不涩,没有异味,香气纯正,花香馥郁持久。


    让茶商们将茉莉花茶销往各地,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一时间,茉莉花茶在潮州火爆,积累了不少资金。


    随后,他带领百姓改变土地盐碱性,种植农作物。


    经过三年孜孜不倦的改善,潮州农作物亩产量由原来的两百多斤涨到现在的一千多斤。


    而由农作物酿制而成的白酒也水涨船高,成为潮州的支柱性产业。


    让客商带动潮州经济的发展。


    潮州各种产业也逐渐走上正轨。


    江风的小日子也跟着蒸蒸日上。


    三年的时间,潮州的人口和土地一扩再扩。


    马路翻修,酒楼,妓院遍地开花。


    蜗居在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只要不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正因如此,他倒不想朝廷提拔。


    而这几年,江风为了掩盖潮州真正的经济情况,不惜和来往的客商签订了保密协议。


    而作为上级领导的知府,自从三年前把他扔到潮州后,料定他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会有所作为,也从来没有管过他。


    留在潮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令挺好,宅子,票子,美人应有尽有,美滋滋。


    何必升官,和那些官员斗个你死我活,得不偿失呀!


    突然,有一道身影急冲冲地跑了进来。


    此人身高八尺,膘肥体壮,肥头大耳,身穿一身宽大的官服,腰间斜挎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


    拱手道:“大人,据可靠消息,百里之外,发现一伙人,看样子是客商,要不要属下……”


    来人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江风脸色一沉,狠狠一脚踢过去。


    “李逵,你个狗东西,还当你是天门山的土匪呢?记住,你现在的身份是本县令的侍卫。”


    “文明一点,吓到客人怎么办?”


    李逵配合江风,庞大的身子摇摇晃晃,差点摔倒,演技浮夸地横躺在地上,委屈道:“大人,您不爱我了,属下以前也是这么做的,您没有反对……”


    江风抽了抽嘴角,感觉看到了什么脏东西,又重重一脚踹过去。


    这家伙,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闭嘴,老子喜欢女人。”


    “滚去盯着,不然扣你月钱。”


    李逵听罢,眼睛瞪大,硕大的身子抖了抖,夹着尾巴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咯咯咯!”


    小桃红捂着嘴巴,笑得花枝乱颤。


    这个大块头还是一如既往的爱钱!


    三年前,少爷上任县令剿匪的过程中,收服了天门山的土匪头子李逵和众多土匪。


    从那之后,李逵便跟在大人身旁做了一个籍籍无名的侍卫。


    凭借一身姣好的功夫,这几年,一直做到了侍卫长。


    被搅扰了兴致,江风起身,向着外面走去。


    前段时间江南发生了蝗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遍地哀鸿遍野。


    沿途很多地方的经济受到冲击,有的一蹶不振,有的还在苟延残喘,连带着地处南北方交界处的潮州也受到波及。


    灾民像马蜂一样涌了进来,导致潮州的经济低迷。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招商引资!


    这不,来了一伙客商!


    “来人,回衙门。”


    小桃闻言,乖巧的点点头,跟上江风的脚步。


    ……


    距离潮州县一百里处的凉亭中。


    程铮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瞪大眼睛盯着不远处,眼神中透出不可思议。


    从凉亭向不远处望去,道路两边都是黄灿灿的稻谷。


    稻杆足有筷子那么粗,每个稻穗上结满了一颗颗硕大饱满的稻粒。


    道路两边,都被沉甸甸的稻穗挤满,绵延几十里。


    李广转头望去,一脸难以置信。


    他深知农业在国事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平日,总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去田间考察,自认为对农作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眼前的水稻却突破了他的认知。


    这里水稻的个头是普通水稻的两倍之多,秸秆也比普通水稻的秸秆粗。


    “走,看看去。”


    李广跳下马车,走向马路边的水稻。


    随手扯了一把稻穗,握在手心,反复揉捻。


    “陛下!”


    “小心!”


    程铮急忙跟上,虎目圆瞪,大手紧握着腰间的斧头,四处扫视,充满警惕。


    “天意!”


    “天意!”


    “百姓有救了。”


    李广的大手反复揉搓着手中的麦穗,大喜道:“程铮,你看。”


    说话间,双手摊开,露出黄灿灿的稻谷。


    此颗粒圆润饱满,个头大,是普通稻穗的两倍。


    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如今江南部分地方蝗灾泛滥,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流民逃窜,瘟疫频发,正是国家危亡的时刻。


    “此地的麦穗如此饱满,不知亩产多少?”


    程铮炯炯有神的双眸将稻谷从前到后扫视了一圈,眼睛瞪的像铜铃一样大,深吸一口气:“根据臣的估算,此地亩产量高达三百多斤。”


    一路上,沿途经过的那些农田,稻穗瘦小干瘪,秸秆又细又短。


    而此地稻穗密集,颗粒饱满,且秸秆又粗又长。


    他虽然是个武将,但小时候,家中贫困,由于经常在农间劳作,深知农事。


    轰!


    此话就像一道惊雷,在李广的耳边炸响。


    “什么?三百斤?”


    每年从地方呈上来的文书中,水稻产量最好的是江淮一代,若是没有天灾人祸的话,亩产量二百多斤。


    若遇上前所未有的天灾人祸,亩产量也就是一百来斤。


    但此地地处北方与南方的交界处,土地干旱,天灾人祸不断,水稻竟然还能如此高产。


    一道突兀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交谈。


    “你们是谁,来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