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1,求鲜花评价票)

作品:《重生万亿地产老板,杨蜜叫我干爹

    王忠军这个人,骨子里是非常狠的!


    当年号称内地娱乐圈第一经纪人的王静花,率领华艺半数以上的明星艺人出走,几乎已经把整个华艺给搬空了。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王忠军的笑话。


    可他却咬着牙,以迅雷不掩耳之势签下周公子、黄小明和邓朝等人,续约葛尤跟冯晓刚,并且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成功让华艺站稳了脚跟。


    尽管元气大伤,但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华艺非但没有沉寂下去,反倒更上一层楼了。


    反倒是当初王静花离开华艺之后,跟成田影视的合作只持续了两年,便另起炉灶自己成立了一家名为识别文化的娱乐公司。


    虽然依旧有不少明星,但声势早已经大不如前。


    说实话。


    这么多年来,王忠军见过太多娱乐圈所谓的新贵。


    有的人挥金如土,有的人背景通天。


    但到最后,真正笑到最后的人,还是他王某人。


    所以。


    王忠军是非常自信的。


    他完全不认为,这个万里影视有资格能够挑战华艺兄弟的地位。


    所以对于弟弟的行为,他简直无法理解。


    明明有机会可以让万里影视跟华艺兄弟合作,结果现在却因为王忠磊的操作,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太让他生气了。


    “哥,对不起。”


    半晌之后,王忠磊抬起头,老老实实的认错道。


    他知道哥哥的原则。


    男子汉大丈夫,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这就是王忠军一直以来给王忠磊灌输的思想。


    “对不起就算了。”


    王忠军听到弟弟的话,摆摆手道:“想想怎么弥补吧。”


    顿了顿。


    他的眼中闪过一道寒芒:“既然得罪了,那就得罪的彻底一点,明白么?”


    人是一种喜欢抱团的生物,尤其是身在娱乐圈当中,更是如此。


    有的人是因为理念,有的人是因为利益,甚至有的人只是单纯的为了在圈子里生存下去,便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


    京圈就是这样。


    只不过,京圈的发展有些复杂罢了。


    最早的时候,所谓京圈,其实是时任燕京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的郑小龙发起的。


    这位可不简单,作为京圈的初代大哥,他不仅领导拍摄了《渴望》、《燕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视剧。


    更重要的是,郑小龙培养发掘了一批如今在娱乐圈声名显赫的导演和艺人。


    比如冯晓刚,比如赵宝钢,这些人都是靠着郑小龙才崭露头角的。


    当然了。


    整个京圈当中,最有才华的大佬,自然是汪朔。


    如果没有他的剧本和小说,姜闻、冯晓刚这些人,想要崛起,无疑是不可能的事儿。


    八十年代末期,汪朔曾经放言“如今的华国电影圈,哥们平趟!”。


    这话可不是吹牛,而是事实。


    这家伙确实有那样的底气,因为他是真的有才华。


    连姜闻那么傲气的人,想当年也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机仪式上挂了一个横幅。


    “阳光永远灿烂,朔爷永远牛逼!”


    这就是汪朔的底气!


    而让华艺兄弟和冯晓刚赚的盆满钵满的那部华国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也是用汪朔的小说改编的。


    不夸张的说,他捧红了京圈第一代的演员和导演。


    但是。


    随着九十年代初,汪朔被封杀,不得不黯然出后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


    京圈也是一样。


    当王家兄弟代表的资本开始逐渐介入京圈之后,京圈的带头大哥,自然而然的,也就变成了王忠军兄弟俩。


    说白了。


    有钱就是大爷,哪怕你有才华,有演技,如果没有资本在背后支持,一样都没办法在娱乐圈出人头地。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张涵雨。


    他在京圈混了很多年,却一直都只能演配角而已。


    但华艺兄弟今年年初用一部《集结号》,让张涵雨一跃成为一线艺人,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这还是个有实力的艺人。


    至于那些自身条件相对一般,演技也没那么优秀的艺人,同样可以靠着资本的支持,不断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当中。


    这就是如今娱乐圈的现状。


    而现在。


    沈飞带着他的五百亿资产,闯进了娱乐圈!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求月票,求各种数据支持!今天鲜花能到三万,或者评价票到一千五,或者月票到五十!我就十更!